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丛书”紧密联系当前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现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不同阶段未成年人面临的常见心理问题,并从专家视角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和提出具体实用的解决策略,是一套立足于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帮助家长、老师以及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的相关人员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心理学科普丛书,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兼具。
丛书共8册,分别涉及未成年人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性心理问题、童年养育与心理创伤问题、睡眠问题、心理发育问题、心理危机问题、人际关系与学业竞争问题八大主题。丛书主编均是重庆市心理卫生相关机构各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临床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丛书”(共8本)分册之一,聚焦于儿童青少年这组未成年人群心理危机相关问题。全书通过20个由真实案例改编的患儿故事,呈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发生的常见原因、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变化规律以及表现出来的危机行为的特征,同时,每一个故事都配有专家解析和专家支招,使读者能够很好地去了解这些危机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解决这些危机的方法和措施。书中相当一部分案例是由于父母、老师以及学校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的不了解造成,等到孩子出现问题追悔莫及。本书的意义在于普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问题相关知识,教会大众学会正确辨别和面对相关问题,避免悲剧事件的发生。
|
關於作者: |
丛书总主编 胡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积极推动相关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和学术交流。现任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兼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委会委员/家庭治疗学组委员。
丛书副主编 杜莲
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丛书副主编 屈远
医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专家组秘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多项省部科研项目。
主编 蒙华庆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前任主任,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第七届全国十大优秀精神科医师。
副主编 杨发辉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咨询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国际认知行为治疗学院认证认知行为治疗师、培训师。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常委。
副主编 郑汉峰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主任,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辅导干预组组长、辅导干预中心主任,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目錄:
|
第 1 节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死亡恐惧
第 2 节 患有抑郁症的我的未来会如何?
第 3 节 拉住站在悬崖边的小意
第 4 节 说不出口的烦恼
第 5 节 身体病痛与心理阴霾
第 6 节 难解的心结
第 7 节 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的自杀危机干预
第 8 节 蜜糖陷阱
第 9 节 我应该怎样面对孤独
第 10 节 网瘾少年的无奈
第 11 节 关爱与丧失
第 12 节 危险的信号
第 13 节 危险的宣泄
第 14 节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第 15 节 我想有个温暖的家
第 16 节 不能承受的父母之爱
第 17 节 “坏孩子”小杰变形记
第 18 节 危险的微笑
第 19 节 孤独缺爱的留守儿童
第 20 节 沉重的“精心呵护”
|
內容試閱:
|
心理危机的概念早是由国外学者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去平衡的状态(俗称“心理崩溃”)。 当个体处于危机状态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和抑郁,重度抑郁时会出现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这是严重的危机状态。儿童青少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较脆弱,承受压力和打击的能力较差,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发生心理危机,因此,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问题,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本分册的作者均为临床心理卫生工作的一线专业人员,书中 20 个故事分别是各位作者临床心理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通过这 20 个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案例来呈现未成年人的心理危机发生的常见原因、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变化规律以及表现出来的危机行为的特征,同时,每一个故事都配有专家解析和专家支招,使读者能够很好地了解这些危机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解决这些危机的方法和措施。
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本书在编写中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故事的原貌,包括有些严重危机状态中的情绪反应的描述,如自残自杀行为或攻击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等,这些内容可能会引发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的模仿行为;专家解析中涉及对家长和学校的过失的分析,也可能会引发未成年人对家长和学校的怨恨与责备,因此,建议未成年人在监护人的指导和陪伴下阅读。本书适合的读者为未成年人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中小学教师以及广大的心理卫生工作者。 长期以来,我在处理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发出这样的疑问: “今天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这样脆弱?”事实上,有这样疑问和困惑的不仅是这些家长,还有成千上万的家长们。
本书用 20 个鲜活的案例和专家解析来呈现生命痛苦的故事是如何展开的,从而试图回答广大家长们的这些疑问和困惑。但是,这 20 个案例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的全貌,仅仅呈现了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危机状况,同时,我们首次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描写和阐述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难免有不完善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后,我要衷心感谢为本书编写付出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各位作者,他们分别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杨发辉主任和李兴、洛桑卓玛、龙海伦、李亚琪、陈金钰、刘杰和陈峙虎七位老师;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的郑汉峰主任和唐德剑、代硕、刘闰、李嘉雯、周晨曦、张静怡六位老师;重庆市 殷弘教育 / 一滴暖流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卢逃涛;重庆市渝中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的刘建华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陈晓鹭、杨祥英老师。特别要感谢杨发辉和郑汉峰两位副主编,他们在百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本书的编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