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麦琪的礼物》?七大硬核入手理由—— 全新译本,译自美版:作家、译者黎幺依据美国花园城市出版公司1911年版《欧·亨利作品全集》翻译,译文轻松幽默,呈现原著精髓。全新彩插,图文并茂:新锐插画师北方画唠原创18幅全彩插图,生动还原小说经典场景。新增注释,帮助理解:新增156条注释拓展知识,中小学生也可以轻松读懂欧·亨利。新增译后记讲透精髓:特别收录译者4600字精彩长文解读,讲透欧·亨利作品精髓。全新年表,开阔视野:新增年表带您快速了“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的传奇一生。全新版式,阅读舒适:版式疏朗美观,行距适中久看不累,轻盈便携随翻随读。全新惊喜,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1张,爱书人收藏之选!
读经典名著,认准作家榜!谨防山寨仿冒!
|
內容簡介: |
“我爱欧·亨利!”
这是无数读者阅读“反转大师”欧·亨利小说作品的共同心声。
美国作家欧·亨利,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俄国作家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作品包罗万象,充满人性的光辉:善良、救赎、尊严、真诚和幽默在书中闪闪发光。故事主角有相爱者,有打工人,有艺术家,有失业者,有流浪汉,有富豪,有骗子……每一篇都引人入胜,让人一读就上瘾,处处留悬念埋伏笔,结尾部分突如其来的神转折(被誉为“欧·亨利式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充满希望与美好,给人直面生活的巨大勇气。
本书精选34篇以美国纽约为故事背景的经典短篇小说,包括《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爱的义务》等名篇。
翻开本书,让你笑中带泪看透深藏在人性中的弱点与优点!
|
關於作者: |
欧·亨利(O.Henry,1862—1910)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镇一个医师家庭,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他自幼就是一名狂热的阅读爱好者,而且始终怀抱当画家的梦想。
他人生经历传奇,十五岁时从高中辍学,此后从事过药剂师、会计、牧羊人、厨师、经纪人、出版商、歌手等十几种天差地别的职业,甚至还遭过几年牢狱之灾;在美国南部的乡镇、西部的平原,以及繁华的大都市,他都曾安过家,为了避huo,他还曾逃往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他与形形色色的人有过来往,对人怀有深切的关爱。妻子病故后,以稿酬所得补贴女儿的生活费是他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他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署名“欧·亨利”,凭借诙谐的叙述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他的故事赢得了读者的心。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聚焦人性、幽默风趣,写作手法自然、直接、简洁,结尾部分总有出其不意的反转,被誉为“欧·亨利式结尾”。
1910年6月5日,四十八岁的欧·亨利病逝于纽约,一篇尚未完成的手稿《梦》(开篇是“莫瑞做了个梦”),成为他留给世界的绝唱。
【译者简介】
黎幺
青年作家、译者。
2020年,凭《纸上行舟》获南方文学盛典提名。
著有《纸上行舟》《山魈考残编》
|
目錄:
|
麦琪的礼物 001
咖啡馆里的世界主义者 010
回合之间 019
天窗房 028
爱的义务 039
警察与赞美诗 049
财神与爱神 059
春日菜单 070
绿色的门 080
未完结的故事 092
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 103
二十年后 109
华而不实 114
信使 124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130
蒂尔迪的短暂出场 141
第三样配料 151
顶针,顶针 170
女巫的面包 189
同病相怜 195
“姑娘” 202
宜婚的五月 211
我们选择的道路 221
汽车等待时 229
……
|
內容試閱:
|
《麦琪的礼物》
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就这么多。其中有六十美分是钢镚儿。都是从杂货商、菜贩子和屠夫那儿一个两个地硬抠出来的,对于这种斤斤计较的买主,人家总要报以无声的责备,每回,这一位的脸颊都因此烧得通红。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德拉数了三遍。明天就是圣诞节了。
除了扑到那张破沙发上号哭几声,实在也做不了别的。于是,德拉就这么做了。如此,倒引发了一番伦理反思,结论是生活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其中,抽噎是主要成分。
这会儿,这家庭主妇的情绪正从第一阶段缓缓下沉至第二阶段,不如让咱们抽空看一眼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出租的公寓,租金每周八美元。模样不算很难形容,只消对照一下乞丐的窝就能说清楚了。
