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內容簡介: |
对桑塔格来说,“最后的知识分子”的荣誉应该属于本雅明。《在土星的标志下》的末尾有一段令人十分动容的话,它不仅标志着一个个体存在于世的使命,更标志了知识分子时代的终结。这段话也是桑塔格一生的基调,她写道:在末日审判时,这位最后的知识分子——现代文化具有土星气质的英雄,带着他的残篇断简、他睥睨一切的神色、他的沉思,还有他那无法克服的忧郁和俯视的目光——会解释说,他占据许多“立场”,并会以他所能拥有的正义且超人的方式来捍卫精神的生活,直到永远。
|
關於作者: |
作者丹尼尔.施赖伯,德国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1977年,现居柏林。作品多登于德国和瑞士的报刊上,包括《德国时代周报》《哲学杂志》《文学之旅》和《世界艺术》。他是TAZ-日报的专栏作家,出版过艺术和文化散文集。
|
目錄:
|
序 章/001
第1章 一个所谓童年的回忆,1933~1944/004
第2章 发明“苏珊·桑塔格”,1945~1948/019
第3章 学院迷情,1949~1957/030
第4章 巴黎,一段罗曼史,1958~1959/046
第5章 纽约的关系网,1959~1963/058
第6章 坎普,1964/080
第7章 先锋的风格,1965~1967/095
第8章 激进的时髦,1967~1969/113
第9章 镜头背后,1969~1972/126
第10章 半流亡,1972~1975/139
第11章 疾病的王国,1975~1979/157
第12章 最后的知识分子,1980~1983/172
第13章 小型政治,1984~1988/186
第14章 重返魔山,1989~1992/201
第15章 精神的先锋戏剧,1993~1997/216
第16章 生命与死后生命,1998~2001/235
第17章 他人的痛苦,2001~2004/249
致 谢/266
大事年表/268
注 释/273
参考文献/313
人名索引/325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捍卫“不死性”
2001 年,年近七旬的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旧金山图书馆的一次公共演讲中回忆起一段年轻时的往事,她曾在意大利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位同龄学者,当时尚未一夜成名的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在桑塔格面前,这位年轻气盛的语言学教授并未隐藏自己的抱负,他坦言正在准备一本小说,一本绝对的畅销书,并因此而学习大仲马。同样心高气傲的桑塔格心中不免认为这又是一个“盲目自大”的案例,随后艾柯告诉她,这事关人的“不死性(Unsterblichkeit)”,他设想200 年后还会有人从图书馆的书架上取下他的小说来阅读。追叙这段往事时的桑塔格身穿她晚年最爱的深紫色外套,缓缓地倚靠在图书馆的讲台上,微笑着告诉下面的听众,她第二次患了癌症,久站疲乏,但她的微笑却一如往常,倔强又睥睨。
我想,无需艾柯的提醒,桑塔格也明白对于严肃写作来说,“不死性”意味着什么,那是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3000年的被称为“文学”的精神内核,是所有严肃写作者心照不宣的秘密领地。桑塔格终其一生都在捍卫它:她不停地阅读,不停地被吸引,不停地另辟蹊径;她变换角色,变换立场,甚至变换气质;她在许多死去的人身上寻找和重塑写作、文化与审美标准,她通过描绘死去的偶像来讲述自己,以及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埃米尔·齐奥朗(Eˊmil Cioran)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托马斯·曼(Thomas Mann)和温弗里德·格奥尔格·塞巴尔德(Winfried Georg Sebald),这样的清单可以一直罗列下去,或者说,这种无限的清单都是为了有意地拼贴出一个独特的苏珊·桑塔格,以完成她的“苏珊·桑塔格计划(Projekt Susan Sontag)”。
桑塔格写小说,也写散文;但她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