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387762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王蔷、张莲、顾佩娅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22932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本书兼顾综述性、研究性和前沿性,概括、批判过去70年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又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趋势和方法建议,为读者做好领域内研究和实践的引领。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关注中国外语教师教育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等。
內容簡介:
本书全面梳理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实践,从基础外语教育(职前外语教师教育与在职外语教师发展)、高等外语教育及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等角度,集中反映和展示了中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成果,以实践研究案例的方式展示并评价领域内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探索与成就,展望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创新方向和路径。
關於作者:
王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习理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分级阅读、行动研究等。
目錄
目录
第1 章 总论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40 年:
趋势、成就和问题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方法 2
1.3 数据分析与讨论 2
1.3.1 总体趋势 3
1.3.2 主题的变化 4
1.3.3 理论框架/ 视角的采用 8
1.3.4 研究类型、范式和方法的变化 10
1.4 国际比较的视角 11
1.5 问题与展望 13
第一部分 基础外语教育篇:职前外语教师教育研究 15
第2 章 职前外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 17
2.1 职前外语教师教育政策与规划的演变 17
2.1.1 师范教育政策的演变 17
2.1.2 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 18
2.1.3 教师教育相关标准 20
2.2 职前外语教师培养机构与教师教育课程
设置的变化 22
2.2.1 职前教师培养机构的发展 22
2.2.2 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 23
2.3 职前外语教师培养方式的变化 30
2.3.1 职前外语教师培养目标的发展 30
2.3.2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前外语教师教育模式 32
第3 章 职前外语教师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案例 35
3.1 案例一:北京师范大学 35
3.1.1 培养目标 35
3.1.2 课程设置 37
3.1.3 课程内容 38
3.1.4 人才培养模式 39
3.1.5 述评 42
3.2 案例二:东北师范大学 43
3.2.1 培养目标 43
3.2.2 课程设置 44
3.2.3 课程内容 45
3.2.4 人才培养模式 46
3.2.5 述评 49
3.3 案例三:西南大学 49
3.3.1 培养目标 50
3.3.2 课程设置 51
3.3.3 课程内容 53
3.3.4 人才培养模式 55
3.3.5 述评 55
第4 章 当前职前外语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7
4.1 职前教师培养与教师实践性知识 57
4.1.1 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课程问题 58
4.1.2 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60
4.1.3 非师范生新手教师缺乏系统职前教育 62
4.2 职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学实际脱节 63
4.2.1 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关系不够密切 63
4.2.2 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 64
4.2.3 职前教育未能充分关注信息时代社会需求 65
4.2.4 缺乏相应的入职衔接机制 66
4.3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职后可持续专业发展
体系的建设 67
4.3.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 67
4.3.2 缺乏完整的职后教育与发展体系 68
4.3.3 “可持续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思路 69
第二部分 基础外语教育篇:在职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73
第5 章 21 世纪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变革 75
5.1 21 世纪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概览 75
5.2 21 世纪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变化 78
5.2.1 课程性质的变迁 78
5.2.2 课程目标的转型 80
5.2.3 课程内容的重组 83
5.2.4 教学方式的变革 85
5.2.5 评价方式的变革 88
5.3 21 世纪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89
5.4 新时期课程改革对中小学外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91
第6 章 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93
6.1 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及
实践模式 93
6.1.1 重要理论视角 94
6.1.2 主要发展模式 95
6.2 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97
6.2.1 主要研究内容 97
6.2.2 多样的研究方法 102
6.2.3 研究的发展趋势 104
6.3 当前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105
6.3.1 多级联动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仍需完善 105
6.3.2 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及能力尚待增强 105
6.3.3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还需改进 105
第7 章 我国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107
7.1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北外基地案例 107
7.1.1 引言 107
7.1.2 北外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108
7.1.3 北外基地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10
7.1.4 北外基地的培养成效 116
7.1.5 讨论与总结 121
7.2 以主题式研修促外语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
——“国培计划”示范项目英语教师培训者
培训案例解析 124
7.2.1 项目背景 124
7.2.2 主题式研修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25
7.2.3 “国培示范项目”主题式研修的设计 127
7.2.4 主题式研修的实施要素 131
7.2.5 项目研修效果实证分析 133
7.2.6 主题式研修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35
7.3 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行动研究促进英语
教师转变的质性研究 137
7.3.1 行动研究与教师转变 137
7.3.2 研究背景 139
7.3.3 研究设计 142
7.3.4 研究发现与讨论 145
7.4 课例研究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
