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印度吠檀多哲学的精髓,是在辨喜这里才真正成为全球化以来现代人的精神资源,其根本原因是他的话语之精确、有力,故而此书正合我们的需要。辨喜的思想极为包容、开放,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神圣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即是亲证这种内在的神圣性,人们可以采用瑜伽的道路来实现它,即行动瑜伽、智慧瑜伽、虔信瑜伽、胜王瑜伽。
全书充满了丰沛的思想话语,富有生命伟力,蕴藏哲学力量,引导人们安住于自我,坚立如磐石,最终认识到“无限的自我,才是纯粹快乐的源泉”,是一本让人们活在真实源头的瑜伽秘义。通过本书,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通往“自我知识”的路径,拥有灵性的圆满、心灵的无私与永不言败的意志。
|
內容簡介: |
辨喜是近代著名的瑜伽士和吠檀多哲学传入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一个至大目标,人们可以采用瑜伽的道路来实现它。这些思想贯穿在他的演讲、书信、语录和其他各类著作中,对我们解决当今文明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各种危机不无启发和帮助。本书即为《辨喜全集》中富启发性、具冲击力的语录之汇编,是他核心思想的体现,表达了现代综合性瑜伽的要义,是中国读者深入了解印度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读物。
|
關於作者: |
辨喜,印度近代哲学家,将印度的灵性与西方的唯物主义相结合,是西方吠檀多运动的主要推动者。
|
目錄:
|
目录
导 论 001
第一章 我是谁 013
外壳 013
灵魂,即宇宙自我 015
如果我是神 018
你是无限的 019
湖泊的底部 020
塑造自己的命运 021
基础 023
滴水同辉 024
第二章 人之境遇 027
善与恶的力量 027
民族的福祉 029
人类历史的进程 031
笃行自强 034
第三章 自由的强烈渴望 037
自由 037
唯一的目标 040
普遍的呼声 042
挣脱束缚 044
为自由而战 046
第四章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050
光辉的思想 050
保持平衡 052
否定之否定 055
确保自己的善 057
爱,一视同仁 058
真正的导师 061
第五章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 064
亲证 064
人、水牛和鱼 068
非人格神崇拜 071
如潮奔涌 074
第六章 力求自我发现 078
培养自信心 078
觉醒 081
进路 082
内在神性的事实 085
完美新境界 086
第七章 发人深省的猴子 089
心猿意马 089
执心向内 091
一心不乱 095
第八章 行动,作为自我转化之道 099
积善成德 099
目标和手段 101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我是谁
外壳
我们所看到的人,首先是由肉体构建起来的粗身,这是一层覆盖在最外围的壳;然后是精微身,是由心意(末那)、智慧(菩提)和私我(我慢)构成;在它们的背后,才是人类的真正自我。我们要知道,粗身所具有的所有品质和力量,借由心意而来,而心意,即属于精微身;再次,精微身的力量和光辉,则源自深藏其背后的灵魂。(2:216)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神圣的,都是神。每一个灵魂都是光芒万丈的太阳,只是有时候无明的云层覆盖了它原有的光明。于是,所谓灵魂和灵魂的差异,其实是缘于这些云层的厚薄不同。(4:357)
我们对潜意识是无知的,对超意识也是毫无了解,我们知道的只是意识。如果一个人站起来说“我是一个罪人”,他实际上做了一个不真实的表达,因为他对自己不了解,故无法真实地表述自己。他对人的本质极为无知,对于他自己,也只知道很少很少的部分,因为他的知识仅限于他所能领会的一部分自我。(2:449)
错误往往在于,我们的灵魂是真正不朽的存在,而我们却抓住短促的躯体执意不放。(4:244)
当人们认为自己仅仅是身体,这就是天生的偶像崇拜者。我们是灵,而灵没有形式或形状,灵是无限的、是非物质的。(2:40)
有些人很害怕失去他的个体性。猪要是能够成为神,失去猪的个体性岂不是更好?是的,但是那可怜的猪当时可并不这么想。哪一种状态才是我的个体性呢?当我还是一个婴儿,趴在地板上想要吞下我的拇指时吗?我该为失去那种个体性而感到遗憾吗?五十年后,我会对着当下自己的个体性感到好笑,正如现在的我,看待当初婴儿时候的我的状态一样。请问,我应该保留哪一种个体性呢?(2:467)
母亲、父亲、儿女、妻子、身体、财富等,除了我们的自我,一切都会失去……至高的安定与喜乐恒在自我之中,所有的欲望,于此才得圆满。……这才是我们的灵魂,这才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个体性,唯此,才是完美的状态。(2:468)
