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录百余篇上海援藏干部人才在藏的心得体会、工作感悟。书中不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展现援藏干部不平凡的援藏之路,彰显了援藏干部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攻坚克难的优秀作风。还从一个个微观的视角,讲述了上海对口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的生动细节,分享了上海在助力日喀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脱贫攻坚中的“上海经验”,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上海担当”。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为“市直部门——千里奔赴日喀则,情暖雪域高原”“江孜小组——播下‘示范种子’,振兴‘黄金走廊’”“亚东小组——雪域山乡迎巨变,边关幸福藏花开”“拉孜小组——情系拉孜建功业,爱满高原谱新篇”“萨迦小组——打赢脱贫攻坚战,续写萨迦新格局”“定日小组——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共绘珠峰下美好蓝图”“教育队——教育帮扶送真经,万里相助显真情”“医疗队——勇担初心使命,推进医疗帮扶”,收录了百余篇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的个人感悟。不仅展现了上海援藏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卫国家,扎根雪域高原,助力日喀则脱贫攻坚的家国情怀。也生动记录了在上海援藏助力下,对口支援五县(亚东、定日、江孜、萨迦、拉孜)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日喀则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教育医疗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的细节。
|
關於作者: |
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联络组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发扬“老西藏精神”,克服高原艰苦条件,为西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对口支援日喀则五县(亚东、定日、江孜、萨迦、拉孜)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建设亚东边境小康示范村,扶持江孜青稞、亚东鲑鱼等特色产业,助力固边守边和兴边富民。发挥“组团式”医疗和教育援藏优势,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
|
目錄:
|
1 序 在珠峰脚下见证脱贫攻坚接续奋斗中的“上海攀登” 孟文海
篇章 市直部门 千里奔赴日喀则,情暖雪域高原
3 无悔西藏行 枝叶总关情 齐宝华
6 抓好队伍建设是要务 闻兆伟
10 三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 郭华伟
16 真情浇开格桑花 孙桂芳
20 三年援藏历练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倪宏星
26 在谱写雪域高原“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中挥洒辛勤汗水 刘金才
29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黄 琛
33 跑好珠峰脚下的接力赛 彭立勋
36 勇攀高峰,书写援藏新篇章 张向民
46 援藏,唯其艰苦,方显珍贵 张 坤
52 历练三载 受用一生 周文庆
57 为援藏敬自己一杯酒 愿归来仍是年少模样 吴 涛
60 于雪域高原磨炼 在人生道路攀登 王赞赞
66 做援藏人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 朱亚平
第二篇章 江孜小组 播下“示范种子”,振兴“黄金走廊”
71 接续奋斗,勇挑重担,继续走好人生路 张 毅
75 退伍不褪色 续写边疆情 汪 芳
80 江孜,我把青春献给您 郭誉亭
84 爱洒雪域 建功高原 刘瑞锋
86 白玉兰开格桑艳 年楚河涌浦江情 李擎昊
91 夙愿、挑战、自豪 王卫国
第三篇章 亚东小组 雪域山乡迎巨变,边关幸福藏花开
95 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 汤 旻
98 忆三年援藏事,明人生通达理 韦 超
100 经历援藏,人生更加精彩 顾呈健
104 坚守初心 扎根雪域 固边强边 康 晓
111 传承红色基因,成就绿色梦想 帅凯翔
115 因地制宜,高标准推进亚东医科建设 姚子涵
第四篇章 拉孜小组 情系拉孜建功业,爱满高原谱新篇
121 落实党的治藏方略,扎实推进沪藏对口支援 谭 铭
125 三载耕耘 不负初心 谈 宁
129 攻坚克难谋发展 砥砺奋进促振兴 刘灿平
132 从滨江到拉孜的初心之旅 孟庆余
135 做高原教育的“攀登 者” 陈远磊
138 援藏,无悔的选择 张 舟
第五篇章 萨迦小组 打赢脱贫攻坚战,续写萨迦新格局
145 有一种人生叫做援藏 刘 成
150 三年初心依旧,砥砺前行,他朝回首征途,满载而归 吴俊骅
153 无私奉献,福泽后人,人生因援藏而精彩 顾 庆
156 三色萨迦 三年历程 三生有幸 张俊勇
160 助力萨迦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邢 波
164 藏族阿妈的万里“减负”之旅 张海晨
第六篇章 定日小组 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共绘珠峰下美好蓝图
169 援藏梦,我的梦 李肖辉
172 援藏路无悔行 陶文渊
175 扎根定日,不负人民 沈耀庭
178 人生的远行,党性的锤炼 张志华
181 雪山脚下的乃琼村 汪崇德
184 扎根雪域高原,收获宝贵友谊 袁 军
第七篇章 教育队 教育帮扶送真经,万里相助显真情
191 走近雪域的孩子 张必胜
194 一生向阳—— 感恩云端的日子 潘 杰
