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阅读是一种人生隐修,写作是一种终身能力,而一本本文学名著的诞生无疑具有启示录性质。本书选取30位作家的人生切片,深入勘探他们的写作机杼。从怎么读到如何写,勾勒出30堂世界文学阅读与写作课。作者从文学体验出发,带着“写作”意识去“阅读”,并结合在世界各地的文学游历,用随笔的方式讲述和拆解作家之奇、写作之谜、文学之美。
作家的一生是其写得好的一本书
用一天时间了解30位作家的高光时刻
阅读、写作是每个人终生都具有的能力
|
關於作者: |
肖同庆,笔名苦荞,山东莱州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影视作品以纪录片为主,著作有《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影像史记》《先生鲁迅》《青山憔悴——晚明秦淮风云记》等十余种。
|
目錄:
|
写作:一个人的世界(代序)
蒙田:从自己身上赢得力量
夏多布里昂:人们受累于他们的爱
爱默生:为了种子而播种太阳和月亮
梭罗:在每个季节来临时活在其中
毛姆:爱所写下的故事通常都有个悲惨的结局
斯蒂芬·茨威格: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卡夫卡:没有比他更具灾难性的情人了
劳伦斯:寻找人类的启示性幻象帕斯捷尔纳克:
任何生活对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全部
亨利·米勒:地球上后一个圣徒
纳博科夫:无人像我们这样相爱
E.B.怀特: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格雷厄姆·格林:人类需要逃避,就像他们需要食物和酣睡一样
加缪:和自己面对面,不要妥协,不要背叛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
杰克·凯鲁亚克: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杜鲁门·卡波蒂:上帝赋予我鞭子
詹姆斯·索特:你所爱的一切都危如累卵
理查德·耶茨: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无法逃脱的孤独中
马尔克斯:坠入爱河就像是拥有两颗灵魂
昆德拉: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翁贝托·埃科:写作是一种爱的行为
雷蒙德·卡佛:梦是你从中醒来的东西
阿摩司·奥兹:每个人都在渴望更多的爱
翁达杰:我答应过要告诉你,人是如何陷入爱情的
斯蒂芬·金:每个人的生活都免不了插叙
奥尔罕·帕慕克: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刻于心,世界就还是你的家
保罗·奥斯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深刻的内心生活
村上春树:你是不能用微笑去打赢一场战争的
蕾拉·斯利玛尼:只有当我们彼此不需要对方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愉快和自由
后记
|
內容試閱:
|
写作:接近创世的人类行为
这个世界的所有的书籍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它们却秘密地把你带回自己的内心深处。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太阳、星辰和月亮,因为你渴求的光明在你自己身上隐藏。在那成堆的书籍中你长期寻找的智慧,此时从每一页上闪光——因为它已是你自己的光芒。
——[德]黑塞
我出生于1967年,这一年小说面临困境。用自己诞生之年当坐标,是一种文学史意义的调焦,对阅读和写作空间的理解至关重要。这年轰动的文学事件是评论家罗兰·巴特发表了《作者已死》一文,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斯则论断《文学的枯竭》,美国街头出现了性解放运动——“爱之夏”。这一年,美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正在写《法国中尉的女人》,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创作完成。此时的中国,街头回荡着样板戏的激昂唱腔,有限的几本小说将成为我少年的启蒙读物。 1967年,加拿大电视台播出关于萨特和波伏娃的纪录片,镜头里,两人大口地抽着香烟,除了钢笔奋笔疾书的声音外,一切都那么安静。波伏娃在一本练习本上写作,萨特在审阅一页稿纸。从1929年到1980年萨特去世,五十年的时间里,这两位作家、思想家的关系是存在主义在现实中的哲学演绎。永远相爱但决不结婚,彼此自由而决不干涉。波伏娃酷爱爬山远足,萨特只爱烟斗和笔,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情人,但默契的爱情关系难以撼动。他们遵循着自由和友谊两个原则,成为人类爱情真谛的象征。 1967年,西方世界对人性的认识以及争取自由的运动正在酝酿。文学革命已经行进了半个世纪,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几乎被摧毁,新口号是:“讲述故事的方式和被讲述的故事同样重要。” 我大概四岁记事,因为还记得母亲生妹妹的情景,那天我被赶出家门,独自在街上闲逛,应该是刚下过雨,墙上的标语被风雨刮得片纸飘零。现在想起来,1967年的家乡应该和我记事时候没什么两样。人们都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一员,随着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按时按点出工干活,挣工分。日常主食是玉米面,白面只有过年过节吃上一顿。我的文学启蒙读物是《三国演义》小人书,为了凑够全部四十八本,新华书店每有上新就缠着外公要零花钱。现在我的书架上还留着当时的十二本残册,是来自故乡老屋仅存的念想。平生买的本书是《唐诗选》,价格是两元一角,当时对外公来说是实在过于昂贵。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我开始读小说,本书是长篇小说《李自成》,其次是《红旗渠》,《敌后武工队》是借来的,并不完整,到现在还对仅存的残页上的情节印象深刻。那应该是1978年前后的事。一个农村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一年中国走上了变革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