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生动、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了抗日名将郑洞国的多彩人生,以及他所生活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收录郑洞国将军各个人生阶段五百余帧珍贵历史图片及历史档案资料,此次修订,增加近百幅珍贵历史照片,部分老照片系首次面世全面、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示一代抗日名将郑洞国的成长历程、作战印记、思想转变及爱国情操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再现精彩纷呈的历史瞬间,令读者走进传主传奇奋斗的人生世界郑洞国将军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最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
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教育下,他完成了从爱国主义者到社会主义者的转变。1979年10月,他在民革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直至生命终结
|
內容簡介: |
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最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他从此获得政治上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洞国将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直至生命终结。
|
關於作者: |
郑建邦 1957年1月生,湖南石门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曾整理其祖父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著有《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与章戈合著《黄埔忠魂——郑洞国传》,主持编辑《邓小平论祖国统一》,主编《长城与抗战》、图文故事集《台湾记忆》、征文集《情系海峡,缘结两岸》,担任过《论“台独”》《再论“台独”》《台湾前途与“一国两制”》《民革祖统工作读本》等书的策划和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胡耀平 1959年生,湖北麻城人,1978年入伍。毕业于原北京军区军医学校,任原北京军区联勤部门诊部主管技师。曾参与整理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与郑建邦共同著有《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
|
目錄:
|
序 言
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
第一章 投奔黄埔
第二章 东征北伐
第三章 宁汉对立和二期北伐
第四章 讨桂、讨冯、讨唐战争
第五章 中原大战
第六章 平定石友三叛乱及宁粤对立
第七章 进攻鄂豫皖苏区
第八章 长城抗战
第九章 江西“剿共”和西安事变
第十章 浴血保定城
第十一章 徐州会战
第十二章 武汉会战和长沙文夕大火
第十三章 血战昆仑关
第十四章 扼守长江
第十五章 受命赴印
第十六章 缅甸战争的缘起和兰姆珈训练营地
第十七章 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之役
第十八章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里
第十九章 卷入东北内战
第二十章 首战四平街
第二十一章 再战四平街
第二十二章 陈诚到东北后的“杰作”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内在东北撤守战略上的纷争
第二十四章 困守长春的煎熬
第二十五章 兵败卸甲 走向光明
第二十六章 参加新中国建设
第二十七章 家庭生活
第二十八章 身后哀荣
郑洞国将军年谱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我国抗日名将、著名爱国人士郑洞国将军的传记《郑洞国传》一书将由团结出版社付印出版,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本书的主人公郑洞国将军,在20世纪初的大革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也几度卷入国共内战,曾是国民党军队中声名赫赫的高级将领。1948年,他奉命率领十万国民党军队困守东北名城长春,后兵败卸甲,退出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教育下,特别是在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郑洞国将军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成了从爱国主义者到社会主义者的转变,穷尽后半生的生命时光,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以爱国始,以爱国终,是郑洞国将军一生的夙愿,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郑洞国将军的前半生,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
由于立志救国,郑洞国将军毅然放弃在长沙商专(今湖南大学前身——作者注)的学业,费尽周折赶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由于军校报名期已过,他只好顶用湖南同乡黄鳌的名字通过考试,成为黄埔军校历史上一名用冒名顶替方式考进去的学生。
虽然郑洞国将军在黄埔军校仅仅学习了七个月,却使他的思想得到深刻的革命洗礼,也接受到当时中国的军事教育和训练。终其一生,“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都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灵魂深处。
在那个沸腾的革命时代,刚一走出军校的郑洞国将军就经历了战争的严酷考验,他先后参加了东征和北伐,在激烈的战斗中无数次与死神擦身而过,也得以在黄埔学生军中崭露头角。
