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四书五经》是表现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核心载体,其所传承下来的千古名篇,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直至现今也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重要的文献。 “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诗经》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经》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春秋左传》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名《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