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NT$
387.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古籍善本
》
售價:NT$
2448.0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NT$
398.0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NT$
653.0
《
清俗纪闻
》
售價:NT$
449.0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NT$
347.0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水果”近十年来面向流动儿童开展的志愿服务实践,对志愿服务的相关面向及延伸领域展开社会学、人类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从关注“行动”本身到思考多主体参与的“行动过程”,作者在描述、总结和分析团队志愿服务过程、调研经验和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民族志”可能且可行的模式:连续性田野是基础,介入和合作是路径,生成的整体性是机制,多点的行动产出是结果。全书分为七章,它们既独立成章,具有各自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脉络,又相得益彰,基于同一个长时段田野实践,共同构成行动的整体图景。
|
關於作者: |
富晓星,人类学博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章导论
一“水果”的由来
二志愿服务的怪现状
三“问题化”的流动儿童
四行动取向的民族志
第二章主位诉求:志愿服务方法和模式的探究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位诉求”概念
五“主位诉求”的获得和验证
六递进的行动模式
七小结
第三章互为中心: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构
一问题提出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方法
四“互为中心”的发现
五小结
第四章教育权利:服务对象教育获得的结构性困境
一政策的冲突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方法
四“五证”审核与政策落实
五“弱者的武器”
六返乡后的再社会化
七小结
第五章文化互动:非嵌入式组织的发展和延续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方法与框架
三组织结构
四组织边界
五组织运营
六小结
第六章工作坊:本土志愿服务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一工作坊简介
二筹备工作坊
三举办工作坊
四工作坊成效
五小结
第七章结论:迈向行动民族志的可能性
一行动与介入
二田野与方法
三结构与产出
尾声
参考文献
附录一《“水果”的故事》纪录片
附录二“水果”大事记(2011~2021)
附录三“水果”工具箱
附录四“水果”回忆录
附录五观察笔记
附录六水果摘报
致谢
|
內容試閱:
|
序言 行动研究与研究反思
景军
富晓星所著《从行动到行动民族志——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一书,可谓一项有想象力、有积累,且属于继往开来的学术成果。其关键词即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行动研究。富晓星将行动研究的特质视为注重学术与实务结合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向,强调行动者在探究过程中对探究本身进行反思,并以反思作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
若追本溯源,近现代中国社会学的行动研究,在20世纪20~30年代一度风行于乡村建设运动。譬如,平民教育运动领袖晏阳初于1927年至1937年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建设,几百名知识分子赶赴定县,在平民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文艺生活四个领域推动社会实验。伴随定县实验形成的一批学术成果,无不与干预行动相关。在定县引进荷兰猪,需要调查农民的家畜饲养偏好。若想让定县农村织布产业得以发展,就需要研究当时日本机械化纺织业在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对北方农村手工织布产业的蚕食。推广接生新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就要培训接生护士替代传统产婆,还要了解农村男女授受不亲的风俗。乡村扫盲课本的编写和旨在移风易俗的新曲目编排,同样需要调查研究和现场实验。因之,一大批行动研究成果脱胎于定县实验。其中,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调查部主任的社会学家李景汉写出了《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年);在四川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张世文通过定县调查写了《定县农村工业调查》(1936年);教育家、哲学家瞿菊农出版了《定县教育文录》(1937年)。公共卫生学家陈志潜、教育家熊希龄、文学家孙伏园、流行病学家俞焕文、经济学家李柳溪、农学家马升跃、经济学家冯锐等一批知识分子,也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定县调查以及实验性行动研究的发现和感言。在定县实验进行的同时,燕京大学的社会学家杨开道、许世廉等人于1928年开始在北京北郊从事清河实验,具体的干预行动包括在农村培养有威望的社区领袖,增强农民的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