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性善之谜:破解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全二册)

書城自編碼: 38622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杨泽波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206206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53
《 傅佩荣讲道德经: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
+

NT$ 305
《 至高的清贫 》
+

NT$ 347
《 哲学的生活方式(译文经典) 》
+

NT$ 439
《 森林如何思考:超越人类的人类学(获格雷戈里?贝特森人类学图书奖,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与思维极限的人类学书写) 》
+

NT$ 449
《 本雅明经典作品六种 》
+

NT$ 245
《 南怀瑾选集:南怀瑾讲演录(2023年全新南怀瑾平装本,看南师讲中国传统文化) 》
編輯推薦:
杨泽波教授认为孟子的性善就是良知。有学者将良知论比作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杨教授这部《性善之谜——破解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攻克这一难题,总结自己的《孟子》研究诸多成果的一部书。
  书中精彩纷呈,但给我留下深印象的是分析孔孟分歧。在先秦时期,多是“周孔”即周公与孔子并称。经过宋代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开始“孔孟”并称。受这种说法的影响,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将孔子和孟子视为一体,认为孟子是孔子的好学生,全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孔子内讲仁,外讲学,是全面的,一部《论语》里面讲学习的很多。而孟子把仁推向良心,良心是我本有之,“求放心”是把丢失的良心找回来,转向了向内求索,《孟子》里几乎没有强调学习的内容。事实上,正是孔孟之间的分歧才引起了后来儒学各派的纷争。个起来全面非议孟子心性之学的是荀子,但荀学长期未得到人们的重视。陆王学派直接孟子,向内转,不重外学;朱熹全面研究了孔子心性学说,加强外学。但朱熹那套道问学的说法过于支离,陆王遂直接师源孟子,大力弘扬心学,到明代反占上风。可见杨教授把后来“尊德性”和“道问学”,心学与理学的分歧还原到孔孟那里,
內容簡介:
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的孟子研究有三个方面是发前人之未发,而后人很难改易的: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打破以往理性、感性二分法,创立欲性、仁性、智性三分法,进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核心,还原义利之辨的真精神。
  与此相应,本书收入三十七篇文章,分为四类编排。“部之一:以伦理心境解说良心”收录十章文章,呈现个方面的成果。“部之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和“部之三:还原义利之辩的真精神”分别收录八篇文章,呈现第二个方面和三个方面的成果。“部之四:余论”也收录十篇文章,呈现我对他人孟子研究的评论。《真幸运,我找到了那个神奇的“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有一定综括性,收录进来以代结语。
關於作者:
杨泽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积十年之力专攻孟子,著有“孟子三书”(《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后致力于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著有《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五卷本)《<心体与性体>解读》《焦点再议——牟宗三儒学思想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从事儒家生生伦理学的建构工作,著有《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儒学谱系论》。另出版有《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錄
序言 .............................................................. 3
部之一:以伦理心境解说良心 ....................... 8
一、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 .............................. 9
二、论良心 .......................................................... 20
三、论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 ............................ 34
四、新“人禽之辨” ......................................... 43
五、仁体与时空 ................................................... 52
六、经验抑或先验:儒家生生伦理学的自我辩护 ....... 73
七、“积淀说”与“结晶说”之同异 ..................... 87
八、性善论的方法 ................................ 103
九、性善论的原则 .................................. 133
十、麦金太尔解决休谟伦理难题的贡献与困惑 ............ 147
部之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 ............................ 158
一、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其影响 .................... 159
二、“古之圣贤无独指心者” ............................ 168
三、仁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分野 ....................... 179
四、孟子达成的只是伦理之善 ........................... 192
五、做好“常人” ........................... 204
六、孟子经权思想新说 ............. 215
七、重提孔孟心性之学分歧的现时意义 ............... 237
八、从道德形上学的建构看孔孟的差异 ............... 247
部之三:还原义利之辩的真精神 .............................. 261
一、从义利之辨到理欲之争 ....................................... 262
二、孟子义利观的三重向度 ................................... 274
三、义利诠释中的“串项现象” ........................... 285
四、公与私:义利诠释中的沉疴痼疾 ................... 298
7
五、孟子之乐的层级性质及其意义 ................ 310
六、孟子理想人格的思想与践行 ............................ 318
七、王霸之辨正义 ................................................ 339
八、孟子气论难点辨疑 ........................................ 371
部之四:余论 ................................ ....................... 383
一、论牟宗三性善论研究 ................................ 384