199 提升生活质量,保障身心健康,快快乐乐援藏 陈杨明
202 沪藏融合 共同进步 朱 凯
206 走过格桑花开的路途 王德伟
210 心无旁骛 情系西藏 寿庆国
213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乔 华
216 援藏,父子携手同行 张斌如
219 在孔繁森烈士墓前的点滴感悟 阴长青
221 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连心桥 吴 仁
223 老马扬鞭自奋蹄 李毅书
226 挥洒汗水,逐梦高原 刘鸿宇
229 日喀则市仲巴县边境定点帮扶活动 徐音辰
232 两次进藏义无反顾 教育之花绽放高原 张斌琦
236 有做才能有作为 高群斌
240 初心不改,遗憾难忘 何宏贵
243 沪藏初中数学教材对照和教学建议 李成顺
247 留下“足迹”,无愧于援藏光荣使命 李 翔
251 百炼成钢,铸就匠心 石梦汝
255 不忘教育初心,践行援藏使命 黄 睿
259 援藏升华思想 教研提升能力 姚雪青
262 爱上日喀则,爱上富有生命力的孩子们 陈 蔚
265 让雪域雏鹰在蓝天下勇敢翱翔 施刚强
268 开拓进取,以德为先 徐 瑾
271 援藏光荣,一生无悔 唐 峰
274 三载援藏路,一生不了情 李 俊
277 既然选择远方 就需风雨兼程 管贤兵
279 传道授业之路,育人稳藏之责 黄 鹤
283 勇担使命践初心 雪域高原绽心花 蔡业毅
286 雪域日喀则,汉藏同胞深情永难忘 范 凯
第八篇章 医疗队 勇担初心使命,推进医疗帮扶
293 传承创新 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再攀高峰 万兴旺
298 出于情,而有了爱 周 坚
301 两重天地,一片初心 乐 飞
306 一片丹心,唯愿苍生福祉 娄佳宁
311 巍巍珠峰情,拳拳赤子心 陈巍峰
318 守初心、担使命,勇进高原,服务边疆 胡学飞
322 坚定信念,不辱使命,收获别样历练 季志寅
325 到边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乐 坚
329 深情援藏,无怨无悔 李晓睿
332 授人以渔,让日喀则群众不再受病痛折磨 邱明科
335 仁心雨露济世情,在日喀则挥洒青春和汗水 唐剑飞
342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王 盟
347 梦回喜格孜,情系天下 吴小荣
351 雪域高原,守护健康 姚建华
356 躺一年不如干一年 姚 敏
359 援藏一载,缘定一生 印春光
363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奉献什么 周仁龙
366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顾竹珺
369 日喀则,我为你牵挂 韩 冰
373 做沪藏交流的一粒种子 洪汝建
378 迷人西藏情,感恩常在心 刘庆荣
381 将超声引导穿刺术留在日喀则 张 迅
383 诗和远方,内镜铿锵 张 震
389 挥洒青春的热血,留下一生的情怀 周奋翮
394 日喀则,我们终会再相遇 胡 皓
396 西藏颜色记忆 邱龙华
399 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收获宝贵经验 周世崇
402 薪火相传援藏事业 点亮西藏每个明天 朱 帅
405 一人行快,众人行 远 李震杰
407 一场雪域高原的心灵旅程 薛 恺
410 珠峰脚下,神圣工巧,医疗援藏,神会心融 李 强
412 以“小孔之光”照亮雪域高原日喀则 梅佳玮
414 兢兢业业,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潘春武
417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将医者初心带到日喀则 陈 凉
421 人民至上,生命至 上 周兆熊
424 历练珠峰临雅江 人生方知万事全 林之枫
427 我在日喀则这一年 谢雪涛
430 全心全意付出,锤炼麻醉医生的临床诊治能力 张细学
434 用光和热守护雪域高原“心”的健康 车文良
437 天道酬勤,实现日喀则医院零的突破 黄 佳
440 雪域高原上的“安吉 拉” 赵肖波
443 惟愿格桑常开、雅江长流 颜崇兵
446 不忘初心、牢记援藏使命 叶 青
448 忆援藏 施 荣
|
內容試閱:
|
在珠峰脚下见证脱贫攻坚接续奋斗中的“上海攀登”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奋战在雪域高原的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与前八批队员一起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作为这个集体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现场聆听了他在这一历史性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那被巨大喜悦和幸福感围绕的时刻,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难忘的岁月——
一、历史的交接棒落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
2019 年 7 月 14 日,我带着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队伍奔赴日喀则。赴藏前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会见援外干部时,叮嘱我们要努力当好脱贫攻坚的“突击队”,搭建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连心桥”,跑好持续对口支援帮扶的“接力赛”,走好人生宝贵的“历练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接过上海对口援藏的接力棒,我们第九批援藏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平均海拔不到 4 米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域高原,我们在感受这片美丽纯净土地的自然风光时,身体也接受着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头疼、头晕、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各种高原反应扑面而来,然而,一系列的工作也接踵而至,我们必须抓紧与第八批援藏干部进行工作交接,因为他们在这里延期工作了一个多月,所以,进藏后我们几乎没有休整,就投入实际工作中。
