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清河实验

書城自編碼: 386410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李强 王拓涵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83940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419.0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474.0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58.0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6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
+

NT$ 309
《 译文纪实系列·看不见的美国 》
+

NT$ 491
《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第三版)(中国农民学研究开山之作) 》
+

NT$ 916
《 美好与生活: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生活图典 》
+

NT$ 377
《 你真的安全吗 一看就懂的反诈指南 》
+

NT$ 617
《 经济与社会. 第1卷(精装版) 》
編輯推薦:
如何展开基层调查研究?如何破解基层工作困局?从实验到实践,从问卷到答卷,清华大学专业团队深入社区工作近十年,
在实验中求索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方法。新清河实验为基层调研提供了一份参考范例
內容簡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学家杨开道、许仕廉先生在今北京西北郊外清河镇开展了乡村建设实验,命名为“清河实验”。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北京,清河实验被迫中断。2014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李强,带领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北京北五环外的清河地区进行社会学社区研究,探索与实验社区治理,这就是“新清河实验”。新清河实验通过深入社区,探索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社会学的学理角度形成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思考。
關於作者: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兼任多种学术刊物编委。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城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区研究等。著有《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社会分层十讲》《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等著作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多次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学术奖励。 王拓涵,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发表学术论文报刊文章50余篇,专著《社区参与行动:坚持与妥协的双赢之路》,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民政部部领导批示,主持及参与课题《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社区服务模式的协同创新研究》《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新清河实验”》《雄安新区社区服务体系规划》《中国幸福社区研究》等30余项,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研究等。
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社区研究的社会学意义
第二章 社会学在社区治理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新清河实验概述
第四章 新清河实验与社区社会力量
第五章 基层组织改革实验
第六章 社会组织培育实验
第七章 社区空间规划实验
第八章 社区民生保障实验
第九章 老旧小区改造实验
第十章 “改变市场失灵”与物业管理提升实验
第十一章 “科技支撑”与大数据社会治理实验
第十二章 社区碎片化困境及其对策
第十三章 社区中的集体消费
第十四章 社区中的自发商业
第十五章 社区居委会的功能与角色
第十六章 社区中的阶层认同
第十七章 后单位制社区中的秩序重构
第十八章 新清河实验中的城中村治理
第十九章 清河地区的文化建设
第二十章 “幸福社区”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十一章 新清河实验的学术探讨与小结
附录 老清河实验回顾
內容試閱
序 言
从学术的角度看,本书属于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笔者以为,社
区研究是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根基。笔者最初接触社会学是在
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笔者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大学本科,当
时,中国人民大学还没有社会学专业。1985年,笔者研究生毕业,
入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由此开始了专职的社会学研究与