二、牟宗三道德自律学说的困难及其出路 ............. 405
三、“道德他律”还是“道德无力” ........................ 422
四、理性如何保证道德成为可能? ....................... 435
五、道德代宗教——重提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 445
六、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 458
七、《孟子》的误读 .......................................... 474
八、腐败还是苛求? ............... 484
九、《孟子》,是不该这样糟蹋的 ......................... 498
十、孟子思想的探微与思考 .................... 513
结语:真幸运,我找到了那个神奇的“三” ............ 525
附录:作者发表的关于孟子的其他文章存目 .........534
內容試閱
序言
  1993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的姜广辉在《孔子研究》第1期发表了一篇短文,名为《良知论——中国哲学王冠上的明珠》,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作家徐迟在有关陈景润的报告文学中用了一个比喻,认为数论好比是数学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王冠上的明珠。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比喻用于中国哲学,那么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王冠,什么又是王冠上的明珠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而我认为,心性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王冠,良知论是王冠上的明珠。
  据我所知,这是学界次将心性之学比作中国哲学的王冠,将良知论(其实就是性善论)比作这座王冠上的明珠,认为摘取这颗明珠的难度堪比数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了陈景润不畏艰险努力攻克数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事迹。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现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当时在社会上的传播力度之大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这篇文章让人们知道了数学研究有一个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知道了中国有一个数学家叫陈景润,知道了陈景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向这个高地攀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此之后,人们常常将各行各业的问题比作哥德巴赫猜想,职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我是1986年告别漫长而坎坷的自学经历,进入复旦大学跟随潘富恩先生读硕士的,研究的对象就是孟子。当时选择这个题目想得并不深远,多少有点误打误撞的意思,未曾料到它的潜力是如此之大。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硕士论文的写作,答辩也很顺利。1989年直升攻读博士学位后不久,有一天突然对自己的硕士论文发生了怀疑,深感不满,重打鼓另开张,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踏上孟子研究的漫漫征程。1992年到1993年,我发表了三篇有关孟子的文章,分别是《孔子心性学说的结构》《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其影响》《从义利之辨到理欲之争》。这三篇文章今天看来虽然略显“青涩”,但确定了我之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向,我后来整个的孟子研究可以说都源于这三篇文章。读博期间能够有如此心得,撰写如此质量的文章,回想起来,还是很为自己骄傲的。
  我的孟子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孟子三书”(《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之中。这三部著作各有侧重:《孟子性善论研究》专门研究孟子性善论,向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击,为重要,我也为满意;《孟子评传》将范围扩展到孟子的生平以及思想的各个方面,是对孟子的全面研究;《孟子与中国文化》采用“大家做小书”的方式,把前两部成果通俗化,专为社会上的青年朋友而做。与之相应,我陆陆续续发表了约六十篇与孟子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一直存在电脑中没有整理,直到近来出版了《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和《儒学谱系论》,基本完成了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工作后,才得空考虑将其编排修订出版。
  我多次讲过,我的孟子研究有三个方面是发前人之未发,而后人很难改易的: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核心,还原义利之辨的真精神。与此相应,本书收入三十七篇文章,分为四类编排。“部之一:以伦理心境解说良心”收录十章文章,呈现个方面的成果;“部之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和“部之三:还原义利之辩的真精神”分别收录八篇文章,呈现第二个方面和三个方面的成果;“部之四:余论”也收录十篇文章,呈现我对他人孟子研究的评论。“真幸运,我找到了那个神奇的‘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有一定综括性,收录进来以代结语。此外,还有二十三篇文章,或因只关乎孟子生平考辨或因内容重叠,未收入本书,仅以附录形式列篇名于书后。
  姜广辉将良知论比作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对我是很大的激励。我花费十年苦功研究孟子,就是立志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又用了近二十年时间研究牟宗三,再后来全力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重点虽有转移,但眼睛一直盯着这个目标,心里一直揣着这个念想,从未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有了自己的系统理解,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交了自己的答案:
  人之所以有良心,首先是因为人天生有一种生长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孟子说的“才”,生长倾向不仅可以决定人成为自己,而且有利于其类的绵延;受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的影响,生长倾向会进一步发展为伦理心境,伦理心境虽然是后天的,但又有先在性,承担着道德本体的功能,遇事一般不需要新的学习,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性质有别,实为一体,生长倾向一定会发展为伦理心境,伦理心境也必须以生长倾向为基础,要而言之,良心无非是建基于生长倾向之上的伦理心境而已。孟子牢牢把握住了良心的先在性,大讲“我固有之”,开出了心学的先河,为儒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只以“才”论性善,不了解伦理心境是良心的主干部分,论述并不完备。更为重要的是,孟子思想只有仁性、欲性两个部分,与孔子智性、欲性、仁性的三分结构有异,其所达成的只是伦理之善,而非道德之善。孔孟心性之学的这一分歧是两千多年儒学发展的头等重大事件,再没有哪个事件的重要性可以与之相比了。
