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时隔24年,王旭烽几乎重写了《筑草为城》融江南情致、茶业兴衰、家国情怀于一体,书写巨变中的恒常生活。一幅纸上杭州,一卷百年中国在艰难岁月里歌唱,在命运无常间抉择
|
內容簡介: |
20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以杭汉为代表的杭家第四代传人,以杭得荼、杭得放为代表的第五代传人走人历史的主场。
接连遭受打击的杭汉,退避到山中专心事茶;杭得茶与爱人重逢,为她、为信念毅然挺身而出,担起家族重担。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
一切尘埃落定后,微风吹拂着茶山,茶园仿佛涌开了一条绿浪,推着茶叶,也推着杭家人缓缓步人新时代……
|
關於作者: |
王旭烽
茅盾文学奖得主。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一级作家。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1000多万字,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曲、话剧、随笔等。
王旭烽
茅盾文学奖得主。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一级作家。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1000多万字,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曲、话剧、随笔等。
|
內容試閱:
|
引 子
1964年,凭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外语能力,和着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节奏点,中国杭州的茶叶高级技师杭汉前往非洲马里共和国。
在此之前,他耳闻目睹过日本和苏联的茶。作为有一半日本血统的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日本早在10世纪前就从中国引茶种植。母亲叶子曾牵着他的小手去过千利休的“待庵”,那是一座只有两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草庵茶所。幼小的他曾经问过母亲,茶室为何如此狭小?母亲告诉他,因为小,几乎触膝而坐,故主客只能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举止完美,不得轻疏,与其说喝茶,毋宁说修行。
而当他成年后,作为中国农业代表团成员,参观位于莫斯科米亚斯尼茨卡亚街19号的中国茶庄时,他被这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壮美建筑深深震撼。19世纪末,李鸿章作为清皇特使来到俄罗斯,出席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大典。为此,富甲一方的“别尔洛夫及其子孙们”——茶叶商行的创始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别尔洛夫,邀请建筑师卡尔·吉皮乌斯设计了这座茶楼,内部重要装饰请来来自中国的工匠制作:茶庄大厅里有1.5米高的瓷花瓶;有手工刺绣的中国男女画像的壁挂;茶庄建筑外部铺设中国烧制的瓷砖;塔楼式的层层风铃叮当响,很轻盈;装饰窗户和阳台的是锌合金栏杆;大楼外的浮雕刻着“茶”“咖啡”“可可”“水果”字样。茶庄1896年前就已建成,李鸿章却没有下榻于此,不过中国茶庄照样轰动莫斯科,从此家喻户晓。
正是在了解了俄罗斯茶饮历史之后,杭汉开始关注华茶对欧美的影响。
1606年至1610年,是中国与欧洲茶叶贸易的开始。荷兰是早将茶转贩欧洲的国家,荷兰人利用帆船,构成中国—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荷兰的间接贸易关系。1683年,清政府解除海禁,荷兰人开始大量购买中国茶叶,主要品种有武夷茶、松萝茶和珠茶等。1727年,中荷开始直接贸易。荷兰人将茶放在药店里高价销售,作为药物的中国茶,在荷兰一度成为万灵之水,一位人称“庞德尔博士”的荷兰医生,建议人们每天喝茶:“我建议我们国家的所有人都饮茶!每个男人、每个女人每天都喝茶,如果有条件好每小时喝,初可以喝十杯,然后逐渐增加,以胃的承受力为限。有人病了,建议喝五十杯到二百杯。”据说,奶茶品饮法的发明与荷兰人有关。1655年,中国清廷官吏在广州宴请荷兰使节,宴席间开始了茶与牛奶的混饮,从此风靡欧美世界。
17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在厦门设立商务机构,开始贩茶,瑞典、丹麦、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的商人也相继效仿。很长一段时间,荷兰在欧洲引领了饮茶风尚,17世纪30年代,茶叶从荷兰传入法国。1650年,又由荷兰人贩运到北美。
杭汉以往并未把瑞典纳入他的茶叶地图视野,但偶然一次翻阅民国时期的杂志,使他记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茶贸易海难。
1731年到1806年的七十五年间,瑞典东印度公司进行了130个航次的航行,其中127个航次都是驶达中国广州,购买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东印度人-哥德堡号”是东印度公司船队中的船,1738年下水,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号”装载700吨货物(茶叶约370吨,瓷器约100吨)返程,当年9月12日,在距离哥德堡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触礁沉没。之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在此处打捞起大量的茶叶和饮茶用的精美瓷器,其中70%是茶叶。
