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铁血年代的复调传奇
中华民族的风骨气魄
|
內容簡介: |
《大舞台》是一部抗战题材的主旋律长篇小说。小说从抗战前夕我党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开始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故事以“梅记杂戏社”班主共产党员梅三娘与她的女儿梅立春、梅天凤、梅可心等人,以梅记杂戏社为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两代人前仆后继,与日寇周旋英勇抗争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谈歌
1954年生于河北龙烟铁矿。
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十九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代表作有《大舞台》《大厂》《家园笔记》等。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谈歌成为中国文坛“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领军人物。
|
目錄:
|
引子 1
上部 暗战 4
中部 抗战 531
下部 密战 1147
后话 1712
附记 1777
|
內容試閱:
|
民国二十六年 (1937) 二月十八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初八。 保定城天色阴蒙, 一派朦胧雪象。鞭炮声仍然此起彼落不绝于耳, 却不再密集, 已逐渐稀落了下来。浓郁杂陈的年味儿意犹未尽, 依然恋恋不舍地在街头巷尾流连荡漾。
( “热闹劲儿”还没过去? 俗话说, 不出正月, 都算过年呀!)
上午九时许, 满大街但听突如其来乱糟糟的脚步声。“普世祥和”的节日气氛, 霎时被踩踏得支离破碎了。保定警察局近乎倾巢 而出, 百余名荷枪实弹的警察草木皆兵, 匆匆对城内几条主要街道 逐一 “戒严”了。警察局长赵之间骑一匹高头大白马, 表情凝重, 目光炯炯, 沿街视察。但看其如临大敌的神色, 必是有大事发生了。
屡试不爽的生活经验告诉市民, 但凡城里突然气氛紧张, 戒严 布警, 无外乎两种情况: 突发特大灾难; 或是政府缉拿重要人犯。
今天可别乱猜, 保定既没突发特大灾难, 也没满大街抓重要人 犯, 而是发生了第三种情况: 来 “大官儿”了!
于是乎, 剧集虽然不多, 戏码却很重的一场城市 “肥皂剧”, 开
幕了。
临近中午时, 两位主角———北平市长秦德纯与河北省政府主席 冯治安———神采奕奕地在保定街中出现了。两位长官满面春风, 身
穿崭新笔挺的戎装, 十余位 “龙套”———保定行署军政大员———皆
是衣帽光鲜, 满脸堆笑, 陪同左右。这一干人冒着扬扬洒洒的小雪 花儿, 谈笑风生, 一路款款而行, 走街串巷视察民情。
途中时而 “偶遇”几个 “普通”市民或工商界人士, 官民之间 彼此微笑寒暄, 打躬作揖, 相互拜年, 恭喜发财。
此番视察有分教: 民众其乐也陶陶, 官员其乐也融融。
这一个官样文章的 “城市肥皂剧”, 背景却十分严峻: 中日签署
《塘沽协定》将近四年, 国民政府的部队, 已全部退出了热河与冀 东; 反客为主的日本部队, 已在冀东长期驻军。
此消彼长的政治局势, 中国北方军事防务已呈累卵之势, 就此
引发的军事紧张气氛已不绝如缕, 一路云谲波诡保持着高度发酵 状态。
由此推想, 一旦北平周遭燃起战火, 保定必然首当其冲, 其战
略位置至关重要。
忧心忡忡的北平政府与河北省政府此次视察, 应当是对保定城 区的防务, 以及对民众心态的一次必要 “考量”。
视察结束不久,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①, 保定行政督察公
署②或是为了稳定日趋混乱的市井民心, 竟然别出心裁, 与保定警备
司令部联合颁发文告, 四下里张贴, 并于电台报纸广而告之: 于民 国二十六年四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日, 在保定举办一次全国杂戏魔 术大赛。
如此文体盛会, 于保定尚属空前。若是静心细想, 却有些 “水
土不服”。众所周知, 杂戏也好, 魔术也罢, 都属杂技表演项目。中 国北方的杂戏之乡, 乃是保定近邻沧州吴桥县。保定大张旗鼓搞这 样的全国性杂戏比赛, 颇有点儿抢邻里的饭碗, 或越俎代庖的味 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