期间突出的一次,是次东征攻打淡水城时,郑洞国将军报名参加“奋勇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云梯而上,率先登城。北伐时他参加东路军作战,在永定、松口诸役中奋勇争先,战功卓著。由于思想进步,作战勇敢,郑洞国将军一出军校校门便先后担任连党代表、营党代表、营长、团长等军职,那时的他还不满 24 岁。
1933 年春,日本法西斯军队侵入热河,进犯长城各口。时任中央军第17 军 2 师 4 旅旅长的郑洞国将军率部参加长城抗战,与装备、训练、兵力均占优势的日军血战两月余。在战斗危急的时刻,他亲自率领身边的特务排冲锋,巩固住岌岌可危的阵地。
长城抗战一役,使郑洞国将军成为我国早投身抗日战争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洞国将军南北征战,纵横驰骋,几乎无役不从,先后参加了津浦路北段的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并扼守长江防线两年多之久。 1943年春,他奉派去印度担任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协助美国史迪威将军(后为美国索尔登将军——作者注) ,反攻缅北,重创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正是在艰苦卓绝、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身经百战的郑洞国将军才逐渐锤炼成一代抗日名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郑洞国将军于抗战后期在印缅地区先后担任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是他戎马生涯中十分特殊的一段经历。
由于蒋介石与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之间矛盾重重,郑洞国将军作为中国将领,自然受到史迪威等美军将领的猜忌和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他既要处理好与美英盟军的关系,维护中美英盟国间共同对日作战的大局,又要勇于捍卫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同时还要妥善维系中国驻印军内部的团结,任务无疑是极为艰难的。
据郑洞国将军当时的作战参谋、后来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回忆,即便是性情温和、处事稳重的郑洞国将军也忍受不了美国人的霸凌,曾两度请调回国,都被蒋介石强令阻止了。他只得忍辱负重地工作下去,终以自己的敦厚真诚和卓越军事才干赢得了史迪威将军的信任和孙立人、廖耀湘等部属们的拥戴。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熟悉的史迪威将军曾当面称赞郑洞国将军“是一位标准的中国军人”,晚年幽居台湾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则将郑洞国将军视为毕生敬爱的两位长官之一。
在围攻缅北重镇密支那的战斗中,由于美军将领指挥失误,导致战役旷日持久,部队伤亡惨重,史迪威将军接连撤换了三任美军指挥官也无济于事,后派郑洞国将军到火线上统一指挥作战。他不惧危险,亲自到距敌人不到五十米的前沿阵地上侦察敌情,并与中国驻印军第50师师长潘裕昆等中国将领们反复研讨,后决定采用陆空协同轰炸,地面掘进突击并举的战术,一举全歼了顽强固守、垂死挣扎的密支那日军。
中国驻印军在印缅地区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部分,意义十分重大。这其中郑洞国将军在维系印缅反法西斯盟军之间的团结,以及中国驻印军内部的和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应该是很重要的,可惜战后国内外史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评价,老实讲这是很不公平的。
由于国共政治斗争,身为蒋介石亲信学生和将领的郑洞国将军也几度卷入国共内战,直到 1948 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放下武器,走向光明。
从郑洞国将军的人生经历上看,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大革命时期,思想是十分进步的,以至至今有些历史资料还认为他当时是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郑洞国将军在痛苦和迷惘中与曾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自己也因与共产党人过于亲近而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在军队中多年得不到重用。
在国民党阵营中,尽管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郑洞国将军算是比较注重个人操守的人,对于发动骨肉相残的国共内战也并不热心,但基于他当时的政治立场,尤其是出于对蒋介石的愚忠和他看重的军人“职守”,一旦卷入其间,也就身不由己了。特别是在抗战胜利后的东北内战期间,他于1946年春和1947年夏指挥的两次四平街攻防战,以及1948年顽固地长期困守长春,都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痛苦和灾难,这些固然主要应由国民党统治集团负责,但郑洞国将军作为直接的责任者,后来对此还是很痛悔的。
放在中国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上看,郑洞国将军或许是那时一个社会群体的缩影。作为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中国军人,他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他一生历经无数凶险战阵,与北洋军阀等新旧军阀血战过,与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军队血战过,自己在国民党官场中努力洁身自好,并为维系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竭尽忠诚,终却一败涂地了。严酷的现实让他认识到,严重背离了孙中山先生遗教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无可救药,自己的祖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当年孙中山先生的宏愿,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洞国将军遵照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教诲,努力学习,认真改造世界观。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以及陈赓、肖劲光、肖华将军等亲自做郑洞国将军的工作,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积极转变政治立场,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主席也请郑洞国将军到自己家中吃饭,与他交流如何以人民为师,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心得体会。
