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 本书为“一起向未来”社会实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由李岭涛、薛文婷、钟海主编。
* “一起向未来”社会实践系列丛书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成果汇总,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抓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重大历史契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体现。该系列丛书展现了中国新传学子的风采,对于社会大众深入了解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本书以新传学院冬奥会志愿者的工作日志为主要内容,将志愿者们在冬奥会期间的工作情况展现给广大读者。
* 书中的工作日志主要来自国家速滑馆、张家口赛区的冬奥会志愿者以及在“咪咕体育”进行冬奥会赛事解说的同学们。
* 本书真切反映了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起向未来”社会实践系列丛书之一,是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服务冬奥会与新闻实践相结合、锐意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成果。全书以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冬奥会志愿者在服务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工作日志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现了志愿者们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的青春热情和责任担当。
|
關於作者: |
刘贺娟,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新闻传播、体育文化记忆与表达、体育与城市发展。主持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民盟中央、民盟北京市委、民盟海淀区委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001 做好北京冬奥会的一块“砖” 夏听雨
021 冬奥之约 热爱永恒 周雅婧
038 一场18 天的奥林匹克梦 陈欣雨
056 口罩之下 冬奥依旧温暖 傅海晴
074 服务冬奥,传递友谊 武思帆
086 冬奥梦想照进现实 郝祥钧
094 在“冰丝带”上转播冬奥 赵雨泉
110 我和速滑馆的冰雪之约 赵璐瑜
128 何其有幸,但当自强 张海霞
143 十二年 我的冬奥梦 邢雨露
163 冬奥之行:感动、感动、感动 姜奥博
179 我们一起向未来 刘晨歌
193 一场体育盛会带给我的勇气和力量 郑孜璇
209 亲历一场爱与团结的盛会 杨鑫偲
222 成为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 唐若愚
240 在“冰丝带”与冬奥相约 董晗萱
257 热“雪”沸腾,齐向未来 倪嘉婧
275 见冬奥 见世界 见自己 蒋玉婕
283 冰雪之约 难忘冬奥之旅 张 淳
292 同心协力,保驾冬奥 孙鼎龙
301 梦想实现的二月 强靖雯
310 冰球解说,我们已勇敢迈出步 朱锶源 等
322 和冬奥一起向未来 殷雪怡
331 解说新“兴”成长记 靳家兴
341 妙语连珠,道不尽冰上花样惊鸿 韦艳鑫 等
352 我们的冰壶解说之旅 薛笑天 等
364 喜乐冬奥,虎跃生威 段怡君
371 相约冬奥,共赴未来 贲广禄
380 雪车载冬奥梦,言语诉家国情 岳海昊 等
|
內容試閱:
|
序言
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结束了半年之后,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学院)冬奥志愿者的新闻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向未来”社会实践系列丛书结集出版了,《青春记忆——服务北京冬奥会工作日志》是丛书系列中的一部。这本书以新传学院冬奥会志愿者的工作日志为主要内容,将志愿者们在冬奥会期间的工作情况展现给广大读者,把志愿者们的工作和生活鲜活地呈现给大家。
本书名中的“青春”是志愿者年龄特征的显现。书中的志愿者是新传学院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出生于2000 年前后,具有青春特质。“记忆”本来是个生理学、心理学的名词,指的是人脑对于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的过程,是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记忆不仅仅属于个体,人们可以记住怎样的内容,记忆的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是与集体、社会、历史、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文化记忆”,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有文字的,也有符号的,还有各种影像方式的记录。当我们见到身边的冰墩墩、雪容融以及满街的冬奥元素时,就知道冬奥会来了,冬奥就在我们身边。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在他的著作《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中写道:文化和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条件,它通过让人们构造一个“象征意义体系”,即一个共同经验、期待和行为的空间,发挥连接和束缚的作用,从而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并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文化记忆的机制主要在于人们借助“文化记忆”可以对“我们应当记住什么”或“我们绝不能忘记什么”的问题做出回答,而这种答案意味着一个集体对于共同生活的世界和规则的基本共识。本书中的“青春记忆”是冬奥志愿者们关于冬奥会的记忆,属于新传学院的学子们,属于北京冬奥会,更属于我们追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时代。
“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文化”都是舶来品。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社会变迁下,人们的理解很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志愿精神”上达成共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其核心内涵。在北京奥运会、冬奥会上,志愿者们弘扬志愿精神,在奥运赛场外闪耀着熠熠光彩。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向志愿者致敬”环节在闭幕式上首次亮相,并从此成为奥运会的固定环节。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6 名志愿者代表登台接受了“红灯笼”。冬奥会的每一名志愿者,都像是提着红灯笼的人,用自己的
行动去温暖和照亮他人。冬奥会上的志愿者经历,成为他们难忘的青春记忆。据统计,报名本次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突破130 万,终有18000 人被录用为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96 名优秀的学子成为北京冬奥会的赛会志愿者,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他们凭借优秀的素质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融入冬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2015 年,北京成功获得2022 年冬奥会的举办权。那个时候,新传学院这些志愿者大多还是高中生,在他们的心里就已经种下了对冬奥会渴望的种子。在本次新传学院的冬奥会志愿者中,有几名同学是因为想成为冬奥会志愿者而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2月11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成为北京体育大学学子们的热议话题。据统计,2019 年至2021 年入学的北京体育大学学子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主要群体。在他们进入冬奥会赛场闭环管理之前,新传学院启动了“服务北京冬奥会”工作。在“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动员大会上,新传学院院长李岭涛对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同学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大家争做重大赛事的参与者、争做专业技能的实践者、争做志愿服务的传播者。这代表了全学院老师对即将走向冬奥会赛场的志愿者们的殷切希望。本次工作的宗旨是在志愿者们服务冬奥会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专业优势,用新闻报道等公开报道的方式来记录冬奥会赛事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冬奥会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们了志愿者眼中的冬奥会是什么样的。撰写工作日志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工作日志,是志愿者们对于自己在冬奥期间的工作情况的记录,以每一天为一个记录单位,记录冬奥会时期的工作状况、社交友情和心路历程。对于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同学们来说,“工作”使他们接触到新鲜事物。他们从写私人的日记转向了写要公开发表的工作日志,这需要在文字的运用和思想上进行转变。
作为本次“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指导教师之一,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2022 年的寒冬,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冬奥会里的火热激情。新传学院的冬奥志愿者们遍布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书中的工作日志主要来自国家速滑馆、张家口赛区的冬奥会志愿者以及在“咪咕体育”进行冬奥会赛事解说的同学们。他们在高强度的服务冬奥工作之余,坚持用写工作日志的方式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在工作记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具有一定重复性,工作是琐碎的日常。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他们为冬奥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同时,他们拓展了社交的范围,能够在疫情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了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终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2022年的2月,是属于全体中国人关于冬奥会的文化记忆。在这段时间里,新传学院学子在冬奥的赛场上做志愿者,用他们对志愿工作的记录,谱写了冬奥记忆交响乐中的美妙旋律。新传学院冬奥志愿者们在这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上呈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天为幕布,地为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