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作者利用十年的闲暇时间转山转水,亲自用脚步和双眼感受沙尘风雪,走出自己的舒适天地,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不可否认的是,数番经历里少不了来自大自然的惊心动魄的考验,但更一次次坚定了作者的心之所向,勇往直前,抵达终点。10年间,作者走进西藏、新疆、台湾等地,拍摄和记录下当地的美景和风貌,利用大量的精美图片侧面表现内心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崇拜和珍惜。全书文字满是清新细腻的女性视角,图片震撼精美,笔力透彻有感染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个人游记,作者是一位身材娇小却精神强大的中年女性,不但有10年的游行体验,足迹还涉及国内和国外未经大面积开发的线路。她和她的团队伙伴对西藏、甘肃、新疆、台湾进行了多次考察和行走,形成一些与众不同、值得分享的体验,都可以作为本游记的亮点。特别是对攀登珠峰、在大本营基地时适应训练的描述十分真实,有代入气息。适应自然与迎接挑战从来就不是人类的新命题,但践行到一个普通人身上,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不一样的色彩。据了解,2022年登峰期已变成可乘车前往大本营,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游客已经感受不到依靠拉练性的徒步训练完成个体极限挑战的神圣感,也可视为又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
|
關於作者: |
安之,原名谢馥绵,原籍广东揭阳,国际教育学硕士,国际公益学院EMP11学员。热爱生命,持善为本,行走多地,喜爱以文会友,煎水煮茶。
|
目錄:
|
缘起之旅 1
缅怀过往,拥抱希望 10
艰险过后,拥抱彩虹 15
接近天堂的地方 27
藏在路途中的美景 32
行走阿里 38
神山冈仁波齐 44
韩国的温婉 48
特别的跨年饭 52
驻足海上仙境 57
心灵漫游:聆听台湾 63
心灵漫游:凝望台湾 67
慢品,闲观,悠悠夏长 73
终见终南山 79
淡然于心,安然于世 86
致敬,英雄之路 95
新疆之旅 101
人文南疆,民族瑰宝 114
勇闯阿尔金山无人区 119
再别,康桥! 127
雨中漫步普者黑 130
与“绅士”的一次约会 134
沧海一声笑140
浪漫之旅 146
斯里兰卡遇恐怖袭击 152
一夜消失的神秘古国 156
千年寂然 159
珠峰之约 166
行走世界之巅 175
卓奥友攀登,感谢给予我一个彪悍并不断进取的人生 182
|
內容試閱:
|
缘起 佛祖有云,万法缘生,皆系缘分。不经意的一瞥,可能就注定了一生的缘分,于人是,于物也如是。 一个偶然的契机,一张充盈着雪域佛光的照片呈现在我眼前,它犹如一道圣迹,瞬间融化我那被冰雪包裹着的内心,冥冥中有道晶莹而神圣的声音在远方的天空轻轻拨动我的心弦,发出佛偈的呢喃,声声召唤着我。没有周密的计划,我背上行囊,架上相机,就这样踏上了远方。我有预感,所有的美好都将从此刻开始,不期而遇。 旅程天,我们从兰州驱车通往夏河,城市的喧嚣逐渐成为背影,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满溢在空气中的自由的味道——广阔的若尔盖草原,常年被积雪覆盖的雀儿山,庄严肃穆的郎木寺……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样新奇。然而,追寻美好的路上总会有坎坷,随着越野车行驶的海拔越来越高,毫无准备的我开始出现高原反应,头晕、恶心、头痛如洪水般吞没了我……我的内心开始为自己的冲动懊悔,担忧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万幸,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同行的伙伴也给予我关怀,让我充满勇气,才为后续遇见那么多惊喜创造了可能。 瓦切塔林:壮观的经幡,虔诚的信仰 站的惊喜来自路过的一个叫瓦切的地方。那是一个阴天,越野车在阿坝州红原县的道路上行驶,一座座耸立的白塔就这样骤然出现于眼前。