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3:奔赴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文化创新思辨(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

書城自編碼: 386864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对外文化交流
作者: 徐锦江 主编,冯佳 执行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19063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本上是为了人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本书集中2022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领域的成就和展望,为上海城市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內容簡介: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3》在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以“奔赴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文化创新思辨”为主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囊括了新空间建设、乡村振兴、事业单位机构重组、融合发展等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新近热点,也凸显了高质量博物馆群建设、延时服务、数字化建设等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成就,以期为上海为全面提升人民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關於作者:
徐锦江 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上海社科院“文化创新与城市软实力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上海文化》杂志社社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研究方向:城市文化、大众传播。出版《上海城记》《愚园路》《流言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复旦学报》《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学术刊物及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及文章上百万字,曾获上海市新闻论文一等奖。主持有”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研究””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策略:基于上海老城厢的研究””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成都增强城市软实力的战略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 冯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馆》编委,多家学术期刊外审专家。2020年受“浦江人才计划”资助。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为公共文化、文化政策、婴幼儿阅读推广。
目錄
【总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 王全吉)
【创新思考】
以高质量的博物馆群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世界关切与上海贡献(花建)
打造“云端”服务新空间 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上海公共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上海市群艺馆 张霖、陈起众)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思考(浦东图书馆 刘鎏、周思伽)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治理的推进路径(嘉兴南湖学院 李秀敏)
我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视野下的公共文化治理研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 关思思)
群众文化助力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上海奇灵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齐赛赛)
虚拟旅游: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前瞻(常方舟)
【新空间研究】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再造(钱泽红)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苗美娟)
城市更新中的基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北京大学 李斯、苗美娟、李龙渊)
【基层视野】
基层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浦东新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文化艺术界别)课题调研组)
重组机构、提升体验、打造品牌——江阴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实践探索(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课题组)
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研究——以嘉兴市礼堂书屋建设为例(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胡萍)
浅论高质量视域下基层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余姚市基层文化站效能建设的若干思考(余姚市凤山街道文化站 王晓来)
探索临港新片区“管镇一体”体制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柳玲)
內容試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本上是为了人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其中,人民高品质的生活,要依靠城市高效的现代治理能力和强大的创新发展活力,推动人的个性得到尊重、才华得到展示、价值得以实现。在此背景下,聚焦后疫情时代公共文化的创新实践、基层治理及其思辨研究,以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全面提升人民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全书分为总报告、创新思考、新空间研究、基层视野等板块。“总报告”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创新思考”板块关注疫情冲击大背景下上海高质量博物馆群建设的成功经验、上海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云端”服务新空间、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以及对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治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视野下的公共文化治理、群众文化助力社会治理、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若干思考。“新空间研究”板块展现了现代化治理背景下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再造、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和城市更新中的基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基层视野”板块则呈现近年热点,既有浦东新区基层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江阴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机构重组、嘉兴市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等改革创新实践,也有基层文化站服务效能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文化治理等议题的全面审视。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如何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铸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补齐短板,精准服务,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必须“健全现代公共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推进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公共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补好短板,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人口规模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保障乡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必须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开展常态化的艺术普及与阅读推广活动,培育乡村文化团队,提高公众的文化参与度,让公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必须充分关注地处城市边缘的工业园区广大产业工人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工会、工业园区管委会加强协作,整合文化服务资源,形成合力,通过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丰富当代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
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新时代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有共性特点,又存在显著的差异。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乡村文化网红不断涌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新景观;与前几代产业工人比较,新时代产业工人具有新的文化特征,精神文化需求也更为强烈;如何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有了文化新需求;“双减”背景下,青少年美育更是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只有深刻地把握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趋势,了解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开展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提升品质,创新运行,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温州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创新开展“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建设;上海市举办“美好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发现和推介具有空间品质、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近几年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为公共文化建设新的着力点,写进了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列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人民群众有高品质的文化体验?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要求各地立足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回应人民群众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发现和推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提升,激发全社会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热情,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享受品质文化生活,各地在这方面的探索风生水起,富有成效。
在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推广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关注公共文化空间拓展延伸与品质提升,关注公共文化空间的美学品格与公众体验。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既关注高大上、地标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又关注百姓家门口的基层文化空间;既关注政府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文化空间,又关注体制外的公共文化空间,包括商圈公共文化空间、历史建筑内的公共文化空间、工业遗存设计改造的公共文化空间;既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艺术营造,又关注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运行,引导全社会关注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提升,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布局的创意性改造、人性化设计,提高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感,已经成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特色鲜明、创新运行,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将出现在人们面前。
三、统筹规划数字资源建设,运行好新媒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新跨越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重要服务方式。
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文化网站建设到实现手机移动终端数字化服务的触手可及,从传统文化服务模式到线上线下结合,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爆发式增长,有力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把公共文化数字化放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高度,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科学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在避免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缺少统筹协调、重复建设、质量参差不一等现象。省级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统筹全省文化艺术专业力量,规划数字资源建设,优化数字资源结构,整合优秀艺术师资,加大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分阶段、有步骤推进,通过五年、十年的努力,形成优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
要有用户思维,创新意识,提高新媒体运行水平。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探索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号等新媒体运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上看新媒体运营能力不强,新媒体客户端有“端”无“客户”,粉丝数量不多,公众号推文阅读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服务效能。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迫切需要提高新媒体运行能力,强化用户思维,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改变被动地发送推文、短视频的现状,加强新媒体选题策划;要重视后台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评价服务效能,改进数字化服务。加强数字化服务力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