葡萄牙与茶的关系,则有赖于天主教的传播。1556年,葡萄牙神父克鲁士来华传教,四年后回国,将中国茶和品饮方式传入本国:“凡上等人家习惯于献茶敬茶。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作为一种药草煎成液汁。”另一位神父伯特在谈到中国饮茶习俗时也说:“主客见面,即敬献一种沸水冲泡之草汁,名之曰茶,颇为名贵。”1610年,葡萄牙人在印尼及日本设有基地,直接和东方进行贸易。1637 年,基地公司总裁写信给当时驻印尼的总督时说:“由于已经有一些人开始使用茶叶,所以我们期待每一艘船上都能载运一些中国的茶罐以及日本的茶叶。”几年之后,中国茶已经成为当时葡萄牙上流社会颇为流行的时髦饮品。
英国作为全球头号饮茶大国,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而英国人喝茶,是和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分不开的。17世纪,中国茶作为对文明有影响力的“奢侈品”开始全面登上国际舞台,成功地征服了世界。追溯那远去的快箭船,我们发现,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艘帆船,首次抵达广州珠江,运载 112 磅中国茶回国,此为两国直接茶叶贸易之始。1662 年则是英国饮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英王查理二世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结婚,正是这位茶叶王后把饮茶习俗成功带到了英国。
凯瑟琳结婚时,嫁妆中有221磅红茶及各种精美的中国茶具。这位未能得到国王垂青的王后,常在王室宴会上饮一种琥珀色的叫“茶”的饮品。很快,饮茶之风在英国王室中传播开来。为满足王后的嗜好,宫廷中增设了气派豪华的茶室,王后常常邀请一些公爵夫人到宫中饮茶。贵族妇女群起效仿,纷纷在家中特辟茶室,中国茶叶成为贵族们高雅、阔绰、时髦的象征。因此,凯瑟琳也就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的“饮茶王后”。
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献给英王查理二世中国茶叶约2磅,此举颇得英王及王后欢心。1669年,英国正式规定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在福建收购武夷山茶,称为武夷茶。茶到达英国,改变了英国所有人的生活。胡同里的乞丐在喝茶,修路工人在喝茶,赶灰渣车的工人在喝茶,晒干草的工人在喝茶……众多工人集中在厂房里工作,咖啡、啤酒显然无法解渴,白开水又不能起到提神的作用,唯有茶水适合大规模的工人品饮。因此,茶被称为工业革命的饮料。整个18世纪,英国人的血液与茶相融,他们的殖民地扩展到哪里,饮茶习俗也就随之被带到哪里,茶的贸易也就跟到哪里。
17 世纪末,英国人几乎不喝茶,到了 18 世纪末,几乎人人喝茶。1699年,英国进口茶叶6吨,一个世纪后,升至11000吨,单价则降到一百年前的1/20。英国作家悉尼·史密斯甚至写诗这样赞美茶:“感谢上帝,没有茶,世界将暗淡无光,毫无生气。”至1834年,中国茶叶已成英国主要输入品。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时,英国下午茶习俗已完全形成。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垄断着中国茶叶的生意。他们使用一种极为结实、粗短、笨重,被形容为“中世纪古堡与库房的杂交物”的船来运送中国茶叶。船只在1月离开英国,绕过非洲好望角,乘着东南季风航行,9月才能到达中国。12月,他们满载着茶叶起程回国。顺利的情况下,他们就能在次年9月到达,以后的快箭船使行程缩短了许多。
那么美洲呢?虽然有记载说,是1650年荷兰人早将茶叶贩运进入北美市场,而这种来自东方的饮料很快也得到了美洲人的喜欢。但杭汉私以为,美洲人的饮茶习俗发端,就是来自英国。来到新大陆的大多是欧洲的英国人,他们已经对茶产生深深的依赖,因此茶叶基本上都是英国从中国进口,再转销美洲的。
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茶叶税法》,同意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将中国茶叶销往北美殖民地,每磅茶叶只需征收轻微的3便士茶税。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并切断了当时已极为普遍的从荷兰走私茶叶的渠道。此举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在波士顿,以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为首的一批青年,组成了波士顿茶党。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八千群众集会,要求停泊在当地港口的东印度公司茶船离开,遭拒。当晚,抗议者化装成印第安人闯入船舶,将东印度公司三艘船上的342箱茶叶(价值约18000英镑)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与北美殖民地的公开冲突日益扩大,波士顿倾茶事件终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