  依我个人的判断,上述诠释不仅有效说明了人何以有良心,何以有善性的问题,而且颠覆了孔孟关系,心学与理学关系的固有模式,摆脱了感性或理性,经验主义或先验主义的窠臼,三分法的创立更有巨大的潜能,足以催生儒学思想范式发生一场重大的变革。当然,学界接不接受姜广辉的比喻,认不认可我的努力达到了目标,有没有资格摘取那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须由历史检验,个人说了不算——尽管我心心念念,尽管我自信满满
  序言
  1993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的姜广辉在《孔子研究》第1期发表了一篇短文,名为《良知论——中国哲学王冠上的明珠》,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作家徐迟在有关陈景润的报告文学中用了一个比喻,认为数论好比是数学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王冠上的明珠。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比喻用于中国哲学,那么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王冠,什么又是王冠上的明珠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而我认为,心性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王冠,良知论是王冠上的明珠。
  据我所知,这是学界次将心性之学比作中国哲学的王冠,将良知论(其实就是性善论)比作这座王冠上的明珠,认为摘取这颗明珠的难度堪比数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了陈景润不畏艰险努力攻克数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事迹。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现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当时在社会上的传播力度之大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这篇文章让人们知道了数学研究有一个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知道了中国有一个数学家叫陈景润,知道了陈景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向这个高地攀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此之后,人们常常将各行各业的问题比作哥德巴赫猜想,职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我是1986年告别漫长而坎坷的自学经历,进入复旦大学跟随潘富恩先生读硕士的,研究的对象就是孟子。当时选择这个题目想得并不深远,多少有点误打误撞的意思,未曾料到它的潜力是如此之大。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硕士论文的写作,答辩也很顺利。1989年直升攻读博士学位后不久,有一天突然对自己的硕士论文发生了怀疑,深感不满,重打鼓另开张,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踏上孟子研究的漫漫征程。1992年到1993年,我发表了三篇有关孟子的文章,分别是《孔子心性学说的结构》《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其影响》《从义利之辨到理欲之争》。这三篇文章今天看来虽然略显“青涩”,但确定了我之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向,我后来整个的孟子研究可以说都源于这三篇文章。读博期间能够有如此心得,撰写如此质量的文章,回想起来,还是很为自己骄傲的。
  我的孟子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孟子三书”(《孟子性善论研究》《孟子评传》《孟子与中国文化》)之中。这三部著作各有侧重:《孟子性善论研究》专门研究孟子性善论,向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击,为重要,我也为满意;《孟子评传》将范围扩展到孟子的生平以及思想的各个方面,是对孟子的全面研究;《孟子与中国文化》采用“大家做小书”的方式,把前两部成果通俗化,专为社会上的青年朋友而做。与之相应,我陆陆续续发表了约六十篇与孟子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一直存在电脑中没有整理,直到近来出版了《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和《儒学谱系论》,基本完成了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工作后,才得空考虑将其编排修订出版。
  我多次讲过,我的孟子研究有三个方面是发前人之未发,而后人很难改易的: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核心,还原义利之辨的真精神。与此相应,本书收入三十七篇文章,分为四类编排。“部之一:以伦理心境解说良心”收录十章文章,呈现个方面的成果;“部之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和“部之三:还原义利之辩的真精神”分别收录八篇文章,呈现第二个方面和三个方面的成果;“部之四:余论”也收录十篇文章,呈现我对他人孟子研究的评论。“真幸运,我找到了那个神奇的‘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有一定综括性,收录进来以代结语。此外,还有二十三篇文章,或因只关乎孟子生平考辨或因内容重叠,未收入本书,仅以附录形式列篇名于书后。
  姜广辉将良知论比作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对我是很大的激励。我花费十年苦功研究孟子,就是立志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又用了近二十年时间研究牟宗三,再后来全力建构儒家生生伦理学,重点虽有转移,但眼睛一直盯着这个目标,心里一直揣着这个念想,从未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有了自己的系统理解,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交了自己的答案:
  人之所以有良心,首先是因为人天生有一种生长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孟子说的“才”,生长倾向不仅可以决定人成为自己,而且有利于其类的绵延;受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的影响,生长倾向会进一步发展为伦理心境,伦理心境虽然是后天的,但又有先在性,承担着道德本体的功能,遇事一般不需要新的学习,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性质有别,实为一体,生长倾向一定会发展为伦理心境,伦理心境也必须以生长倾向为基础,要而言之,良心无非是建基于生长倾向之上的伦理心境而已。孟子牢牢把握住了良心的先在性,大讲“我固有之”,开出了心学的先河,为儒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只以“才”论性善,不了解伦理心境是良心的主干部分,论述并不完备。更为重要的是,孟子思想只有仁性、欲性两个部分,与孔子智性、欲性、仁性的三分结构有异,其所达成的只是伦理之善,而非道德之善。孔孟心性之学的这一分歧是两千多年儒学发展的头等重大事件,再没有哪个事件的重要性可以与之相比了。
  依我个人的判断,上述诠释不仅有效说明了人何以有良心,何以有善性的问题,而且颠覆了孔孟关系,心学与理学关系的固有模式,摆脱了感性或理性,经验主义或先验主义的窠臼,三分法的创立更有巨大的潜能,足以催生儒学思想范式发生一场重大的变革。当然,学界接不接受姜广辉的比喻,认不认可我的努力达到了目标,有没有资格摘取那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须由历史检验,个人说了不算——尽管我心心念念,尽管我自信满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