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5.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本丛书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中心组织业界知名学者和专家编写,作者来自高校和企业,具有较强的权WEI性、专业性、工程性和前瞻性。丛书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制氢技术与工艺》、《氢气储存和运输》、《加氢站技术规范与安全管理》、《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设计》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丛书内容覆盖了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力图与工程化实践做好衔接,立足应用导向,重点推进氢能技术研发的实践设计和活动教学,增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或在职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全面了解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原理、工程化进程及应用解决方案,具备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领域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
本书重点介绍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概况和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高压气态储运、低温液态运输、富氢液态化合物储运、固态储运等各类氢气储运技术,为读者构建氢气储存与运输的完整知识图景。
|
內容簡介: |
氢气的储运方式主要有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固态储运,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气态储运,但是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液态储运技术和固态储运技术发展迅速。本书主要对氢气的储存方式和运输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最新的技术以及发展现状,对氢气储运的原理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内容包括氢气储运技术概述、物理储氢技术、化学储氢技术、固态储氢技术、其他储氢技术、储运氢技术应用现状。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氢燃料电池研究机构和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和参考资料,而且可以直接服务于氢能产业的自主创新,推动了我国氢能汽车技术进步。
|
關於作者: |
邹建新,男,1978年生,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总装重大专项等,参与创新引智基地等项目。已在Science, Adv Mater, J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Acta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8篇,被引用超过4100次(h影响因子=36)。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排名第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0余次,其中做邀请报告18次,担任分会主席8次,NanoSPD6、MH2018等多个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负责举办了2015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IFAM2015)能源材料分论坛并获得青年科学家论坛奖。2016年获得唐立新教育基金会优秀学者奖及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8年获得上海市发明技术二等奖,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奖励。
|
目錄:
|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氢气存储与运输概述 1
1.1概论 1
1.2高压气态储运氢 4
1.2.1高压气瓶 4
1.2.2管道输氢 9
1.3低温液态储运氢 10
1.4富氢液态化合物储运氢11
1.4.1有机液体(LOHC)12
1.4.2液氨12
1.4.3甲醇12
1.5固态储运氢12
1.5.1储氢合金及金属氢化物15
1.5.2配位氢化物16
1.5.3氨硼烷及其衍生物16
1.5.4物理吸附材料17
1.6各类储运氢方式的对比17
1.7氢储运过程的氢安全22
课后习题26
参考文献26
第2章高压气态储运氢28
2.1氢气高压存储原理28
2.1.1氢气增压原理28
2.1.2氢气增压设备29
2.1.3材料氢脆原理32
2.2高压储氢装备技术36
2.2.1高压储氢装备分类36
2.2.2固定式储氢容器39
2.2.3移动式储氢容器42
2.3气态储运氢技术应用44
2.3.1高压气瓶储运氢应用44
2.3.2管道输氢应用48
课后习题51
参考文献52
第3章低温液态储运氢55
3.1氢气液化原理55
3.1.1正-仲氢转化55
3.1.2焦耳-汤姆孙效应56
3.1.3氢液化工艺57
3.2液氢罐的关键材料与设备59
3.2.1液氢罐59
3.2.2液氢罐的绝热方式60
3.3液态储运氢技术应用63
课后习题68
参考文献68
第4章富氢液态化合物储运氢70
4.1有机液体71
4.1.1常见有机液体储氢原理71
4.1.2有机液体合成与裂解工艺74
4.1.3LOHC储氢工艺76
4.2液氨78
4.2.1液氨储氢原理78
4.2.2液氨合成与裂解工艺79
4.2.3氨能应用与工艺现状85
4.3甲醇88
4.3.1甲醇储氢原理88
4.3.2甲醇合成与裂解工艺89
4.3.3甲醇储氢技术应用和工艺现状94
4.4LOHC、氨和甲醇储氢技术的比较96
4.5富氢液态化合物储运技术应用98
课后习题100
参考文献101
第5章材料基固态储运氢106
5.1储氢合金及金属氢化物储氢106
5.1.1金属(合金)的储氢原理107
5.1.2储氢金属(合金)的合成109
5.1.3稀土系AB5储氢合金110
5.1.4镁基储氢合金112
5.1.5其他金属合金116
5.2配位氢化物储氢119
5.2.1轻金属硼氢化物储氢原理120
5.2.2轻金属铝氢化物储氢原理126
5.2.3轻金属氮氢化物储氢原理129
5.3氨硼烷及其衍生物储氢129
5.3.1氨硼烷储氢原理129
5.3.2氨硼烷衍生物储氢原理131
5.4物理吸附储氢132
5.4.1碳材料储氢原理134
5.4.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储氢原理137
5.5固态储运氢技术及其应用141
课后习题147
参考文献149
附录159
附录A缩写表169
附录B符号表161
|
內容試閱:
|
氢能作为来源多样、应用高效、清洁环保的二次能源,广泛应用于交通、储能、工业和发电领域。氢能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路径。伴随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氢能因具有保障能源安全、助力深度脱碳等特点,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且坚定。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迅猛,已经从基础研发发展到批量化生产制造、全面产业化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氢能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进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化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氢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有好的人才政策、产业发展背景做支撑,更需要有产业推动平台、科研院所以及众多企业的创新集聚,共同打造产学研协作融合的良好生态。
2021年7月,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推进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碳中和通识课程。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结合目前氢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中心联合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平台、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应用人才培养丛书”。
本系列丛书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制氢技术与工艺》《氢气储存和运输》《加氢站技术规范与安全管理》《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设计》《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丛书内容覆盖了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力图与工程化实践做好衔接,立足应用导向,重点推进氢能技术研发的实践设计和活动教学,增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或在职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全面了解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原理、工程化进程及应用解决方案,具备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氢站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
本书聚焦氢能的储存与运输方式,介绍了氢气储运技术概况及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高压气态储运、低温液态储运、富氢液态化合物储运、固态储运的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储存与运输在氢能产业链中密不可分,是降低氢能终端应用成本的关键环节。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和氢能相关从业人员全面了解氢气储运方式、设备与材料,掌握氢能储运的相关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从事氢能储运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
丛书编写委员会虽力求覆盖完整产业链的相关要点,但新技术发展迅速,编写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校正与完善图书内容,培养出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此特别感谢各有关合作单位的鼎力支持及辛勤付出。
希冀本套丛书能够为氢能产业专业人才提供帮助,为氢能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为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张真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应用人才培养丛书”编写委员会主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氢能中心主任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