影响研究——活动理论视角 154
7.4.1 引言 154
7.4.2 研究背景 155
7.4.3 追踪访谈的设计 156
7.4.4 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59
7.4.5 影响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活动理论视角 163
7.4.6 结论与启示 167
第三部分 高等外语教育篇 169
第8 章 《国标》视野下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 171
8.1 《国标》对外语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
规格的定义 172
8.2 《国标》对外语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义 172
8.3 《国标》对外语类专业教师素质与发展的要求 173
8.4 教师研究领域对外语教师能力的基本理解 174
8.4.1 国外研究综述 174
8.4.2 国内研究综述 177
8.5 《国标》视野下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 180
8.6 结论与建议 181
第9 章 课程改革中高校外语教师在职学习与发展 183
9.1 研究背景 183
9.1.1 多向并进的外语课程改革引发教师理念冲突 183
9.1.2 教师在多途径应对理念冲突中实现专业发展 184
9.1.3 课程改革中的高校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缺乏 184
9.2 概念界定 184
9.2.1 教师知识性学习和转化性学习 184
9.2.2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学习描述性定义 186
9.3 国内外研究回顾和评价 186
9.3.1 理论视角 186
9.3.2 研究主题及方法 187
9.4 研究发展趋势与具体选题建议 191
9.4.1 研究发展趋势 191
9.4.2 具体选题建议 192
第10 章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
视角、现状与启示 195
10.1 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问题 195
10.2 理论视角、核心主题与方法的历时演变 196
10.2.1 理论视角变迁与范式转换 196
10.2.2 不同视角下的研究主题及方法演进 199
10.3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
典型案例 201
10.3.1 叙事问卷调查 203
10.3.2 叙事案例研究 204
10.4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205
第四部分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热点问题 207
第11 章 外/ 二语教师知识基础研究:
理论、议题和方法 209
11.1 外/ 二语教师知识基础研究概述 209
11.2 外语教师知识基础实证研究案例 212
11.2.1 研究背景 212
11.2.2 研究方法 213
11.2.3 发现与讨论 214
11.3 外语教师知识基础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219
第12 章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理论、方法和问题 221
12.1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意义 222
12.2 课堂话语研究综述 224
12.2.1 国内外语课堂话语研究现状 224
12.2.2 课堂话语结构和分析维度 227
12.3 分析框架和方法 229
12.3.1 视角与方法概览 229
12.3.2 多重标注与分析方案 231
12.4 外/ 二语课堂话语研究与教师发展 232
12.5 问题与展望 233
第13 章 近十年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研究综述 235
13.1 研究背景 235
13.2 研究设计 236
13.3 研究发现 237
13.3.1 二语教师认同研究的整体趋势 238
13.3.2 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的概念界定 239
13.3.3 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研究研究对象 242
13.3.4 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研究主要理论框架 245
13.3.5 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研究主要方法 246
13.4 结论与启示 247
第14 章 高校外语教师访学动机研究 251
14.1 研究背景 251
14.2 文献综述 252
14.3 研究设计 253
14.3.1 理论模型 253
14.3.2 研究对象 254
14.3.3 研究工具 254
14.3.4 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255
1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255
14.4.1 高校外语教师访学动机的整体测量模型 255
14.4.2 非通用语种教师和英语教师在学术情境
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264
14.5 研究启示与不足 265
第15 章 教师评价素养:概念演变、研究回顾与
发展趋势 267
15.1 新时代外语教育与教师评价素养 267
15.1.1 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评价要求 267
15.1.2 外语课程与评价改革的召唤 268
15.2 概念界定 270
15.2.1 语言评价素养 270
15.2.2 教师评价素养 271
15.2.3 不同评价范式的理论及视角 272
15.3 近十年国内外语言教师评价素养研究回顾
与评价 273
15.3.1 近十年国外研究回顾 273
15.3.2 近十年国内研究回顾 275
15.3.3 近十年国内外研究述评 276
15.4 研究发展趋势与选题建议 278
第16 章 外语教师情感研究:概念内涵、研究评述与
发展趋势 281
16.1 研究背景 281
16.2 概念内涵 282
16.2.1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定义:生理、认知、
社会建构和后结构视角 282
16.2.2 外语教师情感的分类 283
16.3 近十年国内外研究评述 283
16.3.1 不同环境下的外语教师情感体验 284
16.3.2 具体教师情感 285
16.3.3 教师情感的影响因素 286
16.3.4 教师情感的作用 287
16.3.5 教师应对情感方式 287
16.3.6 研究方法特点 289
16.4 研究发展趋势与选题建议 289
16.4.1 理论视角需更多元 289
16.4.2 研究内容需更近一步拓展 290
16.4.3 研究方法需更多样 291
第17 章 外语教师角色研究:新形势下的回顾与展望 293
17.1 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 293
17.2 外语教师角色概念追溯 294
17.3 近十年国内外研究回顾与评价 296
17.3.1 近十年国外研究回顾 296
17.3.2 近十年国内研究回顾 297
17.4 外语教师角色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 302
17.4.1 外语教师角色研究的关键问题 302
17.4.2 未来研究的可能议题 304
第五部分 新理论、新视角、新展望 307
第18 章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外语教师教育与
发展实践和研究 309
18.1 社会文化理论概述 309
18.2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
实证研究案例 313
18.2.1 研究背景 313
18.2.2 研究方法 314
18.2.3 研究发现与讨论 314
18.3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
未来发展方向 319
第19 章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实践和研究的复杂动态
系统视角 321
19.1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概述 321
19.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
实证研究案例 324
19.2.1 研究背景 324
19.2.2 研究方法 325
19.2.3 研究发现与讨论 326
19.2.4 结论 333
19.3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
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334
参考文献 335
內容試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
一资源,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二十大报告提
