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內容簡介: |
世界上的民族因文化而生,因文明而存。研究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基础工程。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用比较的视野,对中华文明进行重点考察,希望从宏观思考中看清文明的发展趋势,从比较研究中剖析各文明的异同,阐述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点。
|
關於作者: |
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研究员。兼任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外历史比较、世界古代史和古代罗马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六卷七册),代表性著作有《罗马社会经济研究》《早期丝绸之路探微》《罗马史纲要》等。
|
目錄:
|
章? 文明与文明观? ? 1
一、史前文化的发展? ? 1
二、文明的定义? ? 6
三、不同的文明观? ? 18
第二章? 世界古文明的不同归属? ? 29
一、中华文明以外的文明? ? 30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 47
第三章?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及对人类的贡献? ? 61
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 62
2 不尽的江河不断流
二、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 74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价值? ? 86
四、世界文明新形态的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 90
第四章? 中华文明连续不中断的关键文化因素? ? 104
余论一? 坚定历史自信? 把握文明定力? 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121
余论二? 文明兴衰的两大关键因素? ? 131
余论三? 障扇之谜:是独立创作,还是文明交融之成果? ? 142
参考文献? ? 169
后? 记? ? 1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