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全五册):灵枢+素问

書城自編碼: 38546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张其成
國際書號(ISBN): 9787X29188998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07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家、金钱和孩子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27
《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国人的生命智慧 》
+

NT$ 974
《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灵枢 》
+

NT$ 1214
《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素问 》
編輯推薦:
本书作者张其成是中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师从《黄帝内经》泰斗王洪图教授,是有四十余年国学及中医研究之集大成者,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也是喜马拉雅广受欢迎的国学主讲,其音频节目《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长期居人文榜榜首。
张其成教授出身于安徽国医世家“张一贴”,结合医家传承数百年的长寿养生法,逐章逐篇解读《黄帝内经》的深刻内涵,定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读《黄帝内经》,可以为您打开一道认识生命真相的终极之门!
读《黄帝内经》,可以让您掌握内求的方法,找到健康长寿之道!
读《黄帝内经》,可以让您活得更好,活得更久,颐养天年!
內容簡介:
《黄帝内经》是*部中医学经典,*部养生学的宝典,也是*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托名黄帝,以黄帝与大臣对话的形式撰写,主体部分成书于汉代,通行版本一共162 篇,其中《素问》81 篇,《灵枢》81 篇。《黄帝内经》提倡“阴阳调和,五行致中”,在治病方面主张求本,未病先防;在养生方面,主张“内求”激发人体潜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常保身心健康。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从哲学、医学、养生学三个维度逐字逐句讲透《黄帝内经》。
一、哲学维度:以周易、儒释道、诸子百家的理念,解密《黄帝内经》蕴含的深厚哲理,“调和致中”的理念不止于调养身心,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谐相融。
二、医学维度: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理,解析人体运行保养的规律,治病求本,调和阴阳,辨证施治,使运转故障的身体恢复健康。
三、养生学维度: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向内求,治未病。养护精气神,四季调节,五脏调养,饮食情绪调控,不同体质及性别的养生法。
作者张其成作为国学专家,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大视野,从《易经》及诸子百家的视角,全面展示《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的文化魅力;以元典—语译—解读的体例,详细揭示《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精华;以国医世家“张一帖”四百年临证经验,解开现代人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困惑。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为您打开一道认识生命真相的终极之门,为您找到一条内求外揣的健康长寿之道,从而让您活得健康快乐,活得更好更久!
關於作者:
本书作者张其成是著名国学专家,中医文化学科开拓者。中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师从《黄帝内经》泰斗王洪图教授,集四十余年国学及中医研究之大成,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也是喜马拉雅受欢迎的国学主讲之一,其音频节目《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长期居人文国学榜前列,位居年度新知榜健康榜榜首。
张其成教授出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家,父亲李济仁是首届国医大师,首批《黄帝内经》研究生导师。张其成幼承庭训,精研医道,结合家族传承数百年的长寿养生法,花费十余年的时间,逐章逐篇解读《黄帝内经》的深刻内涵,定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目錄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素问》目录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卷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第七十三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参考文献

《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灵枢》目录
卷一
九针十二原篇
本输篇第二
小针解篇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
卷二
根结篇第五
寿夭刚柔篇第六
官针篇第七
本神篇第八
终始篇第九
卷三
经脉篇第十
经别篇第十一
经水篇第十二
卷四
经筋篇第十三
骨度篇第十四
五十营篇第十五
营气篇第十六
脉度篇第十七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四时气篇第十九
卷五
五邪篇第二十
寒热病篇第二十一
癫狂篇第二十二
热病篇第二十三
厥病篇第二十四
病本篇第二十五
杂病篇第二十六
周痹篇第二十七
口问篇第二十八
卷六
师传篇第二十九
决气篇第三十
肠胃篇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篇第三十二
海论篇第三十三
五乱篇第三十四
胀论篇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篇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篇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篇第三十八
血络论篇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篇第四十


卷七
阴阳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病传篇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篇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第四十四
外揣篇第四十五
五变篇第四十六
本脏篇第四十七
卷八
禁服篇第四十八
五色篇第四十九
论勇篇第五十
背腧篇第五十一
卫气篇第五十二
论痛篇第五十三
天年篇第五十四
逆顺篇第五十五
五味篇第五十六
卷九
水胀篇第五十七
贼风篇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篇第五十九
玉版篇第六十
五禁篇第六十一
动输篇第六十二
五味论篇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篇第六十四
卷十
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篇第六十六
行针篇第六十七
上膈篇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篇第六十九
寒热篇第七十
邪客篇第七十一
通天篇第七十二
卷十一
官能篇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篇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
卫气行篇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篇第七十七
卷十二
九针论篇第七十八
岁露论篇第七十九
大惑论篇第八十
痈疽篇第八十一
內容試閱
序 言
当代社会,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是什么?
