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1.孩子不听话,时间观念差、爱发脾气、学习没有热情、只知道玩……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缺乏自驱力!本书是知名亲子导师李小妃给所有父母的自驱力提升干货指南!
2.自驱力是成功的关键!有自驱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目标!本书帮你找到激活孩子自驱力的按钮,多维度剖析自驱力的精进法则! 助力孩子习惯养成,挖掘其自身潜力,从根源上解决家长关心的养育难题!
3. 8大关键主题、40余堂实操课,数百个实用引导技巧,全面提升孩子的学习力、控制力、抗压力、成就感,从此告别吼骂责打的恶性循环!
4.用孩子的逻辑理解孩子,不鸡娃不内卷,轻松培养内驱力。给孩子装上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出独立、自主、会学习的好孩子。
5.人民网、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媒体持续热议的养育话题,北上广父母极力推崇的教养法则。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提升孩子自驱力的实用指南!相信很多家长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时间观念差、爱发脾气、学习没有热情、只知道玩……其实这些现象的本质,就是孩子严重缺乏自驱力。自驱力是指一种不需要外界刺激推动,而是自发地想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力量。家长只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同时锻炼他们自主探索新事物及积极主动社交的能力,最终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本书作者为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她在书中详细剖析了提升孩子自驱力的八大核心主题,既有实用理论解读又有趣味案例和实践操作方法,旨在全面培养孩子学习力、控制力、抗挫力、成就感,从而全面提升孩子的自驱力!
|
關於作者: |
李小妃,本名李丹丹,大连市作协会员。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心理学作家,拥有十余年儿童心理研究经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致力于帮助青少年科学有效地养成自律自控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自信地学习和成长。已出版《与原生家庭和解》《青春期女孩的私房书》《给女孩的情商书》等。
|
目錄:
|
第1章 把握培养孩子自驱力的关键期
1.把握小学阶段孩子自驱力的特点 / 002
2.真正认识到亲子关系的价值 / 007
3.不做包办与掌控型家长 / 013
4.顺应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兴趣 / 017
5.建立回环式的互动关系 / 023
6.创造培育自驱力的最好土壤 / 028
第2章 让孩子相信自己拥有变好的力量
1.给予无条件养育和无条件的爱 / 034
2.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优等生 / 041
3.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做事 / 046
4.通过提升自信来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 051
5.就算慢一点,也要让孩子主动去改变 / 056
6.让孩子相信主动努力了才不后悔 / 061
第3章 让孩子敢于探索并学会设定目标
1.如何应对让人头疼的手机游戏 / 066
2.如何面对孩子选兴趣班 / 072
3.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 / 076
4.当鼓励不再管用,该怎么办 / 080
5.让孩子主动设定成长目标 / 083
第4章 通过阅读来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1.为什么提倡阅读,它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 088
2.为什么有的孩子无法爱上阅读 / 093
3.通过阅读激发孩子学习的自驱力 / 099
4.抓住通往孩子精神世界的纽带 / 104
5.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 108
第5章 如何培养学习的自驱力
1.好的学习习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 114
2.如何让孩子学习的后劲儿更足 / 119
3.关键时刻,帮孩子清除学习障碍 / 123
养成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 128
5.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 133
第6章 引导孩子完成自由向自律的转化
1.自由与约束的边界在哪里 / 140
2.自由的孩子更自觉 / 144
3.引导孩子完成自由向自律的转化 / 148
4.让运动陪伴孩子成长 / 153
5.让孩子爱上体育的世界 / 157
6.让孩子做时间的管理者 / 162
第7章 优秀的父母,总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1.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 168
2.掌握有效陪伴孩子的秘诀 / 172
3.父母的情绪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 176
4.和孩子一起找到控制情绪的方法 / 180
5.与孩子一起分享失败的收获 / 185
6.与孩子一起度过成长的叛逆期 / 190
第8章 让自驱力引领孩子的未来
1.让孩子体验到追求和努力的价值 / 196
2.尊重孩子本来就有的发展时区 / 201
3.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旅行 / 206
4.自驱型成长的孩子能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 211
5.点燃孩子的自驱力,让未来变得无限可能 / 215
|
內容試閱:
|
把握小学阶段孩子自驱力的特点
什么是自驱力?
