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能源安全是保障国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粮食”。当前,国际天然气、电力、油品短缺问题愈演愈烈,全球能源价格飙升,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与此同时,中国处在迈向“双碳”目标关键窗口期。新的背景形势下,如何寻找一条既解决能源安全,又保证“低碳”方向的根本出路?本书作者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应用多学科知识,对全球能源局势演变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对中国能源政策提出了清晰的路径。
|
內容簡介: |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能源贸易频繁,中国能源安全受到全球能源局势的多维冲击。面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局势也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识别全球能源局势的演进特征与趋势,厘清其多维表现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路径,对新时代中国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构筑开放条件下面向中长期的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著作综合政治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跨学科理论,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围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三个学术创新点,从不同视角分析全球能源局势演变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旨在为构建清晰、有效的中国能源战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提供研究参考。
全书共分为七章。作品特色:本著作准确把握了当前能源局势的关键变量,厘清了不同变量下能源局势的主要特征表现与影响机制,利用全球一般均衡模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脉冲响应等多种模型与方法,识别多维变量对中国能源供给、能源贸易、能源转型等多尺度能源安全指标的量化影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发展新路径。
|
關於作者: |
胡晓晓,河北张家口人,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现为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管理。承担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项研究课题,在SSCI、CSSCI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CSSCI期刊审稿专家。
|
目錄:
|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002
1.1.1 研究背景/ 002
1.1.2 研究问题/ 013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016
1.2.1 研究目的/ 016
1.2.2 研究意义/ 017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18
1.3.1 研究内容/ 018
1.3.2 研究方法/ 019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021
1.5 主要创新/ 024
第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026
2.1.1 能源地缘政治理论/ 027
2.1.2 能源安全理论/ 031
2.1.3 国际关系理论/ 034
2.1.4 国际贸易理论/ 037
2.1.5 可持续发展理论/ 040
2.2 文献综述/ 043 2.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043
2.2.2 能源局势形成与演变原因研究/ 050
2.2.3 能源局势构成与表现研究/ 052
2.2.4 能源局势演变对能源安全的影响研究/ 058
2.2.5 文献评述/ 065
2.3 本章小结/ 067
第3 章 全球能源局势演变对中国能源安全影响的分析框架
3.1 全球能源局势演变的影响因素/ 070
3.1.1 政治因素/ 071
3.1.2 技术因素/ 072
3.1.3 经济因素/ 074
3.1.4 环境因素/ 075
3.2 全球能源局势演变的关键变量和主要特征/ 076
3.2.1 影响全球能源局势演变的关键变量/ 077
3.2.2 当前全球能源局势演变的主要特征/ 078
3.3 全球能源局势演变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路径和结果推演/ 082
3.3.1 影响路径分析/ 082
3.3.2 影响结果推演/ 084
3.4 全球能源局势演变对中国能源安全影响的基本假说/ 088
3.5 本章小结/ 090
第4 章 化石能源竞争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以美伊冲突为例
4.1 美伊冲突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机制分析/ 096
4.2 模型设置和情景设计/ 099
4.2.1 GTAP-E 模型/ 099 4.2.2 数据来源和闭合/ 101
4.2.3 政策的场景/ 101
4.3 模拟结果/ 103
4.3.1 美伊冲突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103
4.3.2 美伊冲突对中国能源进口贸易网络的影响/ 108
4.3.3 美伊冲突对中国非能源部门的影响/ 113
4.3.4 美伊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14
4.4 本章小结/ 117
第5 章 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研究
——基于隐含能源流动视角
5.1 美国页岩油革命整体情况概述/ 122
5.2 美国页岩油革命影响隐含能源安全的理论机制/ 124
5.3 方法框架与数据来源/ 128
5.3.1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128
5.3.2 页岩油革命引致的隐含能源消耗核算模型/ 130
5.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33
5.4 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效果分析/ 135
5.4.1 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中国隐含能源消耗影响效果分析/ 135
5.4.2 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中美隐含能源流动影响效果分析/ 142
5.4.3 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中国与世界各国隐含能源流动影响效果分析/ 153
5.5 本章小结/ 157 第6 章 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6.1 碳中和目标约束下中国能源安全指标体系构建/ 162
6.2 可再生能源冲击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机制/ 167
6.3 数据及方法/ 170
6.3.1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170
6.3.2 描述性统计/ 171
6.3.3 模型方法/ 174
6.4 能源安全维度指数测算/ 178
6.5 结果分析/ 180
6.5.1 能源消费安全脉冲响应分析/ 181
6.5.2 能源供应安全脉冲响应分析/ 185
6.5.3 能源环境安全脉冲响应分析/ 188
6.5.4 总体能源安全脉冲响应分析/ 190
6.6 本章小结/ 194
第7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198
7.2 政策建议/ 202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204
