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提出了“行为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是人之善性与善行的关系,并以促进知行合一为研究目标。本书采用情境实验方法,通过15个实验和2个跨实验元分析,探究了人们的道德判断(善性)与道德行为选择(善行)之间的差异,并系统检验了认知失调行动模型对这种差异的解释,从而为行为伦理学提供了基本理论解释框架。研究证据表明,当存在着多种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时,人们为了协调不同伦理原则的要求,会在行动上偏离判断上的方向,形成知行不一的表现。这为人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内外不一致表现,提供了一个基于认知协调行动模型的新视角,也为未来的行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示范。
|
關於作者: |
刘传军,1988年生,男,四川仁寿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系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哲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行为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具身认知等,在《心理学报》、PsychologyofReligionandSpirituality、AdolescentResearch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BehavioralSciences客座编辑和Europe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专家。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主持已结题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5项。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西南四省(贵川云桂)心理学界第一次心理学与教育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
|
目錄:
|
第一章 行为伦理学:从善性到善行的视角融合
第一节 行为伦理学研究的视角融合
第二节 行为伦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行为伦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失调与协调:行为伦理学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认知失调行动模型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认知失调行动模型的内涵
第三节 认知失调行动模型作为行为伦理学的基本解释框架
第四节 道德双加工理论作为行为伦理学的备择解释框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追问与建构:作为独立学科领域的行为伦理学
第一节 作为独立学科领域的行为伦理学
第二节 行为伦理学的初探:本书的研究问题
第三节 行为伦理学的初探:本书的研究框架与假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觉与理性:善性与善行的认知加工比较
第一节 预实验1 经典两难材料的本土道德相关性检验
第二节 实验1 使用传统两难法探究直觉与理性状态下的知行差异
第三节 预实验2 组合情境材料的本土道德相关性检验
第四节 实验2 使用组合情境法探究直觉与理性状态下的知行差异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冲突与和解:善性与善行失致的内在机理
第一节 实验3 善性与善行失致的现象探析
第二节 实验4 善性与善行失致的内在原因探析
第三节 实验5 善性与善行失致的内在原因再探
第四节 实验6 在非实验室环境中对实验3进行概念性重复
第五节 实验7 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实验3进行概念性重复
第六节 实验8 在实验室环境中对实验4进行概念性重复
第七节 实验9 在网络环境中对实验4进行概念性重复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锚定与调整:从善性到善行的认知协调过程
第一节 实验10 道德原则相冲突与相协调时的决策调整
第二节 实验11 行为选择视角与判断视角之间的决策调整对比
第三节 元分析1 善性与善行失致现象及其原因的跨实验稳定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反思与整合:善性与善行的统一如何实现
第一节 预实验3 新经典两难材料的本土道德相关性检验
第二节 实验12 以结果为决策目标能否实现知行合一?
第三节 实验13 双加工下以结果为决策目标能否实现知行合一?
第四节 实验14 以规范为决策目标能否实现知行合一?
第五节 实验15 双加工下以规范为决策目标能否实现知行合一?
第六节 元分析2 对规范的反思可以促进知行合一?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深化与探讨:善性与善行的认知协调过程
第一节 本书研究工作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道德知行合一的认知协调过程
第三节 本书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发展与展望:行为伦理学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