阴沉的天空下,大片彩色的经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在白塔的上方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让每一个过客都感受到庄严和肃穆。我们不由得停了车,想走进这个神秘的地方,感知这些饱经沧桑的经幡与白塔的故事。 当地人说这个地方叫瓦切塔林,是淳朴的瓦切教徒为纪念十世班禅大师而营建。据传,十世班禅大师在 1982 年与 1986 年先后两次到此为信教群众传经说法,而当地教徒则在班禅大师的宝座上建立了珍贵的灵塔与 108 座大小不等的白塔。108 这个数字也别有深意,佛教教义认为佛法可以消除人的 108 种烦恼,因此佛教建筑多与 108 相关。白塔塔身内供有千手观音像、释迦摩尼佛像、无量佛像和唐卡经文,组成了占地 30 多亩的藏传佛教圣地,成为当地人民虔诚的信仰标的。 走进瓦切塔林,近距离感受到蓝、白、红、绿、黄五色飘扬的经幡新旧交织,褪色的经幡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犹如一代代瓦切人民执着的守候。行云流水般的藏文依稀可辨,仿佛诉说着古老的虔诚,寄托着瓦切人民祈求福运隆昌的美好愿望。彩色的经幡上有朱砂留下朱砂书写的经文,与白色的经塔交相辉映,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种光芒感染着每一位瓦切教徒,他们始终保持着虔诚的微笑,似洞察之后的大彻大悟,也有看淡世间凡尘之后的淡然超脱,享受着世上幸福的事情,原来幸福与快乐可以如此简单,我若有所思。 马尔康:火苗旺盛的地方 越野车继续在高原上行驶,来到了马尔康县西索藏族民居。马尔康在藏语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蕴含着人们对兴旺发达的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它的名字一样,这里的人们同样热情、淳朴善良,第二站的惊喜便从这里开启。 到达住处时已然是下午四点多钟,天空还飘着绵绵细雨,所有建筑像笼罩着一层细纱,曚昽且温柔。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早已饥肠辘辘,贴心的老阿妈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普通的家常菜愣是被我们吃出大餐的感觉。美美地饱餐一顿之后,大家便开始自由活动,讨论着一路的风景与见闻。晚上,热情的路大伯拿出了当地正宗的青稞酒,邀请大家共同举杯,我被这样的热闹氛围所感染,不擅长喝酒的我也举起酒杯。一杯下去,酸辣的口感在舌上蔓延开来,紧接着就生出绵密的醇香。看着同行的这一群人,我内心感慨良多,也感谢自己的好运,能遇见这么多善良有趣的摄友——高反时递给我红景天的赵老师,永远冲在前面照顾队友的飞狐和老张哥,性格开朗的英国小美女……感谢这群人,给我的旅途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当地的路大伯与为我们准备饭菜的大妈也永远对我们充满笑意。在美丽的景色里,一群善良的人让我在绵延的细雨中感受到阵阵温暖。 夜色下,我们聚在一起,细数旅途中那些难忘的经历,共同分享摄影时的乐趣。赵老师贪杯,喝了整整一壶青稞酒,但这并不影响他聪明、灵活的大脑,依旧口齿清晰地为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的摄影心得与知识,使我受益匪浅;英国小美女以英国礼仪送给队友“骆驼”一个感谢之吻,直到聚会结束,“骆驼”脸上的红霞还依稀可辨;路大伯的女儿活泼好动,邀请我们一起跳当地有名的锅庄舞,趁着酒兴,我们一起在醉人的月色下跳着,笑着,一双双牵起的手与舞动的身影,串成了一系列难忘的回忆…… 第二天一早,我被晨光唤醒,准备出门拍摄马尔康的风景。次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因为一部名为《尘埃落定》的电视剧。剧里设置的一个长镜头,让西索民居的模样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更不能错过绝佳的摄影机会。早上六点,我便跟随热爱摄影的老张哥与赵老师一起出门。拿着相机,踏在青石板的小路上,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一路来到了卓克基土司官寨门口。