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社会建构主义者主张我们发明了世界的各种属性而不是发现它们。难道真的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建构了实在吗?是我们一起发明了这个世界而不是发现它吗?针对源自这一争论的各式哲学话题,安德烈?库克拉呈现了全方位的讨论,他分析了各种建构主义论证的优势与劣势,并主张当前对建构主义提出的哲学异议均难以成立。然而,库克拉没有止步于此,他区分了科学信念的社会成因与那种认为所有可探查事实均为建构的看法,借此对建构主义提出新的反驳。
|
關於作者: |
安德烈?库克拉(André Kukla):多伦多大学心理学与哲学系教授。曾出版《科学实在论研究》(Studies in Scientific Realism)一书。
|
目錄:
|
1. 建构主义的界定
2. 建构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3. 多样化的依附
4. 构成性建构主义的种类
5. 建构主义的经验情形
6. 建构主义的先验情形
7. 对建构主义的三个简洁且不充分的异议
8. 错误表征难题
9. 建构经验论和社会建构主义
10. 建构的无限回溯
11. 杜衡非对称
12. 两个社会的难题
13. 建构主义与时间
14. 建构主义与逻
15. 相对主义
16. 语义建构主义
17. 非理性主义
18.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实在是由我们自己的活动建构而成的吗?是我们共同创造了世界而不是发现了世界吗?那些通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的人倾向于以肯定的态度来回答这些问题。建构主义这一话题经受着各类诠释的考验,从陈腔滥调到真正的惊世骇俗。通常情况下,人们依照不同根据可能会怀疑,不同版本的信息价值会与对其有利的情形所具有的强度成反比。我的目标在于弄清楚情况是否确实如此。在本书中,我将会试图区分各种被称为建构主义的观点,并评价每一观点的重要性和优点。我对科学事实是被建构这一论题会格外感兴趣。但是,我也会处理一些其它相关的建构主义理论。其中冒险性的理论就是一切都是被建构的这一论题。
(科学)建构主义的文献来源于社会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两类群体,前者趋向于成为狂热的支持者,后者则倾向于成为有着怀疑精神的批评者。这两类文献我均会讨论。然而,我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审视或批评建构主义者分析具体科学事实的具体细节。大多数情况下,我对社会学家的经验性声明不予苟同。我的问题是,这些数据是否可以支撑从它们那里得出的形而上学、知识论以及(在更小意义上的)伦理学的结论。
建构主义这一话题似乎将哲学热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人一提到以c开头的词(c-word)时就会变得愤怒;而对于极度反直觉的“半生不熟”的分析结论,另一些人则会不遗余力地狂热支持。终,这种先天偏好取决于一个人是否被赋予保守者或激进者的理性特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思考者:普通的(normal)科学家与“范式克星”(paradigm-busters)。前者通过维持和完善既定传统来获得他们的职业满足;后者是专业的麻烦制造者,其目标是彻底改变现状。前者坚称,一个全新的观念在其获得被重视的权利之前需要极其令人信服才行。后者为了能提出一个具有煽动性的说法,则愿意承受更大的错误风险。前者由于建构主义破除旧习的纲领一开始就被排斥。后者则被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吸引过来,在建构主义主张——世界并不存在的观念中明显伴随着这样的心理。沿着这一系列的思路,我的偏好又是在哪里呢?这将留给读者来评判。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明确哪些版本的建构主义属于该领域的标准论证范围之内。建构主义文献所犯下的过错远多于被我称之为突变(switcheroos)的哲学原罪的通常数目。突变往往始于一个经得起各类解释考验的假设,给出一个支持弱版本的论证,然后便假定一个更强版本已经得以确立。例如,一个人给出了支持科学事实是在社会意义上被建构的理由,并且又自以为这些已经给出的理由假设了不存在独立世界。科学家们一致创造出而不是发现了科学事实,这一消息毫无疑问保证了一个大标题——但它不是在一个字体醒目的报告中,这个报告表明除了科学意义上被建构的实在之外或者在这样的实在背后,不存在任何非建构的实在。这个领域也充满着反突变(reverse switcheroos):你提出了一个强版本的假设,然后当它陷入困境时,你就退回到一个较弱的版本,并伪装成这是你自始至终所想要的较弱版本的说法。突变和反突变可以同时进行,并且这个循环可以无限重复下去。对这一策略的明智而审慎的应用使得人们永远保持一个站不住脚的立场。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科学哲学家共同体。然而,我也试图让它被哲学专业的学生和有哲学兴趣的社会科学家所接受。我认为这本书适合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在建构主义哲学课程中的主要教科书,这就是它的终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