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作者刘利平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时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底本,经反复推敲修订,重新集结而成,研究主体是山水画中的水,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山水并称,但其实从古至今对水的研究都是很薄弱的,研究旨在填补这一学术空白。全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生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哲学逻辑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水的物象形态、审美风格及创作技法进行了全景且深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山水画“基本只有水元素,几乎没有水主题”的结论,既总结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就,也指出了其缺失。作者致力于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广阔的学术视角,分别从文字学、文学和哲学等角度,凭此深入到民族精神文化的根本层面,并结合作者本人的创作实践,试图为山水画的创新找到新的方向,扩展和丰富传统山水画的内涵,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
內容簡介: |
无论是古代山水画的学术研究,还是创作实践,基本是将“山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述和处理的,这有其不言而喻的合理性,可是,它是否也在另一方面对我们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某种遮蔽和束缚呢?这是本研究的问题出发点。 当我们对古代山水画进行整体审视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基本只有水元素,几乎没有水主题。针对这一现象的总结反思,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依据论题的逻辑,本文对中国山水画的发生,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哲学逻辑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由于本文的论述重点是水这一元素,因此,本文还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水的物象形态、审美风格及创作技法进行了全景且深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基本只有水元素,几乎没有水主题”的结论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发生逻辑,本文采取了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分别从文字学、文学和哲学等角度,凭此深入到民族精神文化的根本层面。这样广阔的学术视角,有助于本文的研究工作揭示一些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建立了有关水元素的分析思路与框架,涉及水的物象形态、审美风格和创作技法三个方面。这是通过对古代山水画史上近四百余幅作品进行了研读后,总结出来的。同时,本文还总结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就,也指出了其缺失。 依据上述思路与框架,结合本人的创作实践,本文试图为山水画的创新找到新的方向,既要重拾“师造化”的古老传统,也要借鉴域外画史上的成果,不断挖掘水的物象形态,创新水的创作技法,丰富水的审美风格。 倡导水主题的意义,一是丰富传统山水画的表现力;二是打破传统山水画程式化的笔墨语言,将创作从这僵化的成法所形成的遮蔽和束缚状态中解放出来。 本文的思想落脚点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希望能够出现更多的水主题现象,从而扩展和丰富传统山水画的内涵。
|
關於作者: |
刘利平,字木铎,逸铎斋主人,号清园逸铎。现在清华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合作导师陈辉教授;2020年12月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2020年6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毕业,博士论文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姚鸣京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13年担任著名演员及导演张国立亲自导演的大型连续剧《原乡》的海报创作,并在中央电视台CCTV1黄金时段播出,其同名作品《原乡》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要代表作品《智者乐水系列》《思语系列》等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国家级重要展览;作品在北京 、上海、广州 、深圳、新加坡等地以及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天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重要美术馆展出;多次举办个展、参加联展及国内外重要学术论坛。2019年论文《中国古代画论论述方式研究》入选2019亚洲国际文化艺术论坛及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扬州(入会资格)。
|
目錄:
|
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第二节已有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节本书结构安排
第一章从山水画的产生到山水画中的水元素
第一节中国人的自然意识
第二节中国人山水精神的构建
第三节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元素
第二章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况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中国古代山水画之水的物象形态和审美风格
第一节古代画论中的审美形态语言学
第二节江海: 浩渺、淡逸、豪放、神妙等
第三节河湖: 浩渺、疏放、超逸、空灵等
第四节池潭: 空旷、娴静、高古、清幽等
第五节溪泉: 激荡、幽邃、清寂、曲蜿等
第六节瀑布: 奔放、刚健、苍郁、幽深等
第七节雪水: 黯淡、玄溟、萧寒、孤寂等
第四章中国山水画之水的传统创作技法
第一节中国山水画中章法空间布局
第二节作为独特艺术语言的笔、墨、水
第三节设色法及其创作实践
第五章缺失与启示: 古代山水画之水的新创发
第一节中国古代山水画之水的角度的缺失
第二节近现代画家的创新探索
第三节重建山水新经验与水的创作新方向
第六章结论
后记
关于图片版权的声明·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与哲学基础及人文审美思想的境界。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我两忘与情景交融到注重修为与生命阅历的构建积累,从观山听泉、卧居游历到注重生命感悟与以道观象的艺术升华,皆反映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指向,承载着山水画的核心内涵以及由内向外的厚德载物之思想深度。本研究以水元素的生发与山壑形成的整体气象这一生态为主题,深入探究了水元素与水主题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异同性与关联性,确立了水作为画面的主题来探讨的创新意识,而这一探究在以往的艺术理论研究中是被忽视的部分。
本研究重点以水元素与水主题展开分析,对水的物理形态、象征形态、论水诗赋、虚象空白的风格趋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证; 对不同朝代近400幅山水画进行了比对研究,从图像学的角度充分考证了古代山水画的历史脉络、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 梳理出有关水元素所形成的自然形态、审美格调、创作技法相统一的整体思路,阐释了传统山水画中水的多样性、丰富性、整体性及所反映出的水之境的审美范畴,拓展了对水之形态的物理性向意象性提升的审美范式; 总结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就,也辨析了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山与水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山石厚重凝固为实象,水则轻盈流动成虚象。山似进,水似退。实象突出醒目,先于水域而彰显; 虚象后退弱化,后于山形而相依。以虚衬实,以实映虚。有山则朴,有水则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不可分离。若以人之性格不同划分,可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彼此性情各异故寄托于山水间,游离于万物中。
刘利平作为一位青年学者,在注重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研究的同时,能很好地结合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针对山水画中水的表现内涵,展开了有针对性、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探索。其意义在于丰富和扩展当代中国画有关水元素表现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对水主题学理性的深入研究。本书对中国山水画的新格体的构建有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价值。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壬寅惊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