在听取了第八批援藏干部的详细介绍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经济政治、风土人情、援建情况。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与尼泊尔、不丹、印度三国接壤。这里有着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在上海对口支援的定日县境内有“世界高峰”珠穆朗玛峰。受到年楚河的滋养,日喀则的青稞种植业非常发达,上海对口支援的江孜县 19 个乡镇中 18 个都以青稞种植为主业,素有“西藏粮仓”的美誉。不仅如此,日喀则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历史悠久。上海对口支援的萨迦县曾是西藏的政教文化中心,萨迦法王八思巴政权于忽必烈统治时期正式归属于元朝管辖,标志着西藏在历史上次完整地纳入中国版图。上海援建的“桑珠孜宗堡”(人称“小布达拉宫”),也让藏族同胞们对我们援藏干部充满了感激之情。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的情况,做好援建工作规划,进藏后的第三周,我就开始上山下乡调研。那边的路都很远,一跑就是几百公里。但比起批援藏干部那个时候,现在的路已经好很多了,原先需要跑好几天的路程,现在一两天就能跑完,但这也决定了调研的频度和强度更大,对身体的考验不小。
2019 年 8 月中旬,原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团来西藏考察,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共商援藏工作,并实地查看了上海对口援建项目。自治区领导提出希望上海支援日喀则的“边境小康村”建设。当时我们刚来一个月,对什么是“边境小康村”是没有概念的,为此,我们连续跑了好多地方,从林芝到拉萨,到日喀则市区,再到亚东县,一周之内大约跑了 5000 多公里,相当于从日喀则开回上海,那是我坐车跑得长的一次路。在进藏的前半年里,仅亚东县我就跑了 15 次。所以,进藏后我感到自己一直处于“在路上”的奔波状态。
在深入对口支援的亚东、定日、江孜、拉孜、萨迦五县调研后,我们立足日喀则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整合前八批援藏成果的基础上,聚焦脱贫攻坚核心任务,坚持援藏资金向乡镇和村一级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向有利于凝聚人心的领域倾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聚焦产业支撑,助力农牧民就业增收。产业扶持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受援地资源条件,我们大力发展“一县一品”,积极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构建援藏资金、产业项目和建档立卡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产业带来就业,就业带动增收,增收促进脱贫”的良性循环。按照“公司 合作社 农户”模式,近年来重点扶持江孜青稞、亚东鲑鱼、拉孜藏鸡、萨迦民族手工业、定日珠峰旅游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保障就业、提升增收,并逐步由注重“输血”向强化“造血”转变,培养了一批扎根当地的产业人才。
我们还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借助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利用上海消费帮扶“10个直营店、20个生活馆、100个专店专柜”网络布局,积极拓展日喀则地区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帮助日喀则市 22 家企业近 50 种特色产品进入上海市场,萨迦八思巴藏香等 19 款产品被评为上海市首批“百县百品”特色产品。对口五县通过展销会、设立销售专区、专档专柜和农产品前置仓库的方式,与上海五区多家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二是注重民生领域,做实“两不愁三保障”。教育和医疗是老百姓关切、在意的事,办好教育和医疗就是的民生,这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上海援藏项目向教育、卫生等老百姓为关切的民生方面倾斜,动真情、办实事、务求实效,这既是上海的经验,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向。
在医疗援藏方面,我们推进“市—县—乡镇—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共享和下沉,受援五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多农牧民享受到了公共服务提升成果。上海援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成功“创三甲”基础上着力向“强三甲”迈进,690 余项高难度新技术在日喀则落地生根,154 项新技术填补自治区空白;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已全部进入实战运行,为打造定位“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西藏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还在亚东、拉孜两县开展医疗“小组团”援藏工作,着力提升受援地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