从2012 年开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连续在国内外开展“中国国家形象”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医与中餐被国外受访者认为是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而作为中医经典的《黄帝内经》已在201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一、《黄帝内经》的文化地位
在我国的历史传说中,中医学的起源和三皇是分不开的,伏羲制作九针,神农尝遍百草,黄帝讲解医道,所以历代都尊奉伏羲、神农、黄帝为医神。早在远古洪荒时代,先民们在劳动中不断摸索,制造出砭石和骨针等医疗器具来治疗疾病,后来逐渐发明了艾灸、推拿、酒剂、汤剂和导引等治病方法。从远古一直到周代以前,医疗技术主要掌握在巫师手里。巫师用各种巫术给人治病,所以早的“医”(毉)字,下面就是一个“巫”字。可见早期巫和医是不分的。到了西周时期,医师已经从巫师中分离出来。经过春秋战国到了西汉时代,《黄帝内经》诞生了。
《黄帝内经》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我用三个“”做一概括。
部中医学的经典。《黄帝内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医学的形成。在这之前的简帛医书都是讲治法和药方的,中医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排在中医四大经典的首位。这部著作次系统讲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和方法,几千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战胜疾病灾难。
部养生学的宝典。《黄帝内经》次系统讲述了养生理念,不仅讲了怎样治病,而且讲了怎样才能不得病,也就是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就预防它,终能够不得病,这就是“治未病”。
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除了医学外,《黄帝内经》还讲了天文、历法、物候、地理、心理、社会等各学科知识,但所有知识都是围绕“生命”展开的,充满了人生哲理,所以它是教人健康快乐长寿的生命百科全书。《黄帝内经》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还可以用两把“钥匙”来进一步说明。
,《黄帝内经》是解开生命密码的钥匙。
《黄帝内经》把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看成一个整体,提出“气—阴阳—五行”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生命密码的钥匙。这个模型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天文地理有序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既可以从天地自然推测人体内在生命的秘密,又可以从人体生命活动推测天地自然的秘密。
第二,《黄帝内经》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调和致中”的中医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不仅是对《周易》“阴阳中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与儒释道文化融通互补。中医文化一直接地气,传承到今天,仍然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黄帝内经》中可以发现先秦儒家、道家及汉以前的人文科技文明之光,进而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
二、《黄帝内经》的成书
《黄帝内经》当然不是黄帝写的,只是托名“黄帝”,意在溯源崇本,表明这部书的起源和中国医药文化的发祥很早,与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同步的。当然也不能说这部书和黄帝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可能是黄帝的思想经过后世口耳相传,不断补充、不断丰富,终才形成了这部不朽经典。这本书采用黄帝和岐伯等大臣对话的形式,反映了黄帝以及先民们对人体生命的认识。考察书中的用字音韵和学说原理,可以发现这本书不是一时之言,也不是出自一人之手。究竟是什么时候汇编成书的呢?