自驱力是一种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在没有其他外力的刺激而从内心迸发的推动力,它是一股无穷的力量。
我们要想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唤醒其自驱力,首先就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首先,可塑性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显著的特点。
在心理学范畴内,7~12岁的孩子正处于对外界一切事物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相应地,也会有各种疑惑和问题产生,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孩子正向成长的阶段。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毕竟认知水平还不够,在求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瓶颈,这样就会慢慢形成心理阻力,产生挫败感,导致后劲儿不足,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引导。
此时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就像一张白纸,家长憧憬着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画笔在纸上描绘出美好的蓝图。但此时的孩子也最容易受到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候孩子如果得到家长恰到好处的引导,那么他们就会将未来之图画得很精彩;但如果孩子受了周围环境影响而得到错误引导,那么孩子这幅人生之画将会黯然失色,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
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取心强,但自制力欠缺,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处于幼小衔接的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自制力欠缺,仍需要时间去提高;他们的节奏相对比较慢,需要家长和老师更有耐心,根据他们的成长规律,主动掌握并且处理他们的问题。当然,在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过程中除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还需要家长和老师适当约束。要把握好自由与管教之间的度,既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也要给孩子恰当的约束力,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尊重家庭的处事原则,懂得遵守学校的规则。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理解。
小博在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经常做出一些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上课时往窗外看,离开座位四处乱走,记不全或者记不住老师留下的作业,起先他还没有察觉到自己违反了班里的规矩,完全自由放任了。此时他的自制力比较差,在老师多次耐心强调上课应该遵守规矩后,他渐渐知道自己之前做错了。他也很想改正,但还是免不了上课经常走神儿,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还没讲完一道数学题,他的注意力又被窗外飞过的小鸟吸引了。
小博的这些行为就是典型的自制力不足,社会规则还没有在他的思维体系中正常运行。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很着急,恨不得孩子立刻改掉自制力不足的毛病。但我们还是要耐下心来,给孩子一些时间去接受和改变,不能操之过急。让孩子学习规矩、变得自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后,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重,持续力不强,情绪力、学习力、意志力都在逐渐完善。
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心智也从稚嫩慢慢变得成熟,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所以家长更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引导了。
了解了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自驱力的特点。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戴维·保罗·奥苏贝尔非常关注学生的成就动机,他认为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它是一种内部动机,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驱动力。当然,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后才会显现出来,它是一种良性循环。这种驱动力需要靠兴趣来激发和唤醒。典型的例子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有趣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认知欲望和需求。这种类型的驱动力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最明显。
因此,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自驱力是以兴趣和爱好作为依托的。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某种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内驱力。有些孩子的认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就会自发地去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当他们取得一些荣誉,如成为学习委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考试考第一等,便能进一步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他们便会继续通过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
附属内驱力则是为了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赞许而表现出来的能动力,孩子往往会通过热爱学习、积极表现来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认可和赞许。这种驱动力多表现在婴幼儿和小学生身上,是属于外部驱动力。
一般来说,家长和老师愿意用奖励来鼓励孩子实现某种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孩子的动力会变足;目标未实现,孩子则动力不足。因此,由奖励引发的驱动力往往会后续力不强,持续的时间较短。
孩子自驱力的唤醒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巩固才行,因此小学阶段孩子自驱力的第二个特点是不确定性和持续性不强。
我们都知道,儿童自驱力需要逐步完善,小学阶段是儿童自驱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孩子的自驱力在7~13岁便可基本形成,过了这个黄金时期,再想要改变就很难了。
这一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强烈,想象力丰富,可塑性比较强,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更有耐心,不要阻碍孩子的探索欲望,要引导好激发好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他们的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小学阶段孩子的自驱力需要细心培养才能逐步形成,这个过程或许很慢,也会很难,但我们只要坚持去做,我坚信,孩子们终有破茧成蝶的一天!
