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作品,新增德波顿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序言
※人生的诸多困惑,都能从这里找到答案;撷取哲学、艺术、政治、文学精华,缓解人生、爱情、心理、工作困惑
※周国平教授倾情推荐《哲学的慰藉》并作序
※明星王俊凯枕边书《身份的焦虑》、赵又廷力荐《哲学的慰藉》
※长踞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每部书均百余幅配图精美呈现
|
內容簡介: |
他,以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轻松的《哲学的慰藉》之旅,典雅风趣;
他,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的焦虑》的根源;
他,串起华兹华斯、波德莱尔的文字,为大千世界的一路行程着色,德波顿带领你品味《旅行的艺术》;
他,以冷静睿智的头脑,实现理性清晰的解剖,帮助恋爱中的人们走出迷雾,重新认识《爱情笔记》;
他,以精巧诙谐的文笔,成功勾勒了普鲁斯特真实生动的精神肖像,并从生活哲学的角度,将《追忆逝水年华》的精义娓娓道出;
他就是英伦才子、生活哲学家阿兰·德波顿,让我们一起品味他的睿智优雅的文字,撷取哲学、艺术、政治、文学精华,缓解人生、爱情、心理、工作困惑,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
|
關於作者: |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
目錄:
|
《哲学的慰藉》目录
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001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049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087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133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203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243
《身份的焦虑》目录
部分 焦虑起因
章 爱的渴求 003
第二章
势利倾向 011
第三章
过度期望 023
第四章
精英崇拜 061
第五章
制约因素 091
第二部分
解决方法
章
哲学 109
第二章
艺术 125
第三章
政治 179
第四章
基督教 223
第五章
波希米亚 273
|
內容試閱:
|
哲学不只是慰藉
—推荐序
周国平
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选择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对于人生的慰藉作用。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处,其中有一些是可改变的,有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区别也许在于,慰藉类似于心理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智慧调整的却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学的作用归结为慰藉,就有可能缩小甚至歪曲哲学的内涵。当然,智慧与慰藉并非不能相容,总体眼光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心态的调整,在此意义上,则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深刻的慰藉。
全书中,我读得有兴味的是写塞内加的一章。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这一章比较切题,斯多葛派哲学家本身就重视哲学的慰藉作用,塞内加自己就有以《慰藉》为题的著作。作为罗马宫廷的重臣,此人以弄权和奢华著称,颇招时人及后世訾议。不过,他到底是一个智者,身在大富大贵之中,仍能清醒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用他的话来说便是:“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不止于此,对于家庭、儿女、朋友乃至自己的身体都应作如是观。
塞内加的看法是: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强,反之受伤害重。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使人认识到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发生,从而随时作好准备;第二,帮助人理解已经发生的坏事,认识到它们未必那么坏。坏事为什么未必那么坏呢?
请不要在这里拽坏事变好事之类的通俗辩证法,塞内加的理由见于一句精辟之言:“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所有这一切对苏格拉底同时代人来说都不足为奇。如果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杀鸡祭祀阿斯克勒庇俄斯,或是为什么男人一定要杀人才算好样的,他们一定会惑然,或者愤然。这同问为什么冬去春来,或者为什么冰是冷的一样荒唐。
但是阻止我们对现状怀疑的不仅是他人的敌意。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可能同样强有力地扼杀我们怀疑的意志,那就是认为既然社会传统规范已经为大多数人遵循了这么长时间,那一定是有道理的,尽管我们不知道那道理到底是什么。我们社会竟然有严重错误,而注意到这一事实的又只有我们自己,那简直不可思议。于是我们抑制自己的怀疑而随大流,因为我们不能想象自己竟然是发现至今不为人知的、艰难的真理的先驱。
正是为了克服自己的怯懦,我们才求助于这位哲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