教学。从事专职的社会学研究以后,笔者在全国各地做过很多调查
研究,多数研究都属于社区研究。社会学将社区视为一个小的社会,
我们知道,“社会”概念太大,研究起来往往没有“抓手”,而社区
研究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好“抓手”。
笔者从最初接触到社会学学科,到后来又专职从事社会学研究,
算起来也有大约四十年时间了,子曰四十而不惑,与之类比,也就
是到了这个时间段,应该对社会学有了比较稳定的理解和把握。笔
者在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时候,历来非常重视三点。第一,社会学是
一门经世致用之学,中国社会学者研究社会学,最终还是要应用到
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来,要十分重视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诸多社会问题的研究。笔者主编的教材《应用社会学》又重新修
订,出了第三版,也是为了突出社会学的应用特征。第二,非常重
视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一线调查。社会是极其复杂的,对于社会
的深入研究如果仅仅依靠文献资料和二手得来的数据等,显然是不
行的。当然,全国规模的一线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确
实也有很多问题,往往耗费巨大资金、人力和物力。现在很多调查
越来越难,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在中国城市里做居民抽样入
户调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今天全国规模的城市居民抽样入户调
查已经十分困难了。当然,社会调查也有多种手段,本书所研究的
“新清河实验”,由于与当地管理者、当地居民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
系,很多基层调查也就进行得比较顺利。第三,笔者特别强调社会
学的研究应该以社区研究为基础,社区就是在一定的空间领域里生
活、工作的人群的共同体。社会学将社区视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
规模的社会,将小的社会、中等规模的社会搞清楚了,大大有利于
我们理解整体的社会。以上强调的三个重点,在本书《新清河实验》
中都会具体展现。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清河实验”的名称不是笔者发明的,社会
学历史上的“清河实验”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当
时的社会学家杨开道、许仕廉先生在北平西北郊外清河镇开展了乡
村建设实验,命名为“清河实验”。1937 年,由于日本军队占领北平,
老一代的清河实验就此中断。而本书命名为“新清河实验”,所讲述
的则是自2014年起至今,笔者所带领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北京北
五环外的清河地区(更准确地说是北京海淀区清河街道所辖区域)
所做的社会学社区研究和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实验。
在老清河实验中断后的七十多年时间里,清河地区已经发生了
天翻地覆的变化,今日之清河已非昨日之清河。特别是改革开放
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社区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而这些变迁几乎
都可以在清河找到踪影。清河作为城乡接合部,已经没有了农田,
成为了北京市城区的一部分,其内部发展也十分不均衡,出现了多
种复杂的空间类型,既有高大上的、华丽的中产社区,也有明显衰
落的老旧小区,甚至还有没有转成城市体制的农村、农村社区和
“城中村”,其中还有农民户籍身份的当地居民,而这些恰恰可以看
作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迁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在清河地区都可以找到踪
迹。对于这些变化和社会问题,社会学者特别强调,只有通过深入
的、采用多种社会学方法的社区研究才能够正确认识。
说起“新清河实验”的初起,就不能不提到笔者的博士后王拓
涵博士的贡献,当时她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来做博士后,主动要求
到清河街道基层去调查和实践。笔者联系了当地的党政组织,北京
市海淀区时任区委书记隋振江以及其他领导同志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和支持。后来,笔者带领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新清河实验团队不断
开拓社区实践的内容与领域。实验团队骨干包括肖林副研究员、常
宇博士、于建明副研究员、王拓涵博士后、谈小燕博士后、陈孟萍
博士、史玲玲博士、葛天任博士、郑路长聘副教授、何晓斌副教授、
杨艳文博士、万一老师、赵丽鹏博士、赵娜博士、韩巍硕士、罗家
德教授、刘精明教授,以及笔者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指导过的
刘佳燕副教授、陈宇琳副教授等,清华大学的很多学生也参加过多
次调研、实践,形成了一支实力十分强大的新清河实验团队。实验
的目标越来越集中在基层社区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实验的内
容包括:基层组织改革实验、物业管理实验、社会组织实验、社区
空间规划实验、社区民生实验,等等。
所以,新清河实验绝不仅仅是笔者主观的社会学学术构想,而
是有着深刻社会实践基础的,新清河实验反映了当前中国基层社会
治理迫切需要社会学学者参与的现实,也体现了社会学学者为探索
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具体的、实证的、新型的社区研究场域
所做的尝试。可以说,新清河实验既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治理实验,