在教育援藏方面,我们注重受援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以师资培训中心为平台,通过集中教研、送教下乡、校本资源编写等形式强化学科教学研究和本地教师培训。利用远程平台开展“名师工作室”“百校手拉手”等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助力薄弱学科攻坚。同时,积极发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作联盟”“教育质量攻坚联盟”功能,不断强化沪藏教育交流的辐射效应,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中考、高考成绩持续保持自治区前列,受援五县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三是围绕民族团结,深化沪藏两地交流交往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期以来,上海援藏坚持发挥沪藏两地自身优势,加强市场、企业和产业对接,提升农业、旅游、文化、人才等各领域合作水平,每年举办沪藏两地交流交往交融活动近百场,交流分享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治理经验,不断提升受援地区基层治理、建设发展、新经济培育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携手共进。
第九批援藏队伍参与援藏工作以来,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学校教育中筑牢根基,着力加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等对口支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增强五个认同,从小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捍卫者;在交流互鉴中强化引导,以基层干部群众、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模范、文艺团体等为主体,积极拓展交流内容、创新交流方式,强化中华文化浸润式引导,着力将沪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的品牌工程;在创业扶持中凝聚人心,为受援地创业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指导、配套支持等帮扶手段,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藏族群众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脱贫攻坚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一批批援藏干部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经过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25年的接续奋斗,我们终于助力日喀则取得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历史性成就,上海对口援建的日喀则五县在2019年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上海援藏干部联络组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身处人类历史上规模、力度强的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作为助力西藏日喀则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亲历者、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
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我们共同见证了理论和旗帜的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早在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帮扶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07 年习近平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殷切鼓励上海援外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不怕艰苦、勇于奉献、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建功立业、历练人生。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指出“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并且大规模长时间开展这项工作,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
能够做到,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以“七个坚持”高度概括阐释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是其中重要经验之一。奋战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上海干部人才对这条经验感同身受。27 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九批近 700 名上海援藏干部人才来到珠峰脚下,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帮助上海对口援建日喀则五县在 2019 年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上海攀登”。习近平总书记“建功立业、历练人生”
的殷殷嘱托成为了上海援藏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
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上海援藏的奋斗和成就!