我的师爷、中医泰斗任应秋先生认为,它是战国时期成书的。我的导师钱超尘先生考证过《黄帝内经》的用字,发现一些字用的不是战国时的字义,而是汉代的字义。如“豆”这个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它的字形就像高脚的盛食物的器皿,直到战国时期仍是高脚器皿的意思,可到了汉代却用来表示植物的豆子,《黄帝内经》的“豆”字就是作植物的豆子讲,而没有高脚器皿的意思。所以《黄帝内经》这本书应该是汉代成书的。我曾考证过《黄帝内经》中的引文和思想,除了引用老子《道德经》的话,还引用了司马迁《史记》的话,并受到了《淮南子》和董仲舒《春秋繁露》思想的重大影响,而这几本书都是在西汉中期写成的,所以《黄帝内经》不可能早于西汉中期,应该是在汉武帝之后。也就是说,《黄帝内经》虽然有一些内容形成于战国时期,但其主体部分后成书是在汉成帝的时候。当时刘向受命负责校理宫廷藏书,领导了我国次大规模文献整理活动。其中御医李柱国负责校订医书,《黄帝内经》就是在这次校订整理中汇编成书的,距今约两千年。当然这还不包括《素问》的七篇大论,七篇大论是唐代王冰加上去的。
《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书名在刘向、刘歆父子所作的我国早的图书目录《别录》《七略》中有所记载,遗憾的是这两部目录书已经失传,幸运的是它被东汉班固的目录书《汉书·艺文志》传承下来。《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目录书。它将所有图书分为六类,其中第六类书叫“方技略”,就是中医图书。中医图书又分为四类,其中类叫“医经”,共有七种书:《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另外还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篇》,遗憾的是除了《黄帝内经》外,其他六种都失传了,只剩下《黄帝内经》十八卷。可究竟是哪十八卷呢?《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记载,也没有记载《素问》和《灵枢》的书名。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没有提到《黄帝内经》这一书名,但提到了《素问》和《九卷》的名称。到西晋皇甫谧才次提出《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针经》两个部分,他在《针灸甲乙经自序》中说:“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针经》也就是《九卷》,后来被改名为《灵枢》,两部分各为九卷,加起来就是《黄帝内经》的十八卷。从内容看,《素问》主要讲人体生命的基本原理,《针经》也就是《灵枢》,主要讲针灸、经络方面的问题。后来《黄帝内经》通行版本一共有162 篇,其中《素问》81 篇,《灵枢》也是81 篇。
这本书为什么要托名“黄帝”?因为汉代人崇尚黄帝,尊奉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司马迁《史记》的篇是《五帝本纪》,位帝王就是黄帝。所以,托名“黄帝”除了表明这本书起源早以外,还表明这部书的神圣性、权威性。
再看这本书的体例。这是一部问答式、对话体的著作,基本上是黄帝和他的大臣的问答,大部分是黄帝问、大臣回答,非常亲切轻松,仿佛两个人在聊天。黄帝有六个医臣,就是掌管医药的大臣,如岐伯、伯高、雷公等。其中重要的一位叫岐伯。黄帝在统一天下之后,就“问道于岐伯”。他把岐伯称为天师。这不仅说明黄帝胸怀博大,更说明生命问题的重要。为了搞清楚生命的秘密,黄帝甘愿屈尊,不耻下问。《黄帝内经》的大部分篇章都是黄帝问、岐伯答。所以后来人们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表示《黄帝内经》,将《黄帝内经》称为“岐黄之书”,中医也被称为“岐黄之术”“岐黄之道”“岐黄之业”,以此纪念岐伯和黄帝这两位中医药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黄帝内经》为什么叫“内经”?当然是和“外经”对称的,不过《黄帝外经》已经失传了。有人曾问我:“内经”是不是讲内科,“外经”是不是讲外科?显然不是,因为那时医学还没有分科。那为什么要分“内经”和“外经”呢?按照古书一般的体例,如果同样一本书分内和外,至少有两个意思:一是作者不同,“内”往往是作者自己写的,“外”往往是作者的弟子写的;二是重要性不同,“内”往往是主体部分,“外”往往是辅助部分。我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可能有这第二个意思,并且我认为“内经”的“内”字还隐藏一个秘密,那就是对待生命的方法——人体健康之道重要的是“内求”,找内在的原因、内在的方法。《黄帝内经》就是通过“内求”以及其他多种方法去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激发体内本来就有的自组织能力、自我抗病和自我免疫的能力,从而达到健康、快乐的境界。
再看《素问》和《灵枢》这两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先看“素问”,一般都把“素”理解成平常、平素,“素问”就是平常的发问;也有人将“素”理解为根本,“素问”就是询问根本。其实我们只有了解了古人对宇宙生成的认识,才能明白“素问”的真正含义。在先秦时期有一位与老子、庄子并称的道家人物叫列子,他在《列子·天瑞》中将天地宇宙的生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易”是阶段,这就是《易传》说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的状态,这时元气还没有出现;到了第二阶段“太初”,元气开始出现;第三阶段“太始”,形状开始出现;第四阶段“太素”,质量开始出现,所以后来有了一个词叫“素质”。“素问”的“素”就是“太素”,就是“素质”,也就是人体生命的本质。《素问》就是指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所以《素问》主要讲人体生命的基本理论问题。
再看“灵枢”,繁体字的“灵”上面一个“雨”字,下面一个“巫”字,中间三个“口”字,本义是指能用咒语与天神沟通并能求雨的巫师,后来与“神”连用成“神灵”。神灵主宰人的生命,这个神灵在人体里面,就是灵气、神气。“枢”是枢纽,枢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关键,泛指道路。灵枢,意思就是主宰生命的枢纽和关键,也就是神气、灵气运行的通道,这个通道就叫经络,经络是生命的枢纽和关键。《灵枢》原来称为《针经》,主要是讲经络和针灸的。
三、《黄帝内经》的流传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西汉中期成书。在汉代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这本书还是在民间流行的。可是晋代以后,这本书的流传命运实在是太坎坷了,差一点就散失了。
先看《素问》的流传。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全元起的医家曾给《素问》做过解释,可惜这个注释版本后来就消失了。到了唐代,《素问》这本书已经残缺不全了。幸亏在唐玄宗时代出了一位喜好《周易》、老庄和医学的大学者,叫王冰,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个秘本,于是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注成《素问》24 卷。王冰对运气学说很有研究,特地把运气七篇大论补入《素问》中,合为81 篇。这个版本经过了北宋官方设立的校正医书局的整理,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素问》的通行版本。也就是说,现存早的《素问》版本是唐代王冰整理补充、北宋林忆等人校正的24 卷本,共81 篇。我解读《素问》用的就是这个版本。
