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强大阵容——小野泽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等
20位日本中国学权威教授联合执笔
★★出入古今中外 穷尽材料
解构术语 理清脉络
★★呈现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最重要术语——“气”的发展变化史
★★一部扎实、细密的观念史典范之作
|
內容簡介: |
从诸子思想到佛道两教、理学、心学;从医卜星相到琴棋书画;从欧西诸国到朝鲜、日本——“气”的身影无处不在可谓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
为何“气”如此重要?
20位日本中国学专家从我国古代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考察自先秦以至近代的经典文献,借此分析和展现在我国古代思想传统中,作为自然和人的基本构成的哲学概念——“气”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归纳我国自然观和人的观念的演变之路。本书把中国思想史上出现的“气”的概念作为“点”,来考究自然观和人的观念这个“面”,它沟通了哲学概念和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的联系,阐发了凝聚在抽象概念中现实的内涵,是一部文化思想史领域的名著。
|
關於作者: |
小野泽精一(1919—1981),曾任东京大学教养部教授、二松学舍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传说的思想史考察》;
福永光司(1918—2001),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道教思想史研究》《庄子:中国古代的存在主义》《魏晋思想史研究》;
山井涌(1920—1990),曾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明清思想史研究》;
李庆(1948—),山东烟台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师从章培恒先生。1988年起任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教授,同时为复旦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献和文学、海外汉籍文献的收藏与研究 、日本汉学史等。曾参与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著有《日本汉学史》五卷,译有《中国诗史》等。
|
目錄:
|
新版前言
再版前言
中译本序
原序 小野泽精一
第一编 原始生命观和气概念的成立——从殷周到后汉
总 论
第一章 甲骨文、金文中所见的气
第二章 战国诸子中的气
第一节 齐鲁之学中气的概念——《孟子》和《管子》
第二节 《荀子》和《吕氏春秋》中的气
第三节 《易传》中的阴阳和刚柔
第三章 秦汉时期气的思想
第一节 道家的气论和《淮南子》的气
第二节 兵家、黄老思想中气的作用
第三节 董仲舒的气的思想
第四章 后汉时期的气论
第一节 后汉以前时期的元气
第二节 训诂中出现的气的资料
第二编 儒、道、佛三教交融中的气的概念——从魏晋到五代
总 论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气的概念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中的气和佛教
第二节 道家、道教中的气
第三节 医书中所见的气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疾病观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气的概念
第一节 儒、道、佛三教中的气
第二节 儒、道的气与佛教——宗密的气
第三编 理气哲学中的气的概念——从北宋到清末
总 论
第一章 道学的形成和气
第一节 易学的新发展
第二节 邵雍、张载的气的思想
第三节 程颢、程颐的气的概念
第二章 朱熹思想中的气——理气哲学的完成
第三章 明代哲学中的气——王守仁和左派王学
第四章 清代思想中气的概念
第一节 戴震思想中的气——气的哲学的完成
第二节 桐城派中的气——以诗文论为中心
第四编 近代革新思想中的气的概念——从清末到五四
总 论
第一章 洋务、变法思想和道器论
第二章 变法运动中的气
附 论: 西洋文献中“气”的译语
跋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术语索引
主编者简历及执笔者一览表
|
內容試閱:
|
这是笔者四十多年前的译作。 近蒙上海书店出版社好意,拟再出
新版。
“气”,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使用范围广泛、频率极高的汉字和概念:日常的客套“您别生气”;生活中的“社会风气”;婚庆节假的“洋洋喜气”;浴血战斗的“一鼓作气”;科学领域的“宇宙大气”;中医学理的“活血通气”;传统儒学的“理气”“元气”;文学艺术的“文气”“雅气”“气格”“气 韵”;乃至高 速路上的“轮胎漏气”,等等,可以说,几乎无所不见。
但是,如冒昧地问一 下:这些“气”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是否有人会一时语塞,难以准确回答。
进一步问:为什么在这么多不同领域中,都 有“气”的使用?或许就更令人难以作答。
更进一步追问:这些“气”,相互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种情况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中,是怎样形成的?那么,能回答的人 可能就更少了。
那可真有点所谓“一问三不知”了。
中国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模糊性,缺乏 清晰的概念界定。这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一种特性,表现为注重自我和自然的一体性、思维偏重经验感知而缺乏理性辨析。这正是“气”这一概念或者说哲学范畴得以形成的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环境。物我合一,内外一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感知,使“气”的内涵和外延得以衍生、扩展。
这部著作是对“气”的概念以及有关的思想、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产物。 它以时间的进展为主轴,展示了在各个历 史时期,不同社会层面、文化领域中“气”的存在。虽然或尚有再进一步补充、商榷的余地,但它独创性地研究了在中国 的 自然观和人的观念中,“气”的内涵和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展开状态等问题,值得重视。
这部著作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应迎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又一次兴起了“中国热”的产物。 以汉字为 代 表 的 华 夏文化,和世界各国,尤其东亚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气”的思想,渗透、影响到了周边各国。这在日本文化中尤为明显。正是基于此,日本学者在对中国的基本哲理概念,比如理、性、气、公、私等研究的过程中,特别着眼于“气”,可以说在全球的汉学领域,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这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论著,并非任情的随笔漫谈。全书收罗广博,材 料丰富,注释详明,以便复按;为研究“气”这一概念,建立了理性分析的基础,可作为进一步展开的基石。
这部著作中译本的出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学术研究面向世界的产物。 关于当时出版的经纬,在中译本序中已略有涉及,不再赘述。眼下全球激荡,风云变幻,倘若我们仍坚持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话;那么,在让世界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要素,理解中国文化的表述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了解世界如何认识华夏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何看待我们的思维方式。 如此双方方能不断加深交流。 本书收辑了“气”在欧美,拉丁文字圈,英、法、德语中不同场合的不同翻译,这样就为不同文明圈的文化沟通、交流,提供了理解的通道。这部著作的研究方法,显然受到了当时世界 上 兴起的范畴学理论(categories; category theory)在语言学、社会科学领域展开的影响。中国古代也有对哲学概念的研究,宋代陈淳的《性理字义》、清代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还有清代王建衡的《性理辨义》等著作,分析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和这 部 书相比较,差异自见。所以,本书在研究 方
法论的角度,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我想,以上或是本书可以存在的理由。这部书的翻译出版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当时得到了编著者山井涌、福永光司、户川芳郎诸位先生的赞许和热情鼓励、帮助。出版以后,日本的媒体对此做了采访报道,欧美港台和国内的许多学者也都加以关注。几十年来,历经多次重印,这次 新 版,或可为关心此问题的读者,提供一些方便。
四十多年过往,今日回首,记起稼轩词曰:“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深感确如其言。
本书的作者,即使当时年轻的,都已年过古稀,大多退出了学术研究舞台,不少也已经仙逝。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在笔者眼前闪动。
在新版之际,笔者根据所知的情况,对他们的现状略作补充,供读者参考,也是对他们的感怀。
在新版的出版过程中,上海书店出版社领导和年轻的编辑吕高升、胡美娟,花
费了不少精力。 记于此,略表由衷感谢,同时也留作存念。
是为新版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