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內容簡介: |
碳金融是基于碳减排管理衍生出的一种新型金融运作体系,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中国碳金融发展现实背景,系统梳理了碳金融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理论与运行基础;厘清了不同碳金融产品与市场的特征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碳金融风险管理及监管体系、国内外碳金融相关立法情况与代表性政策。
|
關於作者: |
唐葆君,北京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部委员。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碳减排工程管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秘书长、“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等。长期从事绿色与低碳经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等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60余篇;主编专著9部;授权专利17项;获软件著作权28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
王璐璐,经济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城市低碳发展、碳金融、能源安全等。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课题,在SCI/SSCI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1章 碳金融概述
1.1 碳金融的发展背景
1.2 碳金融的概念界定
1.3 碳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案例 碳金融促进碳减排的成功案例
第 2 章 碳金融学的理论与运行基础
2.1 碳金融的理论基础
2.2 碳金融的运行基础
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中介实践
第 3 章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3.1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概述
3.2 国际碳市场概述
3.3 中国碳交易体系
案例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实例
第 4 章 碳远期
4.1 碳远期的概念界定
4.2 碳远期交易的发展历程
4.3 碳远期的运作机制
案例 国际碳远期合约应用实例
4.4 中国碳市场碳远期的应用设想
案例 中国(湖北)碳市场远期交易案例
第 5 章 碳期货
5.1 碳期货基本概念
5.2 碳期货交易的发展
5.3 碳期货运作机制
5.4碳期货合约的价格预测
案例 国际碳期货合约实例
第 6 章 碳期权
6.1 碳期权基本概念
6.2 碳期权交易的发展
6.3 碳期权运作机制
6.4 碳期权的定价及定价模型
6.5 中国碳市场碳期权的应用设想
案例 国际碳期权合约应用实例
第 7 章 碳信贷
7.1 碳信用
7.2 碳信贷、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
7.3 碳信贷发展现状
7.4 碳信贷运行机制
案例 中国商业银行碳信贷实例
7.5 碳信贷的应用实例
第 8 章 绿色债券与碳债券
8.1 绿色债券
8.2 碳债券
8.3 中国碳债券的发行设想
案例 中国碳债券产品实例
第 9 章 低碳股票及低碳指数
9.1 低碳股票概述
9.2 低碳股票的交易机制
9.3 低碳股票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9.4 基于低碳股票的低碳指数
9.5 沪深 300 碳中和指数
第 10 章 碳基金
10.1 碳基金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10.2 碳基金市场的运作机制
10.3 中国碳基金市场的发展现状
案例 中国碳基金实例——政策性碳基金
第 11 章 碳互换
11.1 碳互换概述
11.2 碳互换的基本原理
11.3碳互换的特征和功能
11.4 碳互换的市场构成
11.5 碳互换的交易制度
11.6 碳互换合约的定价
案例 西班牙与乌拉圭的碳互换
第 12 章 碳金融风险管理
12.1 碳金融风险类型
12.2 碳金融风险测度
12.3碳金融避险工具及方式
案例 碳金融避险活动实例
第 13 章 碳金融监管
13.1 碳金融监管理论
13.2 碳金融监管体系案例
案例 欧盟碳市场增值税骗税犯罪及监管应对
第 14 章 碳金融相关法律与政策
14.1 碳金融相关法律
14.2 碳金融相关政策
案例 经典碳金融政策解读
|
內容試閱:
|
应对气候变化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加速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碳减排工程和技术的大力发展促使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需求持续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目标要求,2021 年和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将“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发展绿色金融”列为工作重点,金融市场机制在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