灵魂,即宇宙自我
在这个外部的表象世界,充满着有限的事物,我们不可能直接看见和找到无限。无限,必须在无限中寻找,唯一与我们有关的无限性事物,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即每一个人自己的灵魂。此既非身体、也非心意,甚至也非思想,更非我们所认识的周围的世界,此才是无限。这一切的目击者(The Seer),就是人的灵魂,万有都隶属于它。它是人们内在的觉醒者,是无限。我们必须到那里去寻求整个宇宙的无限之原因。只有在无限的灵魂里面,我们才能找到无限。(2:175)
灵魂,非任何物质所构,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它必定是不可毁灭的。出于同样的原因,它必定也无任何起点。所以说,灵魂既无开始,也无结束。(2:428)
世界本无善恶之分,善恶原为一个东西。同一事物善恶若是有分际,那种差别只是程度不同。同一样东西,今天我说它是令人愉悦的,然而在明天我又可能会觉得它是令人厌恶的。火能温暖我们,也能吞噬我们,这不是火的错。因而,灵魂本身是纯净的、完美的。作恶的人自我蒙蔽,他无法认清自己的本质身份。其实,即使在杀人犯身上,纯净的灵魂也是不死的。人们自己的错误是,不但不能表达纯净的灵魂,而且还层层覆盖。不要以为,一个人一旦被杀,他的灵魂也会被杀。灵魂,是永恒的。(2:168)
每一种快乐之后,伴随而来的必是痛苦,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或远或近,却密切相关。灵魂越是趋于高级,其转换的时间越是迅疾。我们真正需要的,既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两者皆使我们忘记自己的本质,两者皆是锁链——一是黑铁打造,一是黄金打造,立在两者之后的,即是阿特曼,我们的真实自我,既非苦也非乐。而所有的生命状态,它们总是在无常与变易之中,但灵魂的本质却是不变的欢喜、平静与安定。我们不必自外获得,因我们内在预先秉有,只要我们把诸种浮渣从生命中清除出去,自可目击它的真实存在。唯有立足于真我的立场,人们才能够对世界生出真爱来。一旦我们站在如此一种高妙的境界,我们就会看清自己的至高本性,才能带着完美的宁静品质,看清这个世界运作的全貌,它的整体框架。(7:11)
但是,正如人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脸,那般完美、独特、清晰,真理也是在人的灵魂当中才闪闪发光。最高的天国,就在我们自己的灵魂中;最该崇拜的神庙,正是人类的灵魂。(2:184)
整个宇宙就是“一”(One)。宇宙中只有一个自我,只有唯一的存在(One Existence)。当这唯一的存在,通过时间、空间与因果这些形式呈现,它便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诸如菩提、精质、粗质,各种各样的精神与物质的形式。其实,宇宙万物就是以各种形式呈现的那个“一”。当它的一小部分进入这个时间、空间和因果的网时,它就拥有了自己独自的面貌;摆脱了这些网,它就是独存的“一”。因此,在吠檀多不二论(Advaita)的哲学中,整个宇宙都是同一个自我,它被称为梵。这同一个自我,当它出现在大宇宙的背后时,就叫作神;当它出现在小宇宙的背后时,它就叫作灵魂。这小宇宙,即我们的身体。因此,这个灵魂,也就是每个人里面那个“一”,它才是我们真正的自我。(2:461)
在苦难与堕落的深渊,灵魂会发出一道光芒,人们因此就觉醒,发现自己的真实本质,他就永远不会迷失,就永远不会失去真正属于他们的东西。谁会失去他的本质? 谁会失去他真正的存在呢?如果我是善良的,那必先是存在,然后再以善性来着色;如果我是邪恶的,也必先是存在,然后再以恶性来着色。那个存在是创造、是维系,也是毁灭,它是始、是终、是恒常。它从来不曾消失,它也必将永恒存在。因此,人人皆有永不朽坏的希望。无人会死,没有人会永远沉沦下去。生活云云,只不过是一个幕布巨大的戏场。然而,不管我们受到怎样的打击,受到的打击又有多严重,灵魂一直都在那里,灵魂永远不会受伤害。我们就是那无限。(2:402)
如果我是神
如果我是神,我自然超越感官的欲望,并且永不作恶。所以,拥有道德当然不会是人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路径与方法,是我们借此抵达自由与解脱的一种手段。(5:282)
你,作为身体、心意或灵魂,只不过是同一个你出现在了不同的梦境里。其实,真正的你,却一直如如,一直是存在、智慧和喜乐。你是宇宙之神,是你创造整个宇宙,并把它带入其中。(1:403)
在我里面,所有的实在皆是“他”;在“他”里面,所有的实在皆是我。神与人之间的巨壑就这样消失了,在彼此之间搭起一座桥。于是,我们就可以发现,通过认识神,人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天界的国度。(1:323)
但有一件事情,人们必须谨记在心:“我是神”这个论断,在感官世界里是无法被确证的。(5:282)