上海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中央要求、日喀则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助力日喀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脱贫攻坚,在坚定履行政治责任中彰显“上海担当”。上海援藏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主目标,着眼于“精”,发力于“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拿出“上海方案”,在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上海优势”,在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上打响“上海品牌”,在培养本土人才激发内生动力上贡献“上海
智慧”,在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中体现“上海温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我们全面奔小康的有力动员。如何推动脱贫后时代日喀则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批援藏人的新使命,也是上海人民和日喀则人民的新期待。
二、踏上“共同富裕”新征程?打造环珠峰幸福线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后怎么干?”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把援藏工作放在新的变化中来谋篇布局,深入思考在世界格局和中国发展格局大的变化中,西藏和日喀则在脱贫后时代的发展阶段之变、发展路径之变、发展要求之变。面临全新的历史机遇,对口援藏应明确顶层设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紧紧抓住当地的优势资源,规划明确的发展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留足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更高水平、更深程度上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也将成为上海充分发挥“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功能的重要战略平台。日喀则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面向南亚大通道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发挥上海援藏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广泛更深入地促进两地人员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总体要求中的一项具体推进。新技术孕育着新机会,对口支援工作也将发展出更多可能。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之下,要加强与上海大后方的数字化对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大上海智力支援的强度和频度,使上海的各类产业人才能够远距离为日喀则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上海援藏干部开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着眼于充分发挥上海大市场、大流通、大平台优势,着眼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激发受援地区内生动力,做深文旅帮扶、做大消费帮扶、做强就业帮扶、做优智力帮扶,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新起点,在保持和发扬上海援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开辟上海援藏的新局面,着力擦亮和提升“上海援藏”品牌。
在工作中,我们把“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放在推动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的长远目标中予以考量,放在日喀则作为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前沿战略布局中加以谋划,精心编制上海援藏“十四五”规划纲要,深度聚焦“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以人为本的“四民导向”(兴边富民、强基惠民、文化润民、固本安民),以“文旅先导、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智慧赋能”为工作主线,谋篇布局、卡点落子、厚植基础,着力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推动上海援藏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助力日喀则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就在我们积极谋划发展、携手共奔小康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成为我们“赶考”路上的一道“加试题”。由于西藏特殊的高原气候,加之日喀则地处南亚边境线,全自治区 5 个边境口岸,有 4 个在日喀则,所以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我们援藏医疗队员们放弃春节假期,提前返岗,全身心投入当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当时上海疫情异常严峻、防护物资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积极协调各方,在短时间内将筹集到的医用口罩、呼吸机等送上雪域高原,为藏族同胞带来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我们坚持文旅先行,聚焦日喀则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禀赋,围绕“文旅先导、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智慧赋能”工作主线,牢牢抓住以“珠峰”为代表的日喀则特有的旅游资源,汇聚对口五县特色,全力打造“环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以文旅产业为龙头带动高原农牧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以 2021 年为例,在珠峰环线旅游的带动下,日喀则国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 283.72%,销售额同比增长 485.65%,在疫情大背景下走
出了一条逆势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小组团”支援经开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精准产业布局,结合日喀则“南亚大通道”区位优势,成立工作专班,布局军民融合产业、南亚物流产业、锂产业等产业发展,助力日喀则推进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由于疫情影响,一些扶贫产品、旅游项目销量陷于停滞。为了加大产品的推介力度,我们第九批援藏干部化身“主播”,举办多场在线直播推介日喀则特色产品,以“直播带货”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产品滞销风险。我们扶持以日喀则创业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团队,推出“珠峰严选”网店,在线推广销售日喀则特色产品,为珠峰品牌引流,推动日喀则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开拓市场。
为了抢回被疫情耽误的工期,我们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建工、宝武、上咨、交大设计院等上海建设单位一起,克服大雪、大风、雨季等恶劣天气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力推进“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任务,彰显了上海速度、上海质量和上海水平。万里边关,国之藩篱,99户、442名农牧民搬迁入住小康村开启了新生活。作为守护祖国西南大门的边境村之一,亚东边境小康村是守边固边兴边的前沿阵地,村民们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这里,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抓紧建设对口五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定日扎西宗珠峰小镇、江孜索盖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动庭院改造、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与运营管理,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发展珠峰小镇、拉孜强公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生态旅游过程中,引领辐射周边村庄,带动更新发展理念,在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上海模式”。
新技术拉近时空距离,新经济带动同频共振。我们着力提升智力援藏能级,充分运用远程手段、云平台建设等智能化辅助,发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开始建设“珠峰互联网医院”的新探索。借助携程、喜马拉雅等上海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性企业的平台、资源和技术优势,定制式培养产业和专技人才,助力当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我们还创新建立并在对口五县推广江孜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运营模式,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配套支持等
多种帮扶手段,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创新活力。
到2022年,“文旅先导”的格局已粗具规模,一幅雪域高原“旅游 ”“ 旅游”的美好蓝图正有序铺展开来,相信这条环珠峰幸福线将会如我们所期望,持续带动受援地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三、援藏背后是深厚的家国情怀
上海对口支援的萨迦县中学创作的一首援藏歌曲这样唱道:“有一种距离叫万里之遥,有一种情怀叫远赴边疆,有一种生活叫高寒和缺氧,有一种骄傲叫两鬓白如霜。”上海援藏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卫国家,扎根雪域高原,恪守“建功立业、历练人生”的坚定信念,积极发扬“老西藏精神”,在祖国边疆勇敢经受了反分裂斗争、中印洞朗对峙、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新冠疫情等一次次的严峻考验,他们是好样的!