也是一种社会科学的社会干预实验和社会科学的社区组织管理实验,
还是社会学者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实验。
笔者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认识巨变中的中国社会。一方面,新
清河实验在学理上秉承20世纪30年代老清河实验“为民谋福祉”的
家国情怀和学术追求;另一方面,与当年老清河实验的关注点、注
重点“乡村改造”有所不同,新清河实验关注的重点是城市社区
(当然也包括城乡接合部和正在城镇化的乡村),旨在于中国改革开
放新时期,针对变化了的情况做出新的设计,发现和解决新的社会
问题,探索人口巨型、高密度社会的城镇化、现代化的路径。我们
秉承社区实证研究方法、社区参与方法、社区干预方法,深入社区
生活实践,以中国特有的社会情境为基础,研究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探索新时期社会学学术研究与转型中国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相互接
轨的方式。
自2014年初,新清河实验团队开展了对清河地区的田野调查、
理论构想、样本选择及实验设计,并围绕社会再组织及社区提升两
个中心目标,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协作支持下,具体开展了基层组织
改革实验、社会组织提升实验、民生保障实验、社区规划实验、物
业服务提升实验等等,九年多来,实验内容不断丰富扩展,实验团
队更是在当地管理部门大力推进民生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专业支持
和智力支撑作用,时至今日,无论是在提升地区居民生活环境,还
是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又或是社会学及社区学术研究等
多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一批学生以新清河实验为基础完
成了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也有不少学术论文发表。
特别是近年,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
战役中,新清河实验团队也积极参与了清河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肖林博士、王拓涵博士后、谈小燕博士后、陈孟萍博士、刘屹博士、
于建明博士、赵丽鹏博士、刘乐璇助理、张婷助理以及博士生孙弋
帏、杨圆圆、从晓、张子约等都做出了贡献。
对于九年来的新清河实验的一些研究、体验、体会,此次结集
出版,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本书共有二十一章,收录了基于对新清河实验总体性理论思考、
实验推进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实验总结及不同专题的田野调查报告,
整体按照新清河实验九年多来的运作脉络展开,既有社区研究的理
论阐释,也展示了实验的探索创新及社区治理的专项研究。本书的
篇章内容顺序如下:第一章开宗明义,从理论上阐释了社区研究的
社会学意义、社会学研究社区的主要理论视角。社区理论是新清河
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社会学在社区治理研究中的应用分
析,主要阐释了社会治理的概念、基本特征、历史变迁及为什么要
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最后提出了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六大任务。第
三章则是对新清河实验的总体概述,阐释新清河实验重启的学理及
实践意义,展示了新清河实验开展九年多来的主要内容。第四章题
为“新清河实验与社区社会力量”,凸显了对社会力量的重点关注,
新清河实验的基础理论是探索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党和政府的管理能力十分强大。改革开放以
后,市场经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是市场的载体,如果仅
仅重视经济发展和市场转型,而忽视社会的发展或“社会转型”,那
么市场转型也很难最终成功。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大力量中,中
国目前的状况是社会力量明显偏弱,所以,新清河实验的重要内容
之一就是探索、发现和培育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中国是有着
14亿多人口的社会,如果能够通过体制改革释放出更多的社会力量,
其潜力无可限量。第五章题为“基层组织改革实验”,中国社会管理
的最基层组织是城乡“居委会”和“村委会”,我国相关法律都强
调两种组织的居民和村民的自治特征。要想改革基层社区、激发基
层社区活力,最重要的推手就是基层组织和基层管理的改革。新清
河实验创造了居委会“议事委员”的体制机制,针对普遍存在的基
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严重背离其自治属性的现实问题,对居委会进行
了代表性和功能的扩充,选举产生一定比例的居委会议事委员,议
事委员不用“坐班”,而是随时代表居民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推
动基层组织更好地回归自治功能,促使社区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和
服务。第六章聚焦于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所谓社
会组织在中国有特定的含义,社会组织既区别于政府组织、行政
组织,也区别于市场经营组织,国内曾有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说法,其实也很不准确。中央明确提出要“激发社
会组织活力”。所以,新清河实验就是要通过培育“社会组织”来提
升社区自治能力。多年来,新清河实验团队自己亲身实践,通过实
际运营“社区提升中心”这一正式注册的真正由民间发起的社会组
织,对议事委员及居民自组织进行培育孵化,完善基层社区现有的
