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英国作家玛格丽特·肯尼迪成名作
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
1924年首次出版后即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畅销书
中文译本
双语经典,买中文版赠英文版
1. 无删节全译本,国内中文译本。
2. 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且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和描写细致入微。
3. 中文册选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金娥译本,译文精准流畅。
4. 英文册以2014年Random House版The Constant Nymph为底本,品鉴作者原汁原味的写作风格。
5. 平装裸脊,便于阅读。英汉对照,适于学习。
|
內容簡介: |
《永恒的少女》是英国小说家玛格丽特·肯尼迪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该作品在首次出版后便成为畅销书,在国际上收获一致好评,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这部小说不仅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而且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和描写细致入微。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特蕾莎是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阿尔伯特·桑格的女儿,她和几位姐妹住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高处一座小别墅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她爱上了一个和她父亲一样有天赋的作曲家——路易斯·多德,而路易斯却娶了特蕾莎的表姐弗洛伦斯。围绕着这三人的情感纠葛,终使特蕾莎对路易斯无私、包容的爱成为永恒……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肯尼迪(Margaret Kennedy,1896—1967),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她曾就读于切尔滕纳姆女子学院,并在那里开始写作。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代表作有《林登女士》《米达斯之触》《家庭的傻瓜》《盛宴》《特洛伊烟囱》等。《永恒的少女》是她成功的作品,首次出版后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畅销书,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
译者简介
王金娥,生于1973 年,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发表过《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观》《生存与孤独》《查尔斯·赖特风景诗中的视觉艺术》等多篇论文,出版专著《孤寂的风景——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参编《英美文学赏析》等。
|
目錄:
|
卷 桑格马戏团
第二卷 仙女与牧羊人
第三卷 银猪圈
第四卷 三人相遇
|
內容試閱:
|
阿尔伯特·桑格去世之时,他的名字对于英国爱好音乐的大众而言,还鲜为人知。在极少数对他有所耳闻的人当中,还有些人以法国人的方式将其称为桑杰。他们极其不愿承认,伟大的人,偶尔也会诞生在哈默史密斯。
然而,他恰恰出生在此地,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父母都是中产阶级下层人。他去世并下葬之后,全世界很快就知道了这一切。英国人发现了他们的新财富,变得无比兴奋。桑格在其他所有地方似乎都为人熟知。人们希望尽快有机会聆听他的作品,急不可耐地认为他应该永垂不朽。他的音乐风格显然既不是拉丁式、哥特式,也不是斯拉夫式,后被发现属于盎格鲁-撒克逊式。讣告栏里谈论着他的音乐中所带有的那种欢快的简洁性,这无疑是一种民族特性,他们宣称这让他们想起了乔叟。又一个先知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祖国获得荣誉便过世了,人们对此唏嘘不已。
然而,英国民众不该为此遭受全部苛责。对于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没有人能够真正去欣赏。桑格在世期间,他的作品从未在英国上演过。这一定程度上是他自己的错,因为他只创作歌剧,而且规模极其宏大。即便在有希望上演这些歌剧的条件下,上演这些歌剧也是颇为冒险的事情;而在英国,上演歌剧的条件从来就不容乐观。新闻媒体提到,其他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在伦敦反复上演,而桑格则因为有些被忽视而备受煎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被忽视的状态从来就不只是“有些”而已。
而且,桑格憎恨英格兰,早年便离开了这里,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几乎不怎么提到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