打赢脱贫攻坚战,携手齐心奔小康,既离不开援藏干部在前方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也离不开上海社会各界在后方鼎力相助、积极作为,更离不开援藏干部家属们深明大义,在背后默默付出和全力支持。
进藏的个中秋节,我们开展了一个“两地书”的活动。这是家属们自发组织的,我事先是知道的,但当时瞒着我们队员。孩子们在家里准备各种各样的表演内容,有的写信、朗诵、弹琴、唱歌……这些都提前录制好了。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援藏干部一起坐下来,通过屏幕一段一段地播放。当时很多队员们都流泪了,但是也很高兴,看到孩子们这么懂事,觉得孩子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所以,援藏,本来对我们每个家庭来说,是一种困难,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成长,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援藏的三年中,我们的队员中,有的父亲过世了,有的母亲过世了,还有的爱人生重病动手术。但大家都克服了困难,做出了很多牺牲,依然坚守在雪域高原,投身于援藏事业。这背后凝聚的其实是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种家国情怀,是我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是我们对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我们对援藏事业的高度认同和责任担当。刚进藏时,我就要求队员们深入思考“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问题,要求全体援藏干部严于自律、服从大局,坚持做到“思想进藏、精神进藏、工作进藏、作风进藏”。
作为领队,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家属的期盼,承担着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安全,我感到责任非常重大。我时刻关注着每位队员的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因为在西藏工作,其实的危险就是两个,一个是高原反应带来的急性疾病发作,一个就是交通事故。我们第九批援藏干部赵坚是因为突发疾病而不幸牺牲的,对此,我们的心情都无比沉痛。我们第二批援藏干部邵海云是因为扶贫途中遭遇车祸而不幸去世的。2022 年 5 月 8 日,我们又收到了中信集团援助那曲市申扎县的援藏干部王军强的噩耗,他在下乡调研时因交通事故因公殉职,而就在几天前他还充满激情地与我们交流援藏体会,憧憬着结束援藏任务后新的征程!“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在脱贫攻坚奋进的征程上,他们的功勋永远应该被铭记!每逢清明,我们都要开展祭扫英烈的活动,以表达我们对战友的深切缅怀,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要求队员们不仅要做到人身安全,还要做到政治安全、廉洁安全。我们注重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讲党课、抓学习,帮助队员们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清达赖集团和境外敌对势力的真实面目,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援藏纪律要求,制定出台《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行为规范“十条禁令”》《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安全工作报告制度》《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请假销假管理工作规定》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开展“自查自纠”专项工作,对一些问题和苗头性倾向开展严肃批评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援藏队伍建设全过程。我们重点加强对援藏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紧紧盯住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以严的制度和实的作风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我们还开展了扎根雪域高原、厚植家国情怀系列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教育、举办援藏论坛、加强廉政教育等,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全体队员以攻坚克难的精神满怀激情地投入援藏事业,努力践行援藏工作的初心使命。
四、比珠峰更高的是信仰
2020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历经重重艰险,终于成功登顶,站上世界之巅!我有幸带着上海援藏医疗队在珠峰大本营为他们体检,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攻坚不畏难,山高人为峰,有价值的人生就是不断攀登,援藏事业何尝不是如此!
2021年7月1日,我们在雪域高原遥望北京,和全国人民共同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勇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峰。我们深刻感悟到:珠峰虽高,但是比珠峰更高的是信仰,只要心存信仰,就能克服千难万险,终到达胜利的。
2021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一件大事,更是百年党史中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辉煌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里,西藏社会制度的巨大跨越,西藏经济社会的伟大变迁,西藏各族人民命运的根本转变,西藏百姓同全国各族人民同步共赴小康的历史伟业,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壮举,充分验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