一片片石头堆砌成厚厚的围墙,饱经风霜却透露出一种静谧和安详,若有若无的乐声从里间的窗口飘出,婉转的歌声也随之而来,依稀是藏语的模样,虽不懂词意,但曲调的和弦与温柔的歌声,有一种令人内心平静的力量。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即将告别马尔康,踏上新的旅程。老阿妈一如昨日贴心的模样,为我们准备好热乎 的青稞烙饼,看着老阿妈布满皱纹的手捧着满满一大包青稞烙饼,我心里一暖。带着马尔康人淳朴的热情、善良与暖心的记忆,我们乘上越野车,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行走世界之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虽然它们的高度不同,但面对困难时,如果选择就地屈服,那么他注定只能是弱者……
决定重返珠峰大本营,一路都让我很兴奋,这种愉悦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是在经历对生命思考之后重新确定自我价值和迎接自然的挑战。到达大本营,随队医生为我进行了身体检查,血氧饱和度 65,以目前的身体状况一定是无法走到海拔 7028 米的北坳营地的。“随缘,走哪儿算哪儿。”我心里想着。
前两天在大本营重新进行体能拉练,我对征途的艰险有了更清醒的预料。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地上爬行,不只是体力够不够的问题,身体和心理都要经受考验,偶尔还会担心自己是否能扛得住。检查个人装备,队伍开始出发,没走多远,我就被抛在队伍的后面。缓慢地向珠峰的方向前行,享受着在人迹罕至处,与自然为伍的自在感。向导在前方等我,他手持对讲机用藏语跟普布对话,也许普布是在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向导放下对讲机之后从我身上接过背包,对我说:“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天黑之前要赶到过度营地
(海拔 5800 米)。”我加快了步伐,没走多远,就突降一阵令人窒息的头疼感,找一块石头坐下休息。向导把我拉起来说:“到前面休息,这里会有石头坠落,太危险。”我抬头一望,山崖上遍布乱石,每一块似乎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时不时有几块小石头从我面前飞过。我转身对向导抱歉地说:“不行,我走不动了。”向导好像没有听到似的回答:“前面就可以休息了。”我无助地调整呼吸,步伐跟着心跳的节奏,慢慢走 3 步,又在心里说,试试再走 5 步……就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走,忽然眼前的场景特别熟悉,仿佛回到 7 年前转冈仁波齐的感觉。
夕阳的光线渐渐暗下来,珠峰的金顶一点点在眼前消逝。静默良久,风声、石头移动声……无数种声音提醒我置身于自然界中,生命被虚空包围,生活中一些理不清的情节、刻骨铭心的事,在安静地行走时串连成清晰的生命线,内心的疼痛让我潸然泪下。疼痛过后萌发灵魂轻盈的喜悦,触摸到事物背后隐藏的真实感,像走出洞穴,从苍白的影子看到生命的本色。更深刻地意识到在亿万年雪山和石头面前,人类十分卑微和渺小,而自己什么都不是,顶多就是飘浮在苍茫天际中的一颗尘埃,终落定归土。
记不清自己是怎么到达过渡营地的,只记得当时身体冻得直打冷战,意识模糊时自己迈开每一步的艰难,内心在放弃和不放弃之间的抉择,反复锤炼意志力,知道胜利就在后坚持的那一步。躺在过渡营地的帐篷里,虽然头疼、呕吐,全身瘫软无力,但内心感到幸福,因为今夜我躺在了人生的地方,近距离感受来自母亲的温度。想起小时候跟母亲在电视上一起看攀登珠峰的纪录片,问母亲:“他们为什么要登上珠峰?”母亲回答:“因为那里离天堂近。”我又问:“天堂里有什么?”母亲回答:“天堂里有爱……”
帐篷的四周一片黑暗,万籁俱寂,远处的星星闪烁着世间洁净的光,那一刹,我相信天堂的存在,而我耗尽半生精力、勇气,从沿海到大山,从低谷到高峰,只为寻觅此刻。瞬间怆然涕下。
经历 15 天,行走世界之巅,到达珠穆朗玛峰过渡营地。返回的路上,在梦境与现实中徘徊,在沉默中思考自己的存在。从出走到回归,站在生命的处,用全新的“自我”洞察熟悉的事物,在放下内心执念那刻,恍然大悟,泯然一笑,对自己说:活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