神与我们同在,这与我们同在的神,既非可知,又非不可知,正如我们的自我。你无法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最真实的自我;你无法单独把自我拎出来,像看待一个客体一样地去审视它,因为你自己就是它。同时,你也不能把你自己从它里面分离出来。然而,它亦非真的不可知,因为还会有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吗?它确实是我们知识的中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神既非不可知,也非可知,而是无限地超出此两者,因为它就是我们的真我。(2:134)
我已将自己分为神和我;我同时变成一个崇拜者与一个被崇拜者,我崇拜着我自己,为什么不呢?所有的人生之意趣,尽在此间无穷生成,此外,再无别的目的。(2:471)
你是无限的
神是真实的,而宇宙却是一个梦。若是我蒙受恩宠,此一实相一旦亲证,我就得到了彻底的自由。……我知道自己所崇拜的只是自我。故再无自然,再无幻觉,什么都影响不到我了。自然从我身上消解了,诸神、祭祀也是如此,彻底消失……众多的迷信也统统消失了,因为我认识了我自己。我就是无限,诸如某某先生、某某夫人、责任、快乐、痛苦等,也都已消失了。我就是这无限。我怎么会死亡?我怎么会出生?我怎么会有恐惧?我就是那个“唯一者”。我会害怕我自己吗?是谁在害怕呢?我就是唯一的存在者,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我就是一切。(1:501)
你本身就是无限。你还能去哪里?太阳、月亮,以及整个宇宙,都只不过是你超然本性中的一个水滴而已。你怎么能有生或死?我从未出生,我也永不出生。我无父无母,我无敌无友。因为我就是梵——绝对的存在、智慧与喜乐。(1:403)
完美总是无限的。我们原本无限,我们正试图显现那种无限性。你、我,以及芸芸众生,都在试图显现那种无限性。(2:172)
湖泊的底部
我们无法看清湖泊的底部,因为湖面布满了无数的涟漪。只有当涟漪消散、湖面平静时,我们才有可能瞥见底部的样子。如果湖水一直被搅动,不断地泛出泥浆来,我们就无法看清湖泊的底部。反之,若是湖水清澈、波澜不兴,我们就会看到底部本来的样子。这个湖泊的底部,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1:202)
你是宇宙中无所不知、无所不是的存在。但是,这样的存在(Being)可以有很多吗?能够有千千万万无所不在的存在吗?当然不能。不然我们大家都变成什么了?你是独一的;宇宙中只有这样一个“自我”,那个“唯一的自我”就是你。你就是存在。(2:235)
虽然我们会崇拜某一位神,然而事实上,这是从我们内在分离出来的那个唯一的自我,它成为我们外在的崇拜;但是,这始终都是我们自己的真我,它即唯一的、独存的神。(8:30)
自我,即阿特曼,其本性是纯粹的。同样,这宇宙的“唯一的存在者”把自己投射到万有,从最简单、最低等的蠕虫,到最高级、最完美的生命,无不反映着它自身。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统一体,一个物质上、心理上、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存在。我们正在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唯一的存在,并在它上面创造出所有这些形象。(2:249)
想象一下:自我是骑手,身体是战车,智力成为车夫,心意是缰绳,感官是战马。如果将缰绳牢牢掌握在车夫的手中,把马驯得服服帖帖,就达到了全能的自我的目的地。反之,如果车夫未曾调伏马,也未曾熟悉缰绳,而是信马(感官)由缰(心意),那就会走向毁灭。这个阿特曼,虽在众生之中,却并不把自己显明给众生的眼睛,或其他感官,但是,那些已经将自己的心意净化,而趋入无垢纯然之境的人,则能够认识到它。(2:169—170)
塑造自己的命运
如果那是真实的话,我们就应在这短暂的人生,创造自己的命运;如果那是真实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冥冥之中便有一个过去的原因。是的,如果这些都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现在,就是我们整个过去之因导致的结果,这也一定是成立的。因此,决定我们命运的,唯有我们自己,任何他者都替代不了。(2:242)
知识只能以一种方式获得,那就是以经验的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获取。如果我们在这个生命中不曾经验过,那么我们必是在其他的生命中经验,如此而已。(2:220)
你、我,以及在场的任何人,既非从虚空中来,也不会回到虚空中去。我们一直是永恒的存在,并且将继续永远存在,在太阳之下或太阳之上,没有什么权能可以摧毁你我的存在,或者将我们遣回到虚空之中。现今,这种灵魂的轮回思想,非但不是一种耸人听闻的观念,反而对人类一族的道德福祉之建立至关重要。(2:217)
除了那种轮回的理论之外,再无其他的理论,能够解释人与人之间在他们各自获得知识的能力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2:219)
