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河流之齿
》
售價:NT$
270.0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NT$
406.0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NT$
259.0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NT$
302.0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NT$
467.0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NT$
250.0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內容簡介: |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推进,如何防止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为全面探究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发生原因,本书使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现象进行了类型划分,开创性地将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现象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基于对不同类型和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覆盖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各类型的防止路径。本书提出的防止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政策建议不仅有利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维护,而且对于转型期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杜专家,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国家治理、公共政策分析、廉政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北京大学公共治理研究所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项目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复旦公共行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国外理论动态》等期刊发表报告和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1章导论1
第2章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理论争议及可能的出路25
2.1“公共性”的相关理论及争议25
2.2“公共性流失”的相关理论及争议31
2.3争议的可能出路:矩阵模型下类型比较分析39
第3章源头自发类型42
3.1源头自发类型的特征42
3.2源头自发类型典型性案例——《邮政法》修订43
3.3案例分析——政府自利性的视角48
3.4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变化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影响55
第4章源头捕获类型60
4.1源头捕获类型的特征60
4.2源头捕获类型典型性案例——“郭京毅案”62
4.3案例分析65
4.4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影响70
第5章下游自发类型76
5.1下游自发类型特征76
5.2下游自发类型典型性案例——“三网融合”困境78
5.3案例分析——碎片化威权主义的视角87
5.4社会转型期体制变革因素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影响99
第6章下游捕获类型102
6.1下游捕获类型特征102
6.2典型性案例——“郑筱萸案”104
6.3案例分析107
6.4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影响112
第7章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多维度比较及其启示117
7.1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类型比较117
7.2社会转型与政策公共性的互为建构122
7.3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维护路径探讨128
7.4有待深入的公共政策公共性研究142
附录144
附录1访谈人物一览表144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2009年版关于快递业务的规定146
附录3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149
附录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158
参考文献167
|
內容試閱:
|
前言
公共政策是以公权力为依托而产生的,所以它和公权力一样必须具有公共性,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原有制度被打破,而新制度却未建立或完善的情况下,形成了很多规则模糊地带。这使得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某些政策异化为少数部门或个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利益的日益分化,对于公共政策的辩论和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很多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之所以聚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在取得了相当成绩的同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有偏差。这些偏差的存在使得有些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无法得到保障,进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着社会稳定。
为全面探究中国转型期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发生的原因,本书使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现象进行了类型划分。从“政策过程”和“动力来源”两个维度,将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现象划分为“源头自发类型”“源头捕获类型”“下游自发类型”“下游捕获类型”四个类型。针对每个类型的特点,本书试图通过典型性案例研究方法,为每个类型选取对应案例。对选取的对应四个类型的典型性案例——“邮政专营权”争议、“郭京毅案”、“三网融合”困境、“郑筱萸案”,分别从与公共选择理论相关的政府自利性、政府俘获理论、“碎片化威权”、寻租理论四个视角进行了解读,并在解读过程中发现了现有理论的解释存在不足。之后,本书将社会转型这个动态因素引入对案例发生原因的讨论,从而说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转型滞后对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影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对四个类型及案例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社会转型期因旧制度未消解、新制度未确立而出现的空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