参考文献/ 205
附表/ 218
|
內容試閱:
|
前言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能源贸易频繁,能源安全受到国际能源局势的深度影响。面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进程进入加速阶段。识别全球能源局势的演变特征与趋势,厘清其多维表现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路径,测度不同能源局势表现形式对能源安全的影响效应,对新时代中国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构筑开放条件下面向中长期的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综合政治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跨学科理论,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不同视角分析全球能源进程下中国能源安全受到的影响。主要聚焦能源冲突通过“多元博弈—能源网络—经济关联”的传导效应对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美国的能源角色转变和地位提升对中国隐含能源安全的冲击、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全球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部署的“供给—需求”双重冲击对中国综合能源安全的多维影响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选取全球能源进程中的典型事实,结合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归纳围绕“全球主要国家围绕能源转型而进行的国家战略利益布局再调整”这一逻辑主线形成的能源局势演变特征,厘清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结果。第二,立足当前能源进程中的化石能源生产竞争激烈的演变特征,分析竞争格局下国际能源冲突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选取美伊冲突作为研究案例,从能源局势中核心国家战略利益角度假设可能出现的冲突演变情景,利用全球一般均衡模型评估美伊冲突通过全球能源贸易对非直接参与国(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第三,根据当前全球化石能源生产重心重组的能源进程特征,基于隐含能源国际流动视角评估美国页岩油革命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利用EMIIO-MRIO模型揭示能源局势中的石油供给重心转移通过国际能源贸易网络对隐含能源安全的影响。第四,构建碳中和目标约束下包含能源供应、消费及环境三重维度的新型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国际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需求冲击对中国能源安全多维度的异质性影响及其持续时间,探讨碳中和目标对中国能源安全的长期性影响及发展趋势。本书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呈现了能源进程中国家能源竞争与合作、能源贸易中表观与隐含流动、国家能源博弈中主体与客体多类状态下中国能源安全可能受到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包括:(1)全球能源进程呈现出复杂性,并对中国能源安全造成多维度影响。在能源转型和全球能源供需重心转移双重变量的影响下,当前全球能源进程具有三种表现:化石能源生产重心重组、化石能源生产竞争和可再生能源全球部署,并分别通过全球能源贸易、隐含能源流动和能源结构调整三种路径影响中国能源安全,从化石能源贸易与供给安全、隐含化石能源依赖和整体能源安全三方面影响中国能源安全。(2)当前能源转型进程中,化石能源资产面临被大量搁浅的风险,引发了化石能源生产国对剩余潜在的化石能源利益追逐和局势冲突的发生,进而导致全球能源供应不稳定和价格波动,并威胁到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和经济增长。本书选取美国和伊朗自2018年以来发生的政治冲突作为研究案例,结果表明: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威胁,但其负面影响相对有限,石油供应和GDP分别减少了1.033%和0.047%。如果其他波斯湾国家的闲置石油产能被利用,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将从伊朗转移至其他波斯湾国家,同时上述影响将被极大缓解,GDP仅减少0.024%。然而,一旦霍尔木兹海峡的能源运输被扰乱,全球能源贸易将受到剧烈冲击,中国能源的生产、贸易和供应也将出现大幅波动。这一结论对当前俄乌冲突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等事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有重要启示意义。(3)页岩油气的开发改变了全球化石能源供应格局,并通过隐含能源流动影响到中国能源产业的供应和消费。页岩油气的利用,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生产中心位置和能源权利的空间分布,并通过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影响国家之间隐含能源流动的依赖性和多样性。从依赖性来看,美国页岩油革命导致中国生产侧隐含能源和消费侧隐含能源对外依赖程度变高,尤其是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家的隐含能源出口依赖;从多样性来看,中国向美国隐含能源进口占消费侧能源消耗比值稳定在92%左右,集中度极高。这表明页岩油革命后中国直接进口美国的石油增幅有限,但隐含能源进口大幅增加且从顺差变为逆差,隐含能源安全风险陡升,并进一步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4)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大规模部署对未来中国能源安全产生多维度的影响。在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国际可再生能源供给结构转变对中国能源安全有着短期的正面影响。其中,国际可再生能源生产冲击在短期内会小幅提升中国总体能源安全,而需求冲击则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效果,且生产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超过5年)。从供应安全来看,国际可再生能源生产冲击减少了中国12.6%的能源贸易,而需求冲击增加了15%的能源生产弹性;从消费安全来看,国际可再生能源生产冲击降低了中国102.6%的原油价格波动,需求冲击则增加了279.5%的原油价格波动;从环境安全来看,国际可再生能源生产冲击增加了中国14.9%的清洁能源占比,而需求冲击的影响则为19.1%;此外,相较于总体能源安全,细分指标受到的冲击持续时间普遍更长,部分指标如外汇储备和原油对外依存度等受到的影响可超过20年。基于上述结论,本书的对策建议如下:第一,实时追踪化石能源局势事件动态演变,建立化石能源安全风险长效预警机制,从进口、投资、生产、储备多个维度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第二,搭建能源贸易网络合作体系,建立互信互惠的能源贸易伙伴关系,构筑新型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提高能源贸易话语权和能源市场主导地位。第三,通过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经济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避免隐含能源流动在地理空间和支柱产业的过度集中。第四,注重技术提高对能源发展的重要性。针对能源开采、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展开技术研发,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力度和能源效率,推进非化石能源使用和消费。第五,长期来看,有序推进能源替代转型,协调短期能源安全和中长期能源安全的关系,稳步推动化石能源的低碳转型和市场退出,合理安排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和替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