不做包办与掌控型家长
生命之初,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对未知的世界存在强烈的探索欲,他们在不断摸索中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行为习惯。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婴儿在慢慢长大,除去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还会有许多让父母头疼的问题。对于7~12岁的孩子,也就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主要头疼的问题往往是孩子起床磨蹭、做作业拖拉、时间观念差、自律性差、爱发脾气、情绪自控差、挑食、不爱体育课、不爱运动、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朋友少、社交能力差、阅读能力与兴趣需要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足、偏科等。
在从事十多年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我曾经与2000多个家庭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家长们最希望孩子改掉的毛病可以总结为三大项:磨蹭(也包括拖拉)、马虎大意和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极短)。因此,我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制订计划,帮助孩子逐渐改变。
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磨蹭和拖拉是孩子最正常不过的自然行为了。我们的专注点不应该是磨蹭和拖拉本身,而是要挖掘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和动机。
那么我们回归上面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孩子为什么会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呢?
请各位家长朋友跟我一起看以下的案例。
张莉孕育宝宝的过程很艰辛,女儿小云朵出生后她非常高兴,下定决心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她。她告诉自己,必须保护好女儿,不让她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于是,在小云朵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几乎帮助女儿做了所有的事,她预见了所有的危险,在孩子还没做决定前就帮她计划好了一切,一旦孩子主动要做些什么,她都会第一时间否定,担心孩子做不好,觉得孩子的决定会带来危险,还浪费时间。
开始时,小云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感,愿意去探险,去尝试,时间一长,在妈妈那密不透风的爱里,她的求知欲不那么强烈了,也不愿意主动做事了。再后来,孩子有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越着急,她就越磨蹭,妈妈每次制订计划,她都不愿意按照妈妈的计划去执行。于是,拖拉、粗心、不思进取、不爱思考和不爱学习等问题就出现了。
面对女儿的情况,妈妈还挺奇怪的,心里想着,她从前不是这样的啊?怎么现在既磨蹭又没有上进心呢?
小云朵表面上还是好好的,其实内心已经很受伤了,孩子的自驱力消失了。
故事中小云朵的自驱力是被妈妈“偷”走的,妈妈做了本应该是孩子独立完成的事。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陷入一个误区,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做不好。而当孩子真的做不好时,我们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不行,我们必须帮忙,在背后为他们助力。最后导致我们和孩子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陷阱:
孩子自制力差→缺乏自驱力→家长督促管教→孩子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依然没有改变
然而,家长管教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也许在孩子小学阶段管用,可当孩子逐渐长大,认知能力逐渐加强,青春期碰上叛逆期时,我们还能成功地“驾驭”和“掌控”孩子的行为吗?
在这里我提到了“驾驭”和“掌控”,实际上就是想指明夺走孩子自驱力的那股力量来自家长。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焦虑,不是揠苗助长,更不是催促式引导,而是将孩子的自驱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重新掌握自主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动力。
孩子的自驱力一旦消失,行为习惯被打上家长的烙印,时间长了,甚至还会出现“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现象。习得性无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M.E.P.)1967年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家长完全掌控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把他们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好时,孩子“习得性无助”现象只会愈演愈烈。如果父母一味给孩子贴上标签,诸如“你不行”“凡事都解决不了”“啥也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做不好,不想去学习任何东西,会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这种自我意识一旦形成,融入孩子的思维习惯里,那么孩子就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孩子自驱力不足的心理学归因。
父母将一切都规划好了,凡事都走在孩子前面,那孩子还需要思考吗?还需要尝试吗?还需要学习吗?
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内在的动机,吃饭是因为对美食产生吃的欲望,玩游戏可以使自己快乐,和小朋友交流是想要获得友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就是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内在动机,这就好比找到机器上的发条,扭动了发条,机器自然会开始运转。
有了内在动机,孩子就不会排斥独立做事,慢慢地才会养成自主做事的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例如,在生活中,让孩子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让孩子经常帮妈妈收拾屋子,和爸爸一起擦地,用习惯的行为滋养其行动的自驱力,这会增强孩子未来独立做事的驱动力。在学习上,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做作业、整理错题集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难题。因此,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这才是增强孩子自驱力的重要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