组织架构,在培育社区自治理念、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等方面做了大
量工作。第七章聚焦公众参与的社区空间改造实验。社区空间的改
造对于社区生活极其重要,有时候仅仅修一条简单的道路或建立一
个简朴的社区交往空间就可以极大地便利和活跃社区生活。社区空
间改造需要广博的规划专业知识,也需要一系列的审批手续。所以,
本团队通过培育多学科背景的综合性社区规划师团队,带领居民开
展了社区空间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等项目,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
持。第八章、第九章聚焦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作用,改善社区
弱势群体服务,尤其是关注社区养老问题的民生保障实验,主要包
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记述实验团队通过对社区老人的入户调查,
研究不同需求弱势群体的支持策略,培育社区文化养老及互助养老
模式;另一方面是实验团队参与当地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和
加装电梯工作,发挥了坚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作用。第十章“改变市
场失灵与物业管理提升实验”,详述了在当前市场失灵背景下,面对
日益激化的物业矛盾,新清河实验帮助街道进行组织创新,成立了
专门统筹物业服务的“社区治理指导中心”,帮助地区提升物业服
务管理水平。第十一章“科技支撑”与大数据社会治理实验,利用
“路见清河”在线地图互动平台的探索,展现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
术手段的社会治理模式。自十二章起,全书研究与分析的重点从总
体描述、理论建构、实验内容转向社区治理问题分析。第十二章便
展现了从高度整合到分化独立的社区变迁史,分析了社区如何从总
体性演变为碎片化,讲述了清河南部地区从一个总体性社区分化为
17个独立社区的过程。第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中国社区中普遍存在的
“集体消费”问题,这个消费不是一家一户自己可以完成的,比如小
区的物业费和物业服务问题,也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
关系。第十四章讲述了清河地区一个老旧社区的“自发市场”在十
几年中经历的起落兴衰,再现了城市底层弱势群体的生存抗争过程。
第十五章是针对社区居委会功能角色定位的研究,发现了居委会作
用发挥与治理需求“脱节”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脱节问题的对策。
第十六章“社区中的阶层认同”是对清河社区社会分层、阶层分化
等问题的分析研究。第十七章是以单位制时代的老旧社区为案例,
探索了在后单位制时期,在发生了原来的社区精英衰退、社区市场
化不适应、社会化不适应以后,如何在老旧社区重新构建社区秩序。
第十八章是以清河地区一个“城中村”的变迁史为案例,深入探讨
在农民身份市民化、城市和农村在同一个地区并存的局面下,如何
提高城中村的社区治理水平。第十九章探讨了清河社区的文化建设
问题,提出了清河作为历史古镇所积淀的文化对于当前社会治理创
新的启示。第二十章提出了对于高水平社区的憧憬,提出了“幸福
社区指标体系”,并且以田野的实证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类
型社区的调研数据,提出了怎样才能真正建设高水平的宜居的幸福
社区。最后,第二十一章试图从社区干预实验的角度对新清河实验
做出几点学术的探讨与小结,提出了社会学干预的中介效应等学术
观点。此外,本书也将历史上的老清河实验作为附录,介绍了老一
代社会学家对老清河实验(1928—1937年)的贡献,也可以作为新
清河实验的参考和参照。
新清河实验自2014年至今已经持续九年多时间了,其间实验地
区很多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实验,我们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和清
河街道众多党政干部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海淀社工委民政局王玉
方书记的大力支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同
志还特别听取了笔者对于新清河实验的汇报,并给予了肯定。在
此,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九年多来,新清河实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各类
媒体、很多管理者以及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关注。读者们可以从网络
上找到关于新清河实验的诸多报道。虽然社会各界对于新清河实验
给予了很多肯定,但是,笔者作为学术研究者和新清河实验的组织
者,深知我们的实验也还是很初步的,也还存在很多漏洞与不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新清河实验在今后的实验、实践
和研究中还要逐步提高,逐步完善。
新清河实验是参与实验的团队集体劳动的成果,实验过程中有
很多感人的故事,笔者至今历历在目。新清河实验团队大多是来自
清华大学的教师、博士后、博士、硕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等,也还有一些其他单位的研究者参与。新清河实验团队是一个十
分团结友爱的群体,很多博士后、毕业生,出站或毕业了以后,虽
然在其他单位有了繁重的新任务,但仍然积极参与新清河实验的工
作,笔者对于不同时期加盟团队的全体成员所做出的贡献,在此诚
心诚意地表示感谢。
本书书稿撰写各章的执笔者如下(以执笔者参与各章排列的先
后为序):
李强: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一部分、第四章一部分、
第十二章一部分、第十三章一部分、第二十章一部分;
王拓涵:第三章一部分、第四章一部分、第五章、第八章一部
分、第九章一部分、第十章一部分、第十一章一部分、第十四章一
