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1.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編輯推薦: |
本项目策划于2021年4月。20世纪80年代以降,冯天瑜先生于文化史研究领域开启风气,贡献殊伟,曾撰著文化通史、文化断代史多种,影响深远。多年来,冯先生覃思研精,笔耕不辍,于文化史研究理论问题、方法学问题以及众多前沿问题多有深入研讨,长篇短论,均有独到创见,并其以解答“何谓文明”这一重要理论问题。今次将历年来冯先生有关论作进行系统分类结集,并首次收入近年新作二十余篇,具体包括盛世危言、文化生态、制度考辨、学人剪影、学思回眸六部分,涉及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制度文化的古今沿革、文化生态的现实危机等诸多领域,所收录文章代表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筚路蓝缕和深沉思索,其中多篇为冯先生在“庚子大疫”期间对当下文明与生态问题的忧思和探讨。
|
內容簡介: |
本项目是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先生数十年来秉持史实基础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研究大境界,抚今追昔,关注当下,前瞻中国社会,观照文明生态,专精覃思人类文化之元问题“何为文明”的最新系统性学理性的代表性成果。涉及冯先生在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制度文化的古今沿革、文化生态的现实危机等领域众多前沿问题的深沉思索和深入研究,长篇短论创见深刻独到,是一部资深学者关切理论与现实的文化忧思录。冯天瑜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文化史研究,并长期思辨“何谓文明”这一人类文化之“元问题”。近年来,冯先生更为侧重于“制度文化”与“生态文化”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探索,本项目除了编纂整理冯先生早年有关文化史、文化关键词及治学方法论的研究论著之外,亦侧重关注“制度文化”与“生态文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能够代表他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深入思考。
|
關於作者: |
冯天瑜(1942-),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札记》、《“封建”考论》、《辛亥首义史》、《张之洞评传》、《中国文化生成史》等,结集《冯天瑜文存》(20卷)陆。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图书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作者奖、汤用彤学术奖、出版政府奖等。
|
目錄:
|
第一章关键词1
·一、中国3
·二、中华民族7
·三、人文13
·四、文化·文明16
·五、前文明·诸文明·世界文明23
·六、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24
·七、文化力·文化史30
·八、学术48
·九、智慧与智力54
·十、“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冯天瑜祖慰对话59
第二章盛世危言73
·一、文明进展:一柄善恶并举、苦乐同行的双刃剑75
·二、文明病初诊断76
·三、东方智慧与文明病疗治80
·四、对东亚智慧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85
·五、剪不断,理还乱
——从梁启超对中华文明两极评断说开去88
·六、张之洞《劝学篇》的文明观94
·七、“中国世纪”说应当缓议98
第三章文化生态107
·一、疫中意外发现109
·二、抗疫之际议“生态”110
·三、“上医医国”与“商贾救亡”112
·四、古今中外三位商人的启示119
·五、“采风”与“诗谏”124
·六、自然与人文双优的长江文明130
·七、长江文明馆献辞145
·八、中华文化的地域分野148
目录文明思辨录第四章学海探航157
·一、义理、考据、辞章159
·二、考古与多重证据164
·三、辨伪与证真168
·四、古今与中西170
·五、回复与前进172
·六、由词通道174
·七、临文必敬论古必恕181
·八、爱国主义的文野之辨——魏源《海国图志》读后182
·九、民主理念内在根源考辨
——以《明夷待访录》为例186
·十、帝制时期的中国并非“封建社会”192
·十一、周制与秦制:传统中国的两种政制类型193
·十二、与李慎之、唐德刚、谷川道雄三先生议“封建”203
第五章学人剪影213
·一、近世鄂东人文兴盛原因探略215
·二、楚国以为宝——王葆心先生的方志学贡献218
·三、徐行可先生捐藏祭221
·四、张舜徽先生二三事223
·五、永远的老水手——诗人曾卓祭225
·六、呼唤“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
的汤一介先生227
·七、送密老远行229
·八、白水田护书231
·九、仁智楷范:朱祖延先生233
·十、尽瘁辛亥首义史的贺觉非先生234
·十一、张正明先生与楚文化研究239
第六章学思回眸241
·一、从泛览群籍到攻读经典:庭教记略243
·二、随慈母“住读”省图书馆八年追思246
·三、高中忆旧253
·四、20世纪70年代心路历程256
·五、“看家书”266
·六、“预流”与“不入流”267
·七、“一慢、二快、三慢”270
·八、未成文的家训271
|
內容試閱:
|
历史学研究工作,不仅应局限于搜集史料、还原史实这类技术性工作。昔人有史意、史识、史学、史法诸说,立足于史实基础而“通古今之变”,得出方法论乃至于规律性的启示,是史学研究的大境界,冯天瑜先生数十年来的文化史研究在这些方面有杰出贡献,并抚今追昔,关注当下,并于当下出发,对中国社会进行前瞻,此当其“文明思辨”之宗旨。
《文明思辨录》一书近四十万言,分关键词、盛世危言、文化生态、学海探航、学人剪影、学思回眸六部分,涉及领域有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制度文化的古今沿革、文化生态的现实危机等诸多领域,所收录文章,代表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筚路蓝缕和深沉思索。2013年作者出版的《中国文化生成史》“结语”部分,冯天瑜先生列出了十项问题,谓之“文化前瞻”,包括中国富强和民主尚在进行时、“中国世纪”应当缓议、逾越“中等收入陷阱”、超克人口-资源失衡瓶颈、跻身“核心创新国”、惩贪治腐、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防止族群撕裂、提升民国精神、开展文明对话等。这些问题都是他晚年一再强调的学术切入点。应该说,《文明思辨录》的主题线索,正是延续这十项问题而来,是近十年来作者不断研精覃思的最新成果。
如著中有关“制度文化”的探讨,冯天瑜认为,“周制与秦制”是中国古代史上长期互渗、互动的两种国家制度,儒家和法家的学说是这两种国家制度的思想基础。而且“三千年周制与两千多年秦制未成明日黄花,若干变异着的要素仍与吾辈共生同行。” 此前,作者曾在《“封建”考论》(2006)《中国文化生成史》(2013)等著作中已略涉此题,本书中收录的有关文章,论述更为系统,并超越了学术界某些“非此即彼”的认识局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