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內容簡介: |
中国电视自1958年诞生至今,已走过六十多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视事业从无到有,逐渐确立起这一主流大众媒介的强势面貌。长期以来,电视的文化形塑着人们对社会的想象与认知,也生成了深入生活世界的文化机制,对于整合当代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理解中国电视,并不仅仅是对其作为一种主流传播工具的审视,更是对使用并且依赖这一媒介的社会群体及其结构秩序、文化表达的认识。
本书采用新文化史的阐释框架,通过生活方式研究的视角,以“看电视”建构大众生活方式这一核心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四十年发展历程展开文化史考察。较之传统电视史研究偏重媒介功能史、政治经济史的路径,本书尝试从电视与日常生活的互动这一变迁脉络展开考察,关注和阐释国民的“看电视”历史,也即电视文化史。
|
關於作者: |
何天平,广播电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获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广电局审片专家等。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数字媒体文化、媒介社会学等。主讲“视听传播原理”“多媒体叙事”等课程。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部分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新华文摘》《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会科学报》等转载或摘编;出版《观看之外:当代流行影视文化观察》等作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和其他课题多项。成果曾入围中国新闻奖,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飞天电视剧优秀论文奖等荣誉。作为媒体评论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开设评论专栏或发表文化评论百余篇,近四十万字。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既有研究述评
一 中国电视史研究的学术脉络与研究取向
二 史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三 生活方式研究
四 电视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
第三节 研究界定
一 研究语境、视角与对象
二 研究跨度
三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阐释框架与理论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电视、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电视与社会:一种审视媒介化生存的视角
第二节 基本逻辑:电视作为一种社会语境
一 走向“大众化”的旨归
二 技术作为一种构造性力量
三 社会话语的意义生成
第三节 重要中介:电视如何沟通日常生活?
一 电视:公与私的空间
二 看电视:“阅听人”的身份与权力
三 电视文化与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
第三章 构建生活方式(1978-1990)
第一节 紧俏的电视机与新奇的电视
一 紧俏:拥有电视机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 新奇:“黄金时间”是生活逻辑的再现
第二节 “如看电影般看电视”:电视与大众生活的初遇
一 组成生活要素:电视的物质性与“定居”的意义
二 构造生活场景:从“电影的电视”到“电视的电影”
三 凝结集体记忆:从电视的仪式到作为仪式的看电视
四 形塑社会认同:从安全感到美学热
第三节 电视世代的叙事:电视、开放思想与启蒙精神
一 现代性的唤起:“文化电视”的精英话语与启蒙精神
二 开放的意识:看电视与逐渐敞开的生活方式
三 理解电视:在真实的审美和社会控制之间
第四节 电视意味着什么,生活就意味着什么
一 消费意识和日常生活的审美
二 对社会影响的商榷
第四章 生活方式主流化(1990-2000)
第一节 万人空巷看《渴望》
第二节 客厅文化崛起:电视作为重要家庭成员
一 “客厅”的象征与家庭结构变迁:归属感、现代化与消费主义
二 情感的意涵:家庭媒介场景与“合家欢”式观看
三 看电视上瘾:一种不可忽视的“家庭病”
第三节 柔软的娱乐工具,坚硬的价值堡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