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前沿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化的视角

書城自編碼: 387033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朱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18967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售價:NT$ 359.0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NT$ 374.0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NT$ 874.0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2
《 透视中国政府统计数据:理解与应用 》
+

NT$ 325
《 新威胁:政府债务经济学通解 》
+

NT$ 263
《 共同体 》
+

NT$ 259
《 张五常经典作品:中国的经济制度 》
+

NT$ 377
《 数字化财务: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转型实践 》
+

NT$ 435
《 WTO法与中国论坛年刊(2016) 》
編輯推薦:
本书从财政-金融相结合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地方债问题,有着特殊的价值——财政-金融联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內容簡介:
地方政府债务安全性问题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也事关中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系统稳定性。本书从财政-金融相结合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地方债问题,有着特殊的价值:一是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地方债问题的演进机理,从而为找到有效对策提供支持;二是有助于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摆脱以纯粹的经济学视角看财政的思维约束。本书对地方债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国外经验借鉴,加上相关的调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财政研究成果。
關於作者:
朱军,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师从叶振鹏教授),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财政与税务学院原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动态财政学、中国财税前沿问题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完成国家科研项目2项,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出版《高级财政学》《高级财政学II》《高级财政学III》《地方财政学》《中国税制》等教材与专著10部。作者在国际SSCI一区期刊Resources Polic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Economic Modelling、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提出了“系统平衡财政观”“地方公债新理论”“构建大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学术观点。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获2022年第七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一等奖、中国税务学会第六次全国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第十届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吉林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监事。
目錄
序言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性、金融关联机制和前沿问题
节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国内外差别
一、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历史沿革
二、 中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差异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关联金融问题、诱发风险的机制
一、 公共债务与金融的内在关联机制
二、 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系统的影响问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一、 关于债务与金融问题的主要研究
二、 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
三、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重点
第三章 造成地方政府债务积累的财政金融因素
节 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积累的财政因素
一、 政府间竞争理论与债务积累
二、 财政分权理论与债务积累
三、 支出规模扩张理论与债务积累
四、 预算软约束与债务积累
五、 土地财政与债务积累
第二节 便利地方政府债务积累的金融因素
一、 货币发行与债务积累
二、 地方融资平台承担公共融资的角色
三、 落地经营的银行受到地方的影响
四、 地方政府控股城市商业银行形成“第二财政”
五、 刚性兑付使得银行偏好地方政府债券
第三节 基于其他理论的解释
一、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债务积累
二、 PPP项目运行的原因
三、 人口老龄化的视角
四、 城市化的视角
第四节 财政金融结合的视角更符合实际
第四章 财政竞争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节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分布状况
一、 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分布与分类
二、 城市债务竞争的分布特征分析
第二节 形成地方政府间债务竞争的财政机制
一、 “用脚投票”理论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竞争问题
二、 “晋升激励”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竞争问题
三、 “公共选择”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竞争问题
四、 “预算软约束”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竞争问题
第三节 城市债务的相互依赖性分析
一、 相互依赖性的理论分析
二、 Morans I指数的理论原理
三、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四、 基于Morans I指数与Gearys C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五、 基于Moran散点图的地级市政府债务依赖性分析
第五章 政府债务的金融化影响及其相应的经济影响
节 债务的支出效率及其对金融水平的影响
一、 政府债务支出的效率分析
二、 债务效率与金融水平的关系
第二节 债务引致金融脆弱性的实证影响
一、 债务引致的金融脆弱性问题
二、 金融脆弱性指数的构建
三、 TVPVAR模型的建立
四、 时变脉冲响应分析
第三节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影响
一、 家庭部门
二、 厂商部门
三、 政府部门
四、 市场出清和外生冲击
五、 参数校准