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
性支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
先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近五年,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发布了一系列
重要指导性意见和计划:如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
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
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为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同年3 月,教
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同年
9 月,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2019 年
12 月,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
意见》。2021 年7 月,等九部门印发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
师定向培养计划》。2022 年4 月,围绕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
师队伍,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等八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这些意见和计划对
构建新时代教师教育与发展体系,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
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教师教育与发展理论和实践
改革与创新的新任务。
外语教育是国家整体教育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做出了重
要贡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外语教育发挥了它独
特的优势和作用,始终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频共振。进入新时代,
外语教育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互通共荣,传播中国声音,
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
显,外语教育迎来重要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当然,机遇和挑战并重。
在过去五年里,针对外语教育,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涉及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和大学等各层级国家级课程标准、质量标准和指南,如《义务
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
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 版)》,标志着
我国外语教育和教学改革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路径和方法方面都
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方略,也必将迎来新的变化和发展,相关理论
和实践创新势在必行。
2020 年11 月,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
对新时期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的任务就是构建
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而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
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外国语言文学是新文科建设学科之一。在此背景下,
如何实现新时期外国语言文学类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改革和创新,教
师既要担起新使命,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
为此,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响应
研究会的倡议,组织团队撰写完成了《中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一书。该书的宗旨是:一方面,研究并总结近十年国内外语教师教育与
发展理论和实践新发展、新成果;另一方面,了解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探索继续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总结和研判,更有
效地凝聚国内领域内的研究力量和资源,共同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
究与实践持续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全书共十九章。第1 章(张莲、高释然执笔)是总论,也是全书的
开篇。该章主要回顾和总结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40 年历程,
分析整体发展趋势、取得的成就和尚存的问题,同时也展望了未来这一
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除第1 章总论外,其他十八个章节均围
绕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不同重点展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
分和第二部分是基础外语教育篇。 第一部分包括三个章节,主要聚焦职
前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第二部分包括三个章节,重点关注在职外语教师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第三部分是高等外语教育篇,包括三个章节:《国
标》视野下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课程改革中高校外语教师在职学
习与发展,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视角、现状与启示。第四
部分包括七个章节,主要围绕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近十年的热点问
题展开,如外/ 二语教师知识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师课堂话语
研究理论与方法、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研究综述、高校外语教师访学动
机研究、教师评价素养的概念演变与研究回顾、外语教师情感研究评述__
与发展趋势、外语教师角色研究回顾与展望等。第五部分是新理论、新
视角、新展望,包括两个章节: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外语教师教育
与发展实践和研究、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实践和研究的复杂动态系统视
角。下面简要概括各部分及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聚焦职前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第2—4 章主要讨论了职前
外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呈现了国内三所高校职前外语教
师教育典型案例,探讨了当前职前外语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具
体而言,第2 章(陈曦、陈则航执笔)从我国职前外语教师教育政策与
规划的演变出发,讨论了外语教师职前培养机构与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
变化以及职前教师培养方式的变化。第3 章(孙晓慧、陈则航执笔)重
点呈现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职前外语教师教育的
具体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这三所高校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
设置、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第4 章(任念慈、陈则航执笔)主要
