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五个板块,数字文创板块探讨虚拟形象IP、网络视听,传统文创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及首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新型业态板块重点关注乡创、非遗与研学、蓝色及滨水文旅、影视旅游,以及“超级明星”艺术机构等新业态;文化传播板块聚焦科技、智能和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传播等问题;区域文化板块选取景德镇、深圳、南海、北京等城市,重点探讨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等问题;文旅综合板块包括国家新基建战略与文旅发展,媒介变迁中的文化生态,阅读空间、戏剧空间、艺术空间等不同类型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郭万超,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主要兼职:中国政策专家库(国务院研究室)、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版权局(腾讯)网络产业研究基地等专家,中央文化专项发展基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审专家。专著11部,包括《走向文化创意时代》《中国文化产业词典》《北京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诗集1部;主编10部,包括《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前沿》《中国互联网文化企业发展报告》等;在《求是》《经济学动态》《人民日报》等发表论文200多篇。10多项成果获副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中央内参采纳。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中央委托等国家课题7项;主持省部级等课题40多项。获国家人事部、人民日报和中央统战部等10多项奖励。应邀参加“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百次在国际或全国论坛、大学、政府、企业演讲或咨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等对其成果进行过报道或采访。
|
目錄:
|
代序我国文化领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及政策响应 郭万超/1
数字文创
虚拟形象IP的建构机制与前景趋势 唐洁琼 陈少峰/3
北京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思路框架与突破路径探析 常艳/17
北京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的主要特征、动因与建议 田蕾/26
“云游”时代博物馆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的新启示 刘蕾/37
网络视听新闻的生态隐忧与治理路径研究 倪乐融/48
新型业态
中国乡创美学的基本特征 孙若风/6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研究 李柯 韩顺法/74
蓝色文旅产业与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的视角 金巍/89
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路径与青岛实践 吕绍勋/97
场景理论视角下城市滨水区夜间文旅发展经验与启示 陆梓欣/113
“超级明星”艺术机构营造范式刍论 张笑天/129
文化传播
文化,城市之魂 李建臣/145
智能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伦理责任探析 潘璐/155
技术与媒介仪式的交融:北京冬奥构筑国家形象与对外传播研究 王袁欣 车梓晗/171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文化影响因素模型——以广州市为例 周倜/187
融媒体时代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效果分析 赵玉宏/213
融媒体转型发展面向“三个转变”
——以北京市东城区融媒体中心发展为例 王继志 郭佳 郑娜娜/221
区域文产
2021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报告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智库/233
5G背景下深圳文化产业价值链的现状分析与地位提升探讨 陈能军 高洪波 周凯丽/259
文化引领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殷秩松 田乐/269
冬奥会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策略 王丽/283
文化自信视域下加快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李嘉美/297
文旅综合
国家新基建战略与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旧动能转换研究报告 王晓静 周枣/307
媒介变迁中的文化生态 杨昆/320
北京市阅读空间建设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朝阳区“城市书屋”建设为例 张力/336
文化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转型研究 杨传张/348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贾澎/359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景俊美/367
文化场景视角下北京798艺术区发展论析 吴承忠 陈洵/376
“线上教学常态化”趋势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研究 尹媚丹 巢月星/386
“科技 消费”驱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高明亮/393
|
內容試閱:
|
代序 我国文化领域经济发展新态势及政策响应
郭万超
郭万超,经济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士后指导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文化产业、互联网与新媒体、城市发展等。
一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我国文化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主动把文化经济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新支撑
对文化和旅游部的经济职能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位,主动站位。从传统观念看,之前的文化部专司文化和意识形态,虽然早在2000年就设置了文化产业司,但一直底气不足,总是自我设限。在新形势下,既要看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又要充分认识其经济属性,树立文化经济的强烈意识。其实,并非只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具有经济发展职能,其他不少部门都有重要的经济职能。比如,国家民委就设有经济发展司。如今,文化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特别是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使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一)要加快推动文化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新引擎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重新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而文化经济可以为稳增长提供重要新助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国内多重压力,稳增长成为经济领域十分紧迫的任务,而文化经济,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依然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从世界经济趋势看,文化经济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必须从全局高度认识发展文化经济的重要性,强化职能,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一极。
(二)要加快推动文化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生长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文化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