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內容簡介: |
中央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部《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正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是融汇广大农民、乡村基层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思考、思想与立场的著作。
本书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团队于2021年在河北、陕西、山东、湖南、浙江5省5县10村深入开展“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研究”的成果,围绕“关于乡村振兴,农民到底怎么想”这一直接而朴素的问题,以529份农民问卷,154份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深度访谈等翔实的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全面呈现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需求,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这些分析和思考能够丰富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与理解,为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政策设计和行动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
關於作者: |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土地政治、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小农与农业的艺术》等。主编多卷本《农政与发展当代思潮》。
刘娟,1984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发展研究方向博士,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社会研究与政治生态学、国际发展与农政变迁、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等。
|
目錄:
|
上册 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理解与需求
1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1
2乡村振兴的社会研究25
3农民理解的乡村振兴48
4农民视角的产业兴旺59
5农民视角的生态宜居79
6农民视角的乡风文明103
7农民视角的治理有效122
8农民视角的生活富裕140
9不同地区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159
10不同性别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185
11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206
12不同文化程度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225
13不同职业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243
14外出与留居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263
15重点村与非重点村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280
16农民与基层干部视角的乡村振兴305
参考文献325
下册 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问题与挑战
1乡村发展的活力1
2农民生活的压力14
3青年返乡的困境26
4粮食安全的挑战39
5乡村社会的雇工55
6数字乡村的建设70
7乡村振兴的政策传播87
8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99
9乡村振兴中的村干部113
10乡村振兴中的党组织131
11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144
12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结158
13乡村振兴的政策过程178
14乡村振兴的项目过程191
15乡村振兴的旅游幻象206
16乡村振兴的重点村打造221
17乡村振兴中的适老化建设235
18乡村振兴中的社会建设247
19乡村振兴中的集体经济258
20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76
21贫富差距及其对共同富裕的挑战291
22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和农民关切306
参考文献322
附录乡村振兴调研问卷340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05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把它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社会各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和行动。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主张和建议几乎都来自两个群体,即官员和学者;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和终受益者,则集体失语。那么,农民如何理解新农村建设,他们面临什么困难,有什么期望和需求?为此,我们研究团队设计并开展了一项“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我们深入乡间田野,倾听农民声音,调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期待和需求。研究成果《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一书在政策、学术和社会层面产生重大影响。
此后,“农民视角”成为学术研究、社会讨论和行动实践广泛采用的话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农民主体性、农民知识系统、农民生计逻辑、农民生活方式、农民参与等方面的理解、尊重和重视。在学术研究和行动实践中,我们研究团队持续深化“农民视角”,始终践行“看见普通人、走进普通人、讲述普通人”的理念,坚持倡导“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的关怀。
在12年之后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此后,多项相关政策在各部门相继出台,多种实践活动在各地相继开展。与“新农村建设”一样,“乡村振兴”再次成为学术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相关文献已超过10万篇。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乡村振兴的解读、阐述和证明等层面,且再次被官员和学者两个群体所主导,而看不到农民关于乡村振兴的立场、主张和建议。可以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农民在关乎自己家乡和自身利益的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