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狄青:戴面具的武曲星

書城自編碼: 384054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仝相卿
國際書號(ISBN): 9787205105884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家、金钱和孩子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4
《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朱永嘉作品系列) 》
+

NT$ 510
《 海外中国研究·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
+

NT$ 1270
《 一寸河山一寸血(2021版全集) 》
+

NT$ 468
《 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 》
+

NT$ 248
《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第1部(2021版) 》
+

NT$ 246
《 拿破仑传(国民阅读经典·平装) 》
編輯推薦:
宋朝往事系列第一辑的出版获得了市场的好评,本书是宋朝往事系列第二辑中的一部人物传记,讲述生而传奇、死而叹惋的一代武将狄青的事迹
內容簡介:
狄青出身寒门,年少时曾横行乡里,后因与人发生冲突,避祸来到京师开封,拔足行伍。在宋夏战争中狄青崭露头角,皇祐年间,曾请命平叛侬智高叛乱。狄青领兵夜袭昆仑关,归仁铺之战更是一战成名,平定了让宋仁宗十分头疼的侬智高叛乱。班师回朝后,狄青以武将身份官至枢密使,位高权重,然而却受到以欧阳修为首的士大夫的攻讦。最后狄青被贬外任,郁郁而终。
關於作者:
仝相卿,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曾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出自农门,拔足行伍 / 014
一、出自农家,似曾为乡里恶少年 / 014
二、黥面入伍,稳步成禁军好男儿 / 030
三、奔赴沙场,的确是战场真英雄 / 043
第二章
建节西陲,初涉政争 / 053
一、遭遇伯乐的边境猛将军 / 053
二、宋夏边境上的“救火队长” / 061
三、张亢公使钱案中的“躺枪者” / 070
四、水洛城事件中朝臣的“议论焦点” / 075
第三章
从战场到官场,官场也是战场/ 086
一、仕宦地方,备边防御辽夏 / 086
二、任职中央,成为枢密副使 / 095
第四章
从归附到对抗:侬智高行动转变的心路历程 / 101
一、侬智高发迹的背景和过程 / 102
二、侬智高由投宋到抗宋 / 110
三、宋朝地方官员的初步应对 / 115
四、宋朝的“广州保卫战” / 124
第五章
宋朝平叛,狄青请命 / 135
一、侬智高肆虐两广 / 135
二、狄青准备南征 / 146
三、狄青赶赴前线 / 155
第六章
狄青南征,一战封神/ 162
一、斩陈曙,立威宾州城 / 162
二、平智高,血战归仁铺 / 172
三、得胜归,事迹遭抹黑 / 181
第七章
再入枢府,郁郁而终/ 189
一、政治纠葛下狄青“被”枢密使 / 189
二、行事低调仍陷流言的枢密使 / 200
三、狄青之死 / 209
第八章
狄青的后嗣与身后之事/ 214
一、家族发展难超三代 / 214
二、身后之事精彩纷呈 / 223
后 记 / 233
內容試閱
宋朝的魅力,势不可当,有越来越多的人爱读宋朝故事,这从“宋朝往事”第一辑的受欢迎程度也可见一斑。10位青年学者,以自身长期积累的学术优势,通俗而不媚俗、讲史而不戏说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因此,在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延续前缘,继续组织撰写了“宋朝往事”的第二辑。
关于宋朝的一般性概括,在第一辑总序当中已经说过了。说过的话,多数情况下,理所当然不应该重复。但是下面这段话,是我们两次编撰“宋朝往事”的共同圭臬,所以请让我再次引用孟浩然的这一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因为它最能代表我们的心情和缘起之思。我们就是想通过人和事两方面,与读者诸君讨论宋朝的独特之处。宋的风雅、宋的政事、宋的富庶,都体现在人和事之中了。没有那些独特的人,风雅不可见;没有那些风雅之士的行动,政事不可知;没有那些百姓的努力创造,富庶无可求。想要全方位地观察宋、了解宋、欣赏大宋之美,就请和我们一起来回首宋朝往事。
面对浩瀚宇宙,面对苍茫大地,面对漫漫人生,我们的内心常常涌起一种深远庄严之感,不由得想去探究和思考。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只有人类才渴盼了解自身,试图了解自己的过往。而有着世界上最长久、最多历史记载的中华民族,也算得上是最愿意了解自身历史的族群之一。与过去的历史人物、事件建立起属于我们自身的沟通管路,唯一的渠道和办法,就是读史。读其书,想其人,念古人或雄壮或卑微的一生,感慨万千,油然而生的一种复杂情绪自会弥漫胸间。这大概也是想了解历史、阅读历史的普通读者常有的心境。
不过时移世易,大多数非专业读者,基本已经不再能识读繁体字了,更不要说能较为畅达迅速地理解文言文。而处于压力极大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状态都是每日疲于奔命。让有阅读渴望的各行各业读者,都能重新从工具层面开始入手研读,实在是不可能的奢望,也是强人所难。但是满足爱读史的读者的渴求,是我们这些从事专业研究的职业学者仍然不可忽视的职责所在。所以回首“宋朝往事”,提供一种虽然是“快餐”,但尽量做到最佳的“快餐”,就是我们这些职业学者试图为其他行业读者做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