部分、第十五章一部分;
陈孟萍:第六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一章一部分;
刘佳燕:第七章;
史玲玲:第八章一部分、附录;
林康寒:第九章一部分;
曾思绮:第十章一部分;
杨春滋:第十章一部分;
何晓斌:第十一章一部分;
陈宇琳:第十一章一部分;
葛天任:第十二章一部分、第十三章一部分;
韩巍:第十四章一部分;
万一:第十五章一部分;
沈纪:第十六章;
赵丽鹏:第十八章;
赵娜:第十九章;
谈小燕:第二十章一部分;
肖林:第二十一章一部分。
本书属于社区实证研究,九年多来,曾经进行过多次家庭入户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个案访谈、座谈会等,参与调查的人有来自
清华大学的师生,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单位,如中华女子学院的李敏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史玲玲讲师就曾多次带领她们的学生参与调
查,还有很多人对于这些调查研究做出了贡献,笔者恐有遗漏,总
之,对于提及的和可能没有提及的所有贡献者表示感谢。
本书的成书过程中,所有的执笔者都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王拓
涵博士后对于全书的形成做了很多编辑工作,中国社科院的肖林副
研究员和我指导的现在台湾工作的陈孟萍博士一直是新清河实验的
核心成员,既亲身实践了新清河实验,又在政策决策方面上做出很
多创新,在北京市工作的常宇博士也对全书的成文提出很多有价值
的修改意见。在此,对于新清河实验的所有参与者,再次深表谢意。
三联生活书店的欧阳帆编辑、冯慧敏编辑、肖严编辑,对书稿
认真审读校对,提出很多重要的修订建议,也深深感谢她们的贡献。
本书虽经各位作者认真撰写、校对,经编辑精心编校,但笔者
深知任何一本学术著作常常会有缺点和缺陷,更何况“新清河实验”
也仅仅是一种实验,实验就意味着很多方面是属于探讨、探索和尝
试,所以,笔者也深感诚惶诚恐,恐存在诸多缺陷、疏漏、不足之
处,还敬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多多给予批评指正。
李强
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2023 年1 月21 日

清河实验概述
如前言中笔者所述,新清河实验不同于历史上的清河实验,是
当今社会学者在北京的清河地区进行的学术研究与社会治理、社会
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社会学的社会参与实验,也称作“社区干预实
验”。什么是社会学的社会参与实验呢?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30年
代的欧洲,当时,欧洲正处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大变革时期,社会
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卡尔·马克思、涂尔干、马克斯·韦伯,都以
欧洲的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实验场。社会学传到美国以后,
具有很强社会实践色彩的罗伯特·帕克所带领的芝加哥学派团队的
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参与实验。社会学传入
中国,一般认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
步要晚一些,民国初年,可以视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起步期,当年,
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许多老一代社会学家都积极参与到中国现代
化转型的事业中来,包括陶孟和、李景汉、杨开道、许仕廉、晏阳
初、梁漱溟等学者的社会调查、乡村建设实验,都可以视为早期中
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社会实验。
在这些社会学的社区实验中,就包括“清河实验”。历史上,最
早的清河实验是老一代社会学家杨开道、许仕廉等于1928年开创的,
当时,北平西北部的清河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所以,当时实验的主
要内容是乡村建设,后来由于日军占领北平,历史上的“清河实验”
就中断了。笔者所带领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于2014年又重新开启
了“新清河实验”。今日之清河已非昨日之清河,今日之清河已经变
为城市社区和城乡接合部了。目前,清河由29个社区居委会组成,
也还有城中村社区,社区类型极其复杂,可以视为中国城乡社区演
变的一个缩影。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方面,目前突出问题是社
会发育不足,社区居民的参与不足,所以,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激发社会活力。自2014年初起,新清河实验团队开展了对清河地区
的田野调查、理论构想、样本选择及实验设计,涵盖了社会再组织
和社区提升两大主题,具体分为基层组织改革实验、社会组织实验、
社区空间规划实验、民生保障实验四方面内容。基层组织改革实验,
即通过增设“议事委员”来增强原有社区居委会的社会代表性、社
会自治能力、社会活力和服务居民的能力。社会组织实验重在通过
运营社会组织“社区提升中心”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空
间规划实验重点在推进地区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规划,综合考虑社区
特征、居民需求和可利用空间资源等现状条件,设计地区性多功能
百姓生活文化活动中心,创新社区生活文化服务中心运营模式。民
生保障实验重点在于创新社区互助居家养老模式,对社区老人,尤
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需求分析,制
定相应支持策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