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媒介融合教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分析、探讨媒介融合实践,对世界媒介融合进程、格局都进行了系统探讨,特别是在中央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大背景下,这本教材的推出非常有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结合历史与现在、理论与实践、分析与反思,在对全球媒介融合进程、格局进行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就重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在为读者建立理解媒介融合的整体框架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深入探讨具体问题的参考和指引。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建构观察媒介融合的思维框架、提供分析和理解媒介融合现象的方法论为主要目标,从而使本书不易随着媒介产品、传播形态的迅速更新而被快速淘汰。 读者对象为传媒相关专业研究生或传媒行业从业人员。
|
關於作者: |
王润珏,女,1982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MBA导师。主要从事媒介发展、媒介融合、国际传播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社科项目、北京市社科联青年人才项目及企事业委托项目20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媒介融合研究的对象与基本问题1
第一节媒介融合研究的对象1
一、 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内涵1
二、 媒介融合的主体3
三、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媒介融合4
第二节媒介融合研究的基本问题5
一、 媒介融合的基本规律5
二、 媒介融合的核心逻辑6
三、 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8
第三节媒介融合研究的时代背景9
一、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9
二、 从放松管制到重回管制10
三、 从全球化到后全球化12
思考题13
主要参考文献14
第二章媒介融合的历史进路15
第一节数字化阶段15
一、 数字技术的诞生与应用15
二、 传媒行业的数字化实践17
三、 数字化进程中的相关研究19
第二节网络化阶段22
一、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与应用22
二、 传媒行业的网络化实践25
三、 网络化进程中的代表性研究28
第三节移动互联阶段30
一、 移动互联技术的诞生与应用30
二、 传媒行业的移动互联实践34
三、 移动互联阶段的代表性研究37
第四节万物互联与智能化阶段39
一、 大数据与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诞生与应用39
二、 传媒行业的万物互联与智能化实践42
三、 万物互联与智能化阶段的代表性研究45
思考题47
主要参考文献47
媒介融合教程目录第三章媒介融合的主要维度49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变迁49
一、 传统媒介形态的演进49
二、 新兴媒介形态的诞生51
三、 媒介形态的融合化发展与创新53
四、 媒介形态变迁的规律55
第二节媒介业务的融合56
一、 业务内容的变化56
二、 业务流程的融合60
三、 业务运营方式的转变63
四、 媒介业务融合的发展特征65
第三节传媒产业内部的融合66
一、 传媒产业运作基础的转变66
二、 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68
三、 传媒产业的融合与重构69
第四节走向产业融合71
一、 产业融合的发生71
二、 作为信息产业组成部分的传媒业72
三、 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75
思考题78
主要参考文献78
第四章媒介融合的机构实践策略80
第一节产品的调整与创新80
一、 媒介产品的调适80
二、 新产品的研发82
三、 产品体系的建立84
第二节业务流程的再造86
一、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其演进86
二、 媒体机构业务流程再造87
三、 内容生产流程再造89
四、 广告经营流程再造91
第三节组织结构调整92
一、 关于“组织”的核心概念与命题92
二、 媒体机构组织结构形式调整94
三、 媒体机构组织中权力关系调整97
四、 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100
第四节组织间关系的调整与设计102
一、 网络思维的建立与应用102
二、 组织间网络关系的变化与调整104
三、 技术的结构化106
思考题107
主要参考文献108
第五章媒介融合的区域国别模式(上)110
第一节美国的媒介融合模式110
一、 美国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与国家规划110
二、 美国媒介融合的行业实践112
三、 美国媒介融合的未来趋势116
第二节英国的媒介融合模式118
一、 英国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与国家规划118
二、 英国媒介融合的行业实践120
三、 英国媒介融合的未来趋势124
第三节俄罗斯的媒介融合模式125
一、 俄罗斯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与国家规划125
二、 俄罗斯媒介融合的行业实践127
三、 俄罗斯媒介融合的未来趋势130
思考题132
主要参考文献132
第六章媒介融合的区域国别模式(下)134
第一节中国的媒介融合模式134
一、 中国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与国家规划134
二、 中国媒介融合的行业实践137
三、 中国媒介融合的未来趋势140
第二节日本的媒介融合模式142
一、 日本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与国家规划142
二、 日本媒介融合的行业实践145
三、 日本媒介融合的未来趋势149
第三节新加坡的媒介融合模式150
一、 新加坡媒介融合的制度环境与国家规划150
二、 新加坡媒介融合的行业实践152
三、 新加坡媒介融合的未来趋势155
思考题157
主要参考文献157
第七章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159
第一节媒介融合与个人成长159
一、 毕生发展的研究取向159
二、 媒介融合与未成年人发展160
三、 媒介融合与成年人发展162
第二节媒介融合与社会变迁166
一、 媒介融合与社会互动166
二、 媒介融合与社会结构167
三、 媒介融合与社会治理169
第三节媒介融合相关社会问题171
一、 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171
二、 虚假信息泛滥与信息治理173
三、 平台资本主义与数字劳工176
四、 信息资源配置失衡与数字鸿沟180
思考题183
主要参考文献183
第八章媒介融合的未来指向185
第一节媒介融合与技术185
一、 媒介融合与技术演进185
二、 技术研究的历史主义与媒介融合187
三、 技术研究的整体主义与媒介融合190
第二节媒介融合与认知193
一、 认知科学与认知技术193
二、 媒介系统与人类认知194
三、 媒介融合与认知发展195
四、 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197
第三节媒介融合相关的伦理问题200
一、 内容规制的伦理问题200
二、 知识产权的伦理问题202
三、 有关隐私的伦理问题204
思考题207
主要参考文献207
|
內容試閱:
|
媒介融合现象初现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在四十余年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传播技术、媒介形态、传播方式、传输介质、媒介终端、传播规律、用户偏好发生巨大改变,也因此导致了传媒业主体构成、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盈利模式、产业格局、制度体系以及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目标,“媒介融合”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国家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书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对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分析与反思的观照,在对全球媒介融合进程、格局进行系统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就重点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在内容编写上,大量借鉴了传播学、社会学、产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发展心理学和技术哲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建构一个较为宽阔的媒介融合思维框架,提供更加丰富的媒介融合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提供深入探讨具体问题的路径指引。这也是本书的特色所在。
本书由王润珏副研究员负责统筹和审定,陈玥副教授承担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七章的撰写,王润珏副研究员承担第四、 第五、 第六、 第八章的撰写,研究生王夕冉、张帆、辛安怡、马丽、丁娜、刘文怡、周梦真、曾兴、闫庆文、罗弛、李清贵参加了前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感谢所有参与者为本书作出的贡献,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纪海虹老师对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书可供新闻传播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使用,亦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者、行业从业者和有兴趣了解媒介融合的读者提供参考。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集纳多学科研究进展;但媒介融合所涉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变化之迅速、研究领域之多元,都让编者深感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当在后续版本中不断更新、完善。若有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诸君不吝赐教。
编者2021年6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