探讨职前外语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包括职前教育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
职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关系、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教师
职后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聚焦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第5—7 章分别概述
21 世纪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历程,探讨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
展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并介绍了我国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典
型案例。第5 章(王蔷执笔)重点梳理了21 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
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讨论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变化、成就与问题及其
对中小学外语教师的挑战。第6 章(国红延执笔)在概述在职中小学外
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理论视角和主要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评述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最后讨论了当前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7
章介绍了四种不同模式下的促进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
例,包括“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北外基地项目(杨鲁新执笔)、
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主题式研修(张金秀、
徐国辉、李慧芳执笔)、国内某重点师范大学与当地教研机构及小学英语
教师三方联合的合作行动研究项目(刘蓉执笔),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外语
教师教育团队与中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的课例研究(王蔷、葛晓培执笔),
呈现了我国在职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实践。
第三部分聚焦高等外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第8—10 章主
要探索《国标》视野下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的构建,探究课程改革
中高校外语教师在职学习与发展,并评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
究及呈现典型研究案例。第8 章(孙有中、张虹、张莲执笔)基于对《国
标》的解读和有关外语教师能力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提出了“高校外语
类专业教师能力框架”这一概念,探讨其内容结构及实践应用价值。第9
章(陶伟执笔)在界定关键概念的基础上,评述课程改革中高校外语教
师学习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研究主题及方法,并探讨未来研究趋势和
提出选题建议。第10 章(顾佩娅执笔)总结国内外教师发展环境研究的
历史沿革,呈现一项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规模性实证研究,
并提出未来研究启示与建议。
第四部分是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热点问题,第11—17 章分别探
讨了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师知识基础、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外语教师认同、
高校外语教师访学动机、教师评价素养、外语教师情感、外语教师角色等。
第11 章(张莲、张庆华执笔)首先综述了外/ 二语教师知识基础国内外
相关研究,然后运用访谈方法探究国内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师知识基础的
基本内容、内涵和结构,探讨了其建构的路径与方式,最后讨论了未来
发展方向。第12 章(张莲执笔)讨论了课堂话语的内涵与性质、结构与
要素以及主要分析框架和方法,同时探讨了课堂话语研究与教师发展之
间的联系,并提出课堂话语研究尚存问题和对未来展望。第13 章(刘熠、
刘建宇执笔)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近十年国内外二语教师认同相关实
证研究,分析了概念定义、研究对象、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点,
并讨论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第14 章(刘宏刚执笔)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构建了高校外语教师访学动机的测量模型,并探索
了高校外语教师访学动机在不同语种教师间的差异。第15 章(李亮
执笔)重点论述发展教师评价素养的时代背景,界定核心概念以及评述不
同的评价范式和理论视角,并回顾和评价近十年国内外语言教师评价素养
相关研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选题建议。第16 章(古海波
执笔)结合不同理论视角阐释外语教师情感的概念内涵,总结并评述已
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新特点,指出了研究发展趋势与选
题建议。第17 章(张洁执笔)论述新时代外语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的
需求,追溯外语教师角色概念的演变,并回顾和评价外语教师角色国内
外相关研究,总结外语教师角色研究丰富的视角和多样的方法,最后指
出外语教师角色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是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新理论和新视角,第18—19 章重
点阐述了社会文化理论研究视角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研究视角及相关实
证研究。其中,第18 章(陈文婷、杨鲁新执笔)首先概述社会文化理论
的基本观点,介绍三代活动理论的演变及其含义,然后呈现一项社会文
化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发展实证研究,该研究采用历时个案研究方法,
分析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院校合作课例研究活动系统中所遇矛盾的四重
表现形式,揭示该教师应对和化解矛盾的拓展学习过程。第19 章(杜
小双、张莲执笔)首先概述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阐述该理论
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相关实证研究,然后呈现一项复杂动态系
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发展实证研究,该研究采用历时个案研究方法,
追踪观察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参加研究活动的过程,探究该教师的教学研
究者认同变化的复杂动态性。
本书为研究性专著,既概括总结、展示和评述过往的研究成果,也
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趋势和方法建议,具有学术性、前沿性和引领性。
目标读者包括外语学科硕博研究生、青年教师、本领域研究者,以及对
外汉语专业研究生、教师及研究者等。
衷心感谢全体27 位章节著者,感谢他们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贡
献。王蔷、张莲、顾佩娅负责策划和创意本书主题和结构以及全书统稿。
书稿初稿完成后,匿名评审专家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均进行了多轮审
读,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本书所有著者在此谨表谢忱。由于时
间紧迫、水平有限,本书仍有疏漏和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恭请同行专
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蔷 张莲 顾佩娅
2022 年12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