再看《灵枢》的流传。《灵枢》就不那么幸运了。到了北宋时期,这本书在中国已经失传了,所以校正医书局没能够校正这本书。好在这本书保存在高丽国(朝鲜),当时高丽国提出一个条件,可以把这本书进献给我国,但必须和我国交换购买一本叫《册府元龟》的书,还有其他历代史书。《册府元龟》可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居宋代四部大书之首,记载了从上古到五代的君臣事迹,是一部政治、历史百科全书。高丽国的这个条件太苛刻了,所以遭到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坚决反对。当时苏东坡是礼部尚书,他给当时的皇帝宋哲宗写了一个奏本,陈述了换购的五大危害,但宋哲宗没有采纳苏东坡的意见,这样《灵枢》就传回了中国。到了南宋初年,有一个人叫史崧,他家里秘藏了这个《灵枢》版本,他不仅下功夫进行校对整理,而且公布于世。后来史崧的原刻本也不存在了,幸好元代和明代的一些刻书家根据史崧的版本重新翻刻了,这才保留下来。现存早的《灵枢》版本就是南宋史崧校对整理的版本,分为12 卷,81 篇。
除了《素问》和《灵枢》,我还要再说一个版本,叫《黄帝内经太素》,这是唐代初年杨上善编撰的,是《黄帝内经》的早期传本之一。杨上善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的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作了重新分类、注释,不过这本书后来在国内失传了。感谢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他在66 岁高龄又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经历5次东渡日本失败后,在第6 次终于东渡到了日本,他随身带去的书籍中就有这本书。这本书一直藏在日本京都的皇家寺院——仁和寺里,直到19 世纪中叶才被发现。我们要感谢一位叫杨守敬的中国人,是他花重金买了这本书的影印本,并带回了中国。
目前保存完整、早的《黄帝内经》版本是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刻本,这个版本距今680 多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这就是我开头提到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版本。
四、《黄帝内经》的理论精华
《黄帝内经》的理论精华可以概括为“阴阳调和,五行致中”。这与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是完全相通的,这种价值观转换为中医整体调和的思维方式。因为中医药贴近百姓生活,通过体验中医药就能了解中医思维,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以说用中医药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黄帝内经》基本的特征。《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型,不但把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而且把人体内在脏腑和外在肢体看成一个整体,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天文地理有序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既可以从天地自然推测人体内在生命的秘密,又可以从人体生命活动推测天地自然的秘密。
《黄帝内经》提出“天人相参”的命题,认为天人是同构同序的,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是相互对应的,人体生理功能节律、病理变化周期与天地自然四时变化的节律周期是一致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体生命和宇宙自然是靠什么构成一个整体的呢?是靠“气”。“气”是《黄帝内经》中出现频率的一个词。按照气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功能,可以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黄帝内经》认为“气”是宇宙万物包括人体生命的本原。《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生在天地之间,必须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滋养才能生存。
《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阴阳其实就是两种气——阴气和阳气,五行是对阴阳的进一步分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其实代表的是五种不同的功能属性。《黄帝内经》用五行把天地自然分为五类:五时、五方、五谷、五色、五味、五气。同时,把人体也分成五类:五脏、五腑、五体、五窍、五志、五神。两者一一相对应。然后用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用五行的相乘相侮(过分的生克)说明人的病理情况。
《黄帝内经》十分有趣地把人体看成一个国家,心就是国王,肺就是宰相,肝就是将军……它将人体生命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功能系统。五脏(肝、心、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构成阴阳表里关系,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系筋、脉、肉、皮、骨及目、舌、口、鼻、耳等组织,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黄帝内经》次系统地记载了经络系统。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十二经脉、十五络脉等构成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五、《黄帝内经》的实践精华
《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要在各种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这个根本原因。治病的根本就是“阴阳”。一个健康人的状态是阴阳调和、平衡的,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导致阴阳失调就会生病;医生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也就是将失调的阴阳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黄帝内经》诊断疾病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诊,也就是“望、闻、问、切”。望诊主要是观面色,看舌苔;闻诊主要是听声音,闻气味;问诊主要是询问病人发病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切诊主要是按压病人的脉象以获得诊断信息。这些都是通过由表及里的方法认识体内的病变情况。
