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內容簡介: |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减排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期待。然而,在作出国际承诺的同时,中国的减排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迅速增加,而较大的国土面积也使得各地区发展状况差异显著,加之区域间经济联系复杂多变,使得减排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在此现实背景下,本研究利用涵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产品部门及其之间经济联系的多年定量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特征、省际转移及区域平衡,并从多个角度探究了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而探讨所得结论的政策内涵。研究发现,(1)中西部省份与东部沿海省份之间的碳排放转移由2002-2007年间的中西部向东部大量转移,转变为2007-2012年间的中西部省份与东部省份之间的相互转移;同时,2007-2012期间,中国省际碳排放转移由2002-2007期间的出口、投资共同主导转变为投资主导。(2)特定的价值链参与方式决定着出口对中国省区碳排放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就业。时间上,这种不平衡呈扩大态势;空间上,这种不平衡在中西部省区更为突出。(3)中国碳排放的主导需求由2002-2007年间的出口和投资共同驱动,转变为2007-2012年间的投资主要驱动;资源型的高碳排放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改善,然而一些终端排放强度较小但产业链排放较高的部门的生产结构却呈现高碳化趋势。(4)从消费视角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的增长始终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而碳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未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或将成为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抑制碳排放的增长具有重要结构性意义。
|
關於作者: |
潘晨,199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区域低碳发展、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等。
参与项目(部分):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19ZDA062, 中美经贸博弈的经济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 2020-01 至 2023-12, 80万元, 在研, 参与;
(2)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 咨询项目, -, 中国从拉丁美洲农产品进口消费法碳核算研究, 2020-06 至 2021-03, 75万元, 结题, 参与;
(3) 国家统计局, 招标项目, -, 基于贸易增加值数据的中国省级贸易格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01 至 2020-06, 4万元, 结题, 参与;
(4) 商务部, 咨询项目, -, 国内有关省份贸易增加值核算咨询项目, 2018-09 至 2019-09, 30万元, 结题, 参与;
(5) 挪威研究理事会, 国际合作项目, 235523/E10, Transforming China onto a Low Carbon Pathway, 2014-07 至 2017-06, 800万元
|
目錄:
|
章绪论
第二章模型与方法基础
一投入产出模型
二结构分解分析
三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
第三章中国碳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现状
一生产视角与消费视角碳排放
二中国区域碳排放及其结构研究
三中国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四研究现状评述
第四章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一引言
二中国省级MRIO模型的构建原则
三数据基础
四省级MRIO模型构建方法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
一引言
二数据基础
三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
四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中国省份碳排放结构演变特征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三省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的结构变化
四省际碳排放转移的结构变化
五结果讨论和政策启示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区域平衡视角下的中国省份碳排放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省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三碳排放驱动因素的结构分解分析
四结果讨论和政策启示
五本章小结
第九章消费视角下的中国省份碳排放驱动因素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
四实证研究结果
五结论与讨论
第十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国省级单区域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名称
附录2省级能源终端消费数据的估计途径
附录32002~2017年分省份分部门碳排放估计结果
|
內容試閱:
|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指出了方向和路径。由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温室气体主要构成——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呼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并确立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目标。作为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积极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报告,提出了其自愿的减排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的碳减排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期待。与此同时,中国的碳减排工作也面临诸多困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迅速增加,而较大的国土面积也使各地区发展状况差异显著,加之区域间经济联系复杂多变,使减排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在此现实背景下,本书利用涵盖中国大陆所有省份、产品部门及其之间经济联系的多年定量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构特征、省际转移及区域平衡,并从多个角度探究了中国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而探讨所得结论的政策内涵。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并核算分省份分部门碳排放。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是本书的核心模型,笔者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团队学习工作期间,构建了覆盖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4个年份31个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