楼下的前厅,有一个从来也收不到信的信箱,还有一个凡人的手指绝不可能按响的电铃。此外,那里还贴有一张名片,印着“詹姆斯·迪林厄姆·扬先生”的字样。
此间的主人在每周能挣三十美元的时候,意得志满,给自己添上了“迪林厄姆”这个名号,后来就将它丢给了风,任其摧残。如今,他的收入缩水至每周二十美元,“迪林厄姆”这几个字也模糊了,仿佛它们正郑重考虑,打算收缩为一个谦逊得体的“迪”。然而,无论何时,只要詹姆斯·迪林厄姆·扬先生回到家,詹姆斯·迪林厄姆·扬太太—也就是德拉,已向各位介绍过了—总会唤他一声“吉姆”,给他一个美妙的拥抱。一切都很不错。
哭过以后,德拉拿粉扑抹了抹脸。她站在窗前,神情呆滞地盯着一只灰色的猫从灰色后院里的灰色篱笆上走过。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能用一美元八十七美分给吉姆买件礼物。好几个月了,她省下了每个能省下的子儿,就只有这么点成果。一星期就二十美元,没法做得更好了。开销比预算更多。总是如此。只有一美元八十七美分可以用来给吉姆买礼物了。她的吉姆。她一直筹划着要给他弄一件好东西,以此消磨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一件精美的、稀有的、值钱的东西—能为吉姆所有是一种荣誉,这东西总得有点儿配得上这荣誉的价值。
房间的两扇窗户之间,有一面穿衣镜。您也许见过租金八美元的公寓里的穿衣镜。一个很瘦、很灵活的人,也许能一眼扫过一系列纵向的条状映像,对自己的模样得出一个偏差不大的认知。德拉是个苗条的女人,对于这门艺术很是精通。
突然,她从窗前转过身,面对镜子。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她的面容却在这二十秒钟之内失却了光彩。动作迅速地,她解开了头发,让它们完全披散下来。
现今,詹姆斯·迪林厄姆·扬一家还有两样颇能引以为傲的财产:一样是吉姆的金表,那是由他祖父传给他父亲,再由他父亲传给他的;另一样就是德拉的头发了。假如示巴女王就住在天井另一头的公寓里,某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悬在窗外晾干,让“陛下”的珠宝和礼物都黯然失色。假如所罗门王做了这里的门卫,把他的所有财富都堆在地下室里,那么,每次经过的时候,吉姆必定都会亮出他的金表,就为了看所罗门王因为嫉妒拔自己胡子的可笑样子。
这会儿,德拉美丽的头发披在她的身上,荡漾着,闪耀着,像一片褐色瀑布,一直垂到膝盖以下,几乎成了她的另一件衣裳。然后,她又快速地、神经质地把头发拢了起来。她心意摇摆不定,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在破旧的红地毯上洒下了一两滴泪水。
套上了褐色的旧外套,戴上了褐色的旧帽子,伴着裙子的旋转,伴着仍在眼中闪烁的泪光,她出门,下楼,上街。
在一块招牌前,她停了下来,读了读上面的字:“索弗朗妮夫人。经营各种头饰。”德拉飞也似的上了一段楼梯,然后收了收神,喘息了一阵。这位夫人块头很大,白得过分,神色冰冷,没有一点“索弗朗妮”的样子。
“我的头发,您买吗?”德拉问。
“我买头发,”夫人说,“摘掉帽子,让咱们看看是什么样的头发。”
那褐色的瀑布便倾泻了下来。
“二十美元。”夫人极老练地抓起一把头发,搓了搓,然后说道。
“快付钱吧。”德拉说。
噢,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挥舞着一对玫瑰色的翅膀飞掠而过。忘掉这个稀碎的比喻吧。德拉正为了吉姆的礼物在一间间店铺里扫荡呢。
最后,她找到它了。它肯定是专为吉姆,而不是为任何其他人而制造的。她把所有的店铺都翻了个底朝天,哪家店里也找不出另一件和它一样的东西。那是一条白金表链,样式简约纯粹,单单以材质而非艳俗的装饰来表明自身的价值—所有好东西都理应如此。它甚至真配得上那只表。一看到它,她马上就知道,它必须归吉姆所有。它和他十分相像,安静且有价值—这一描述对于两者同样适用。他们收了她二十一美元,揣着其余的八十七美分,她匆匆赶回了家。把这条链子挂在表上,吉姆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无所顾忌地看时间了—那只表虽然很气派,但因为用旧皮带替代了表链,他有时只敢偷偷地瞧它。
当德拉回到家里,她的陶醉向审慎和理性作出了少许退让。她取出卷发棒,点亮煤气灯,着手修复爱加慷慨造成的破坏。那始终是个艰巨的任务,亲爱的朋友们—一个极大的挑战。
用了不到四十分钟,头上就满是小小的、紧贴着头皮的发卷了,这让她看上去活像个逃学的小男孩。她长时间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认真而又挑剔。
“如果吉姆看了我一眼,而没有马上杀了我,”她对自己说,“那他准会说我就像一个在康尼岛卖唱的姑娘。但我还能怎么做呢—用那一美元八十七美分我能做什么呢?”
七点钟,咖啡煮好了,煎锅也在火炉上备好了,随时可以煎肉排。
吉姆从不晚归。德拉把表链对折了攥在手里,挨着靠近门口的桌角坐下,每回他进来,总要从那里经过。接着,她听到楼下响起了他登上第一段楼梯的脚步声。有一阵子,她的脸色变得苍白。她有个习惯,会为了日常的琐屑小事默祷几句,这会儿,她轻声念叨着:“上帝啊,请让他觉得我依然美丽。”
门开了,吉姆走进来,又把它关上了。他身材消瘦,表情严肃。可怜的家伙,他才二十二岁,就扛起了一个家庭。他需要一件新大衣,还缺一双手套。
吉姆在门里站定了,凝立不动,就像一只猎狗嗅到鹌鹑气味的时候一样。他注视着德拉,眼中表露出一种她读不懂的意味,令她感到害怕。那不是愤怒,不是惊讶,不是嫌弃,不是恐惧,也不是她曾设想过的任何一种情绪。他就只是盯着她看,脸上带有这种特殊的意味。
德拉一扭腰,离开了桌子,向他走过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