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 从盲目抄袭到影响世界,一本书说透日本设计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 1950-2012,一本关于日本设计的百科全书,透彻解读日本设计美学理念
◆ 涵盖多个设计领域: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视觉设计.....
◆ 详细梳理日本设计发展史:日本设计委员会、平面设计集团化、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
◆ 全面介绍战后日本设计师:龟仓雄策、丹下健三、田中一光、三宅一生、安藤忠雄、原研哉……
◆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梳理日本战后六十年的设计潮流变迁
◆ 附录部分犹如一部日本设计师汇编,对近500位日本设计师做了简介和索引,一书多用
◆ 翻开本书,看日本设计十年完成一个飞跃,直到影响世界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所撰写,讲述了二战后60年来,日本在设计上的不断发展。内田繁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时间为写作脉络,将日本60年来的设计发展娓娓道来,我们可以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日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同时,本书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
關於作者: |
【日】内田繁
1943年生于日本横滨市,1966年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1970年创办了内田设计研究所。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师,他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进行设计工作,他还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和演讲,以及多次担任国际设计大赛的评委,他曾在米兰、纽约、首尔等地举办展览会,希望借这些活动,促进设计的发展与融合。2016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73岁。内田繁设计生涯中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日本的设计类大奖“每日设计奖”、“商业环境设计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2000年);个以设计师的身份获得的紫授褒章(2007年)等。主要设计作品:山本耀司的精品店系列、HOTEL IL PALAZZO、神户时尚美术馆、茶室“受庵·想庵·行庵”、Crest Tower系列的内部空间设计、东洋旅店广岛等。主要著作:《空间与日本人》《家具之本》《普通的设计》《Design Scape》等。
译者简介:
张钰,代表译作有《日本设计六十年》《建筑诞生的时刻》《欲望的教育 : 美意识创造未来》
|
目錄:
|
战后设计之启程 ─ 20 世纪 50 年代对工业化社会的质疑 ─ 20 世纪 60 年代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 ─ 20 世纪 70 年代设计多样性 ─ 20 世纪 80 年代在环境时代生存的设计 ─ 20 世纪 90 年代 — 21 世纪 10 年代
终章 以人为本的设计
结束语 从“无常观”到“无常美观”
附录
|
內容試閱:
|
序
日本人一直以来都与大自然共生,享受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淡水资源、美丽的国土及多彩多姿的季节变化,并由此培养出了与大自然相关的审美意识、对大自然的信仰乃至感情文化,形成了现在的社会结构。比如,因听从祖先传下来的地震一来就躲进山里的教导而获救的大有人在。我甚至觉得,所谓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忽视了传统,却只偏听、偏信科学。
同样,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对本土文化的缺失有很深的感受。这或许是日本在战后引进美式民主主义的背后,也就是在第二次打开国门建造欧美模式社会的过程中,被侵蚀过多的原因。就像核电站事故报道一样,其实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公开信息的国家。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大部分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或隐瞒,谁也不提“责任”二字,包括近几年频发的企业违法事件。在貌似已经成为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里,有一种潜规则,就是执行法律时多少还保留着一些想要愚民的做法。战后的日本在经济上和国防上都需要依赖美国,人们对景气和股价忽喜忽忧,在大开发大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扩大进口资源。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某种变相的破坏自然和重新利用,我们一边重复着这些行为,一边试图躲避生存风险。但我感到在这种似乎极有规律性的运转中,却缺少了一点点本土文化来调节和平衡这种生活方式。
走到今天,支撑战后国家发展的日本制造业已经呈现出了停滞的苗头,我认为现在恰恰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回顾日本固有的文化,重建生活的结构与核心骨架。正像明治维新时期我们曾经做过的那样,需要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摸索哪些是只有日本才能采用的方式。而设计,本来就担负着一个重任,就是要把这种方式用实际的形状表现出来。设计,当然不是生存的必需食粮,但一定是能为生存的快乐做出贡献的精神食粮。设计,不应该成为某种商业工具,它应该是将古老再现于当下,以有形去表现无形的未来的一项工作。今天人们对设计的理解,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