《黄帝内经》重视对病因的分析。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是很多的,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这是外因;一类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致病,这是内因;还有一类是饮食起居不当、过度劳累等致病,这叫不内外因。
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是辨证施治,通过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给出中药配伍、针灸配穴以及各种合适的治疗方案,终达到阴阳的中和协调。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治未病”,也就是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注意预防,从而不生病。这就需要“养生”。《素问》篇《上古天真论》就提出养生的一条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要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然后讲养生有四个重要方法,那就是:“食饮有节”,饮食要有节制,要合理搭配;“起居有常”,起床、睡觉等日常活动要有规律,要跟大自然的规律一致;“不妄作劳”,运动与劳动要适度,不能太过分;“形与神俱”,外形与精神要结合起来,尤其要保持精神安宁、情志平和。
后还要再说一句,《黄帝内经》“调和致中”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病,而且可以用于治家、治企、治国,这就是“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六、我与《黄帝内经》的缘分
我出生在传承了460 多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一帖”中医世家,我父亲李济仁是首届“国医大师”,是全国批七个《黄帝内经》硕士点研究生导师之一,一直以《黄帝内经》指导中医临床。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背《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精彩原文,渐渐地我喜欢上了《黄帝内经》。我发现《黄帝内经》太博大了,不单纯是讲治病的,它还讲了天文、地理、历法、音律、哲学、心理、五运六气。比如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是讲人是可以和天相通的,人的九窍、脏腑、十二节都可以和天地之气一一相通。太神妙了!我经常向父亲请教问题,父亲说:你要真正搞懂《黄帝内经》,就必须先学习《周易》,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当然还要学习《道德经》《论语》,不懂这些国学经典也就读不懂《黄帝内经》。父亲常跟我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只要打好了文科基础,再学中医就太容易了。
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1977 年恢复高考,我就选择了中文系,先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1985 年我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专业的研究生,在我的导师钱超尘教授指导下,研究《黄帝内经》的语言文字,我作的硕士论文就是日本丹波父子有关《黄帝内经》的训诂研究。前后工作十年以后,1994 年我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师从朱伯崑教授。虽然我作的博士论文是《周易》象数哲学,但涉及大量的《黄帝内经》象数内容,所以1997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我继续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有幸成为全国个《黄帝内经》博士后,师从《黄帝内经》泰斗王洪图教授。王教授和我的父亲曾经是1965 年届全国《黄帝内经》师资班的同学,私交很好。王教授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是一部里程碑著作,我也有幸参与写作。在做博士后的两年中,在王教授的倾心指导下,我专注于从《周易》出发研究《黄帝内经》的五行生命观。博士后出站后,我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
另外我还要提一件事,2016 年我有幸获得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作为首席专家,我决定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上探讨《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不仅能护佑人体生命的健康长寿,而且能够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由于我这种特殊的学术经历,所以我解读的《黄帝内经》和其他人是不同的。我的解读有三个特点:,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大视野,揭示《黄帝内经》与《周易》、老庄、孔孟、诸子百家以及天文、历法、地理的关系,展现《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的文化魅力。第二,立足《黄帝内经》元典的学术精华。《黄帝内经》一共162 篇,原文有14 万多字,我按照先“语译”、后“解读”的体例,全面解读《黄帝内经》元典,揭示《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精华。首先对全部原文分段进行“语译”,然后对每段的学术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努力展现《黄帝内经》的魅力。第三,立足养生健康方法和“张一帖”的临证经验。针对当代人在养生、健康方面的困惑和误区,我会在解读相关内容时,把自己习练《黄帝内经》及儒释道的养生方法和功法介绍给大家,还会把我们“张一帖”家族尤其是我父母亲的临床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找到并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终能够不得病、少得病。
日出日落时,人生天地间。让我们一起走入《黄帝内经》神妙的世界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