六、 模拟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债务风险金融化的实证影响
一、 债务风险金融化的问题
二、 债务风险金融化的研究综述
三、 债务风险金融化的理论分析
四、 债务风险金融化的实证影响
第六章 金融摩擦与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
节 引言
第二节 现有文献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财政金融结合模型的构建
一、 代表性消费者的经济问题
二、 商业银行的经济问题
三、 企业家的经济问题
四、 厂商部门的经济问题
五、 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则
六、 市场出清和外生冲击的设定
七、 基本的参数校准与贝叶斯估计
第四节 金融摩擦下债务如何影响财政政策乘数
一、 乘数计算方法
二、 乘数结果之一
三、 乘数结果之二
四、 乘数结果之三
五、 乘数结果之四
六、 结果对比
第七章 财政金融结合视角的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节 部分国家与组织机构的做法
一、 美国——完备的债务管理体系
二、 马尔代夫——健全的法律框架与行政能力
三、 冰岛——应对危机的改革措施
四、 新西兰——经济学家构成的“智囊团”
五、 塞尔维亚——应对债务风险的长期战略
六、 波兰——利用金融机构的担保并适时调整债务政策
第二节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殊措施和做法
一、 设置政府间机构
二、 部分OECD国家对债务水平的限制
三、 部分OECD国家对偿债水平的限制
四、 对地方财政实施“地方财政规则”
五、 允许地方政府财政破产
六、 部分国家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举措
第三节 经验借鉴与教训
一、 重视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问题
二、 设置政府间机构必不可少
三、 探讨允许地方政府财政破产
四、 政府部门相互制衡的体制也有不足
五、 关注政府债务支出的援助去向
六、 要有针对债务的问责机制
第八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改革的建议
一、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强化有限政府的预算行为
二、 发展模式从政府“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三、 将“金融稳定委员会”升格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委员会”
四、 设立宽职能、高级别的专职债务管理机构
五、 设立财政金融联合化解政府债务的年度战略目标
六、 明确纳入显性债务的范围并落实债务削减责任
七、 提高各类金融融资机构的资质、防范风险
八、 区分正常时期与特殊时期的财政金融结合体制
九、 正常时期要强化金融约束下的财政管理降债务
十、 特殊时期设立“紧急预算”应对突发灾害冲击
参考文献
附录 本研究实践调研情况
调研1 地方债务规模和融资平台转型问题(镇江某县级财政局债务科和平台公司)
调研2 融资平台转型和地方金融风险问题(常州某县级平台公司、县金融监督管理局)
后记
內容試閱
序言
1994年中国的财税改革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财税体制框架,为后续2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财政基础。从这次改革开始,地方财政的相对独立性变得更加明显。在此之前,国家财政同样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但地方财政总体上附属于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的相对独立性带来了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提升的问题。1994年通过并于1995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地方预算不能“打”赤字,这与实际情况存在冲突。相对独立意味着地方财政收支运行中难免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形。地方财政赤字不允许在预算中体现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府将赤字“掩藏”起来,以“隐性赤字”的方式存在。为弥补“隐性赤字”的地方债同样是“隐性地方债”。
星星之火式的地方债一开始还在地方政府的视野范围内,一旦地方债规模扩大,形式增多,涉及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对“隐性地方债”的管控能力也就越来越弱。不少“隐性地方债”是通过地方国有企业举债的方式存在的。这些企业有的属于地方融资平台,有的可能就是纯粹的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或政企难分的结果导致地方政府赋予地方国有企业不少融资责任。
从理论上说,地方政府融资本来就是一个财政问题,但事实上,不少地方的国有企业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脱离了地方财政部门的视野,这就在一定时期内造成地方财政只管政府预算上罗列的财政资金,而不涉及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的结果无非两种: 一种是企业经营得法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按期及时还本付息,隐性的地方债以企业债的名义就走完了债务从发行到偿还的全周期;只有那些不能及时偿债的“隐性地方债”才后以地方债的方式暴露出来。这样的债务,债权人多数是银行,因此,从财政与金融相结合的视角来分析地方债就有其必要性。
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得到清理,国家审计署为基本摸清的地方债务实际情况做了很多工作,审计部门代财政部门完成了地方债务统计的许多基础工作。这在特定时期是必要的,但不能长期如此。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样的财政新定位要求财政应该是“大财政”,举凡政府收支、政府资产负债等与政府资金相关的事务,都应该进入财政治理的视野。2014年根据新的预算法,省级政府获得发债权,可以在财政部规定的限额内举债,特别是地方债一般只以地方债券的方式存在,让地方债信息更加透明可控,地方债治理进入了新阶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正式获得发债权之后,“隐性地方债”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是旧债,有的是新债。只要地方有国有企业,隐性债问题似乎很难完全解决,除非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真正做到政企分开。面对现实,地方债问题应该如何化解,才能有效应对可能的财政风险?地方债问题不仅仅是财政问题,而且是金融问题。地方债清偿不了,就可能转化为金融风险,进而形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需要财政救助。这样,研究地方债问题,就必须综合财政和金融两个视角。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让一些地方债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也让地方债问题研究显得更具有迫切性。朱军教授的这部专著正是从财政金融相结合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地方债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是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地方债问题的演进机理,从而为找到有效对策提供支持;二是有助于中国财政理论的发展,摆脱纯粹的以经济学视角看财政的思维约束。这部专著对地方债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国外经验借鉴,加上相关的调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年来,朱军教授在财政学研究上获得丰收,是中国财政学界的后起之秀。衷心祝愿朱军教授在教学、科研、育人事业上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2022年10月1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