正如燧石之中藏匿着火焰,需要凭借外在的摩擦才能点燃一样,人心之中亦隐藏着知识,也需要凭借外在的契机或者启示才能让它发出光亮。我们所有的情感和活动也是如此。我们的泪水与微笑、我们的快乐与悲伤、我们的哭泣与欢呼、我们的诅咒与祝福、我们的赞美与谴责,等等,只要我们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在种种外力的击打之下,从我们的内心里面涌现出来的。其结果,便造就了今日的我们。所有这些击打可统称为业(Karma)。(1:28—29)
所有向外的探寻都是徒劳的,直到我们开始觉察到知识就在我们的内心,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必须自己帮助自己。(1:258)
那么,当肉身死亡之际,究竟是什么在引导着灵魂的方向呢?是一个人所做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所思的一切思想的总和,是它们在引导着灵魂的去路。(2:223)
基础
所有道德准则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不是我,而是你!”这里的“我”,就是其背后那个无限者的产物,它试图向外界表达自己。这个小小的“我”是有限的结果,故它将不得不退回到无限,即融入它自己的本性当中去。故每一次当你说“不是我,我的兄弟,而是你”时,你正努力地往自己的源头返回。反之,每当你在说“我”而不是“你”时,你就是在迈出错误的步伐,试图借感官世界来表现无限,这将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争斗与罪恶。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小我的弃绝必然会来到,永恒地弃绝之。这个小我于是死去,并彻底地消失。(2:173)
相对的知识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导向了绝对的知识;但是,非但感官的知识不真实,头脑的知识也不真实,甚至,连吠陀的知识也都不真实,因为它们都是在相对的知识领域里面。首先,必须驱除“我是这个身体”的大幻觉,然后,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说到底,人类的知识也只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粗糙知识而已。(7:33)
每一个灵魂都具有潜在的神性。而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外部与内部的自然习性之控制,来表达内在的神性。体证神性可以借由行动、崇拜、调御或哲学等四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甚至全部方式来实现,最终抵达解脱的境界。这是所有宗教的要旨。而余者诸如教义、教条、仪轨、典籍、庙宇等各种形式,只不过是一些次要的细枝末节而已。(1:257)
滴水同辉
吠檀多的真髓,即是表达存在的唯一性。故此,每一个灵魂都是完整的,而不是存在的一部分。太阳的所有光辉,都反映在每一滴露珠上面。(8:6)
吠檀多的理想是:一切的智慧、一切的纯洁于灵魂中本自俱足,只是于表达上或隐晦或清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天地万物之间的一切差异,皆不在种类,而在于程度。 每一个人的背景,即人的实在都是一样的永恒,是永远神圣、永远纯粹、永远完美的“一”。它是阿特曼、是灵魂,阿特曼在圣者与罪人那里,在幸福与悲惨中,在美丽与丑陋中,在人与动物中,都是一样的。它是光辉灿烂的那个“一”。而所有的差异,是由表达能力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表达得圆满一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表达得不够好,不过这种表达上的差异、现象上的差异,对于阿特曼却毫无影响。(2:168)
作为已经显现出来的存在,我们似乎与那个“一”是分离的,但我们的实在是一体的。故越不认为我们自己与那个“一”、与那个整体分离,对我们就越好;而越认为我们自己是与那个整体分离的,我们就会越痛苦。由这种一元论的原则出发,我们才能触及伦理学的第一因,我认为,我们不可能从任何其他的地方为人类的道德现象找到这样根本性的基础。(2:334)
在人类所有的无知背后、所有的无明背后,深藏着如此不朽、如此纯粹、如此完美的精神。那种认为我们只是小小的心智、小小的身体的想法,才是一切自私的根源。因为,一旦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小的身体,你就会不惜以牺牲其他身体为代价,来拼命维系它、保护它,使它处于更好的生命状态。这种分离的想法一旦出现,就等于打开了所有恶的大门,从而导致了一切的痛苦。(2:82—84)
就本质而论,万物的基础,众生的根本,都是那同一个“一”,故彼此之间,终究是平等的。(6: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