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乡村景观改造图解 改造实景图+手绘图 11大类景观设计工具包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治理景观设计庭院书

書城自編碼: 38647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作者: 许哲瑶,杨小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4109100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本书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宗旨,突出美学设计引导乡村绿建,挖掘、延续当地人文资源和地域景观特色,展现新时代乡村建设中的创新和发展。
从传统村落景观体系开始,作者带我们探索乡村蕴含的生态智慧(第*一部分),从而树立了乡村景观设计的更新与营建方法(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着重图解乡村设计全类景观元素,结合全国各地经典图例,从文化的角度追本溯源,分析不同地域乡村景观的表述特点,形成十一大类素材工具包。(第*四部分)分析了经典的乡村景观改造案例,实证这种普适性设计策略和营建方法的具体运用。
內容簡介:
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被寄予多重厚望,如何才能还原乡村本真,让乡村营建保留乡村记忆和地域认同?这需要我们将传统乡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梳理总结,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输出应用,实现乡村渐进式的保护、更新和发展。
“源于乡村,回到乡村”,本书梳理了我国典型的乡村景观原型,从创造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的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和乡土植物选用的角度,按街巷、埠头、檐廊、桥、驳岸、公共活动场院、宅院、书院、祠堂、过渡空间和田园景观等类别进行详细的图解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模块,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方便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關於作者:
许哲瑶,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规划、乡村景观。从业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先后参与设计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优*秀设计奖25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中国园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杨小军,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丽乡村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乡村遗产评价及设计创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地域性环境设计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等项目10余项。
目錄
第一章 传统村落景观体系
一、典型的乡村聚落类型
二、村落文化景观分类
第二章 乡村景观设计更新与营建
一、创新式历史保存
二、乡愁景观保存与恢复
三、公共艺术介入
四、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
五、乡土植物选用
第三章 乡村景观设计工具包
一、街巷
街巷空间交叉口空间街巷节点空间转角空间街、院、室空间转换
二、埠头(码头)
三、檐廊
四、桥
五、驳岸
六、公共活动场院
中心场院村口场院公共晒谷场公共场院的街、院结合戏台场院生产场院风俗活动空间
七、宅院
入口前院内庭院宅旁花园(后园或侧园)宅院植物景观
八、书院
九、祠堂
十、过渡空间
院墙(围墙)景门景墙景观收边护栏其他小品
十一 、 田园景观
农田山林(围村林)水系
第四章 乡村景观改造实践
案例 1:古村肌理焕然一新——江西婺源篁岭古镇
案例 2:让艺术留住乡愁——上海吴房村
案例 3:耕读文化传承的景观设计——广州明经村
案例 4:老宅换新——浙江桐庐青龙坞老宅改造
案例 5:乡土景观恢复——广州从化桃源村
案例 6:文化功能植入——广州花都港头村
案例 7:农耕文化的传承——北京中坞公园
附录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新时期的乡村景观被寄予多重厚望,但景观的赋能效果差异较大,如何才能还原乡村本真,在现代的时空语境下,让乡村营建保留乡村记忆和地域认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回归乡土文化,回归在地性转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传统乡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梳理总结,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输出应用,再通过乡村触媒体系的构建,即可实现乡村弹性、渐进式的保护、更新和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先人们早已用他们的智慧演绎出乡村与土地关系的合适方式。在乡土景观中,不仅历史建筑、遗存值得尊重,历史景观同样也值得尊重,它们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乡村记忆与文化的载体。
“源于乡村,回到乡村”,本书梳理了我国典型的乡村景观原型,从创新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和乡土植物选用的角度,按街巷、埠头、檐廊、桥、驳岸、公共活动场院、宅院、书院、祠堂、过渡空间和田园景观等类别进行图解分析,试图诠释隐没在乡村的历史叙事,实现基于历史文脉延续的空间再现。
乡村是一个既具个性又有共性的地方,那些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规划和建设就具有一定的共性。本书根据各种情形,归纳总结出具有共性的模块,利于大量分散的自然村落在规划建设中进行快速组合和实施。这种普适性的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可以大大简化乡村的工作程序,发挥设计策略的指导性和灵活性,方便同时开展多个村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