多少年后,郑洞国将军还记得在家中做客的一个细节:他来到家中,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大家刚一坐定,就操着浓厚的湖南乡音诙谐地笑道:“郑洞国,郑洞国,你的名字好响亮呦!”引得人们一片欢笑声。接着问他吸不吸烟,烟瘾很大的郑洞国将军虽然有些拘谨,还是顺手在茶几上的香烟罐里取了一支,十分敏捷地擦着一根火柴,欠起身帮他点燃了香烟。这样一个很不经意的动作,却让郑洞国将军大为感慨。他在国民党里搞了二十几年,达官贵人见得多了,真没有想到像这样一位被亿万中国人民敬仰和爱戴的领袖,却如此平易近人,毫无官架子,自己不亲身接触是不会知道的。
“共产党与国民党就是不同呀!”郑洞国将军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叹。
郑洞国将军的后半生,“择善而固执之”。尽管我们的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也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他始终坚定如一,全身心地跟着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心力,直到生命后一息。
临终前,郑洞国将军对家人表示:“我曾是个军人,对生死看得很淡。你们要好好生活,不要为我难过。我现在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有看到国家统一。一旦国家实现了统一,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
“专儒将名逾五十载”。郑洞国将军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为人忠厚诚实,淡泊名利,无论在新旧社会都有良好口碑。黄仁宇先生在其回忆录《黄河青山》一书中曾这样形容自己昔日的老长官:“他(指郑洞国将军——作者注)在中国将领之间以谦逊知名,他从不曾邀功,听任长官和同僚制定游戏规则。他对部下很是慷慨,放手让他们行事,总是替他们说话。”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将军以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对日作战的辉煌战绩,颇受蒋介石青睐,曾有意委任他为侍从室侍卫长。对这个国民党军队将领们趋之若鹜的职位,他却坚辞不受。原因很简单,他知道性情暴戾的蒋介石经常在盛怒之下辱骂甚至责打身边部属,注重自身尊严的他可不愿意为了飞黄腾达而受辱。此前在国民党“六大”上,郑洞国将军当选为中央候补执委,但他也从不涉足国民党的官场政治和派系倾轧。负责解放东北名城长春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对他的评价是:“郑洞国是一位正统的军人。”
据说辽沈战役期间,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讨论长春解放事宜时,一致决定力争和平解决。其中除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考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洞国为人老实,政治上不坏”。周恩来同志为此还以黄埔师生之谊,专门给他写信,劝其起义投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郑洞国将军都能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蔚然有长者之风,深受党内外同志的尊重和好评。特别是“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却能顶住压力,坚拒为贺龙元帅和海军副参谋长张学思等同志的所谓“专案组”作伪证。他经历的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郑洞国将军有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就是不管什么情况,也绝不诬陷好人。大凡经历过那段人妖颠倒岁月的人们都知道,好人被诬陷恰恰是十年“文革”的突出悲剧!在国家政治生活严重失序的时期,要坚守住不诬陷好人这个做人的底线,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做到的。郑洞国将军的为人,充分体现了一位正直的爱国人士的高尚品格。
郑洞国将军逝世后,党和政府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和肯定。海峡对岸也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当时的两岸关系情势下,这在台湾岛内还是一件十分罕见的事情。
的确,郑洞国将军不仅是位具有强烈忧国忧民思想意识的爱国者,也是一位注重品格修身、讲求做人私德的仁者。在中国近现代将星如云的黄埔军校师生中,他之所以赢得人们的持续关注和尊敬,除了其在国民党军队中曾有的显要地位和抗战中的赫赫战功,他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我们在本书中所努力做的,就是力图在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全面、生动、客观地展示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不平凡一生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今人及后代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倘能如此,则是我们的期许了。
限于我们的水平、能力,本书的缺失、毛病肯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同时,由于历史久远,本书中收录的一些图片效果有些模糊,但鉴于这些历史资料的珍贵性,我们还是不忍放弃,也敬请广大读者朋友给予谅解。
2019 年 7 月 21 日于河北怀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