在第一辑的基础上,我们再次选择了五人五事,同我们亲爱的读者一道,再次进入宋朝的天地时空。赵普、包拯、狄青、陆游、文天祥这五位代表性人物,就此进入了读者诸君视野。赵普是宋朝开国元勋,也是宋初文臣之中较为有名的一位。他一生之中三次入朝为相,影响很大。世人知道他,多以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他长于吏道,善于出谋划策,“智深如谷”,开国大政多依赖于赵普的策划。我们在已经了解赵匡胤的基础上,自然也要了解一下这位开国谋士。包拯在明清以后,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清官的杰出代表,是为政清廉、公正执法、断案如神的象征,民间呼为“包青天”。以他为主角衍生出的历史演义、戏剧小说、电影电视剧等为数众多且历代相传。戏说虽然于史无证,却激起我们窥探历史上包拯究竟是何种模样的极大兴趣。狄青从一名出身低微的基层农家子弟应征入伍,一无权二无势,通过自己精湛的武功、高妙的指挥能力和优良的人品,以及在国家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突出表现,成长为接近权力巅峰的枢密使,是底层小人物逆袭的典型,后代小说家甚至以他为主角写成了诸多小说演义作品。传说狄青是武曲星下凡,与文曲星下凡的“包青天”一起享誉天下。陆游是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学习和背诵过那首千古名诗《示儿》,他一辈子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但是时代没有给陆游这样的机会。以南宋大历史,以宋金和战历史来做背景,我们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陆游。文天祥更是我们常常耳闻的人物,为了匡扶南宋这座将倾的大厦,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依然志向不改、视死如归。文天祥伟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华历史上铸就了一块无与伦比的正气丰碑,内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观文天祥一生,无负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
与五人同时,就是我们常常想了解的“大事”。这些大事,在宋代历史上也极为关键。女主临朝、更化到绍述、宋夏之战、襄阳保卫战、崖山暮光,是我们观察宋朝、了解宋朝不可缺少的环节。宋真宗皇后,章献明肃刘皇后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名的皇后,关于她的故事,最著名的传说就是“狸猫换太子”了,而这只是个编造的谎言。事实上,刘皇后作为宋代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远比“狸猫换太子”更加精彩。熙丰变法由神宗与王安石共同发起,最后到了神宗的儿子手上,却逐渐由改善宋代民生、行政、财政、兵政的大目标,转而成为朝廷清除异己与聚敛财富的工具,丧失了它的正当性,而这一切还是在继述神宗之志的旗帜下进行的。借着更化到绍述之名,大宋这一艘漏水航船驶入了更加风雨飘摇的末路。而自宋建国起,宋朝与党项李氏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西部边界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直到李继迁公开与宋朝决裂。党项李氏逐渐壮大,并建立西夏,发展成为足以抗衡辽、宋的地方政权,宋朝西部边患几无宁日,它们之间漫长曲折的战争故事也陆续上演。宋元之间,襄樊之战则是南宋灭亡的关键。让我们一同进入宋末的历史世界,看看身处其中的人物如何抉择,观其言,察其行。在13世纪末的欧亚大舞台上,从全球视角,看看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始末与影响。襄樊之战之后,元军继续南下,宋人多路义军闻风而动,试图收复故土,好不热闹。但元军一路直下,鏖战五十年,四川最终陷落。宋廷退守崖山,张世杰摆一字长蛇阵,决战一日,十万军民漂尸海上,南宋彻底灭亡。遗留的大宋忠臣遗民,或以生命为国尽忠,或以生命为国招魂,只留待我们后人唏嘘南宋的往事,或叹或悲或感慨。这样的五人五事,让我们再次以立体形式勾勒了大宋面貌。让我们11个人继续努力,期待读者诸君与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在大宋场景之中,回味历史的波澜壮阔。
经过上一轮的磨合,与10位作者已经形成了默契相知。在辽宁人民出版社蔡伟编辑的再次鼓励下,我们继续承担了撰写工作。还是同样的希望,希望我们11个人的努力,能让您对真实的历史多一点了解。感谢陈俊达(吉林大学)、黄敏捷(广州南方学院)、蒋金玲(吉林大学)、刘广丰(湖北大学)、刘芝庆(湖北经济学院)、仝相卿(浙大城市学院)、王淳航(凤凰出版社)、王浩禹(云南师范大学)、张吉寅(山西大学)、赵龙(上海师范大学)等一众优秀青年学者(以上按姓名拼音排序)加盟此系列的撰述。虽然刘云军教授因为撰述任务太多未能参与,非常遗憾,但仍感谢刘云军教授在不同场合给予的大力支持!最后,亲爱的读者,我们一群作者贡献全力,希望能为您的读书生涯增添一点乐趣!让我们一起读宋,知宋,了解宋朝。

狄青(1008—1057)是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都相当罕见的人物,他的传奇一生在宋人官方和私人笔记中记录不少,后代小说家甚至以他为主角写成了《万花楼杨包狄演义》《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等诸多小说作品。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说狄青是“武曲星下凡”,与家喻户晓的文曲星下凡的“包青天”包拯(999—1062)共同辅佐宋仁宗(1010—1063;在位1022—1063)。上个世纪,港台影视剧中有几部都是以狄青故事为题材的,其中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中,饰演杨康的苗侨伟,在1986年播出的电视剧《狄青》中饰演狄青,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2018年以来,随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大宋宫词》等反映宋朝历史的影视剧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宋朝热”的浪潮,其中《清平乐》中也有演员季晨饰演的狄青的身影,可圈可点。暂且搁置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意见,单就剧中对狄青的描述,内容大多是基于历史事实而来,并没有过分戏说的成分。不过,因该剧并不是为了展现狄青的形象而设计,所以他的很多重要事迹匆匆交代或者略而不言,显得较为跳跃和割裂,部分内容甚至有点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狄青的生平事迹远比今天影视剧中所呈现的更加精彩,而本书就尝试为大家勾勒出一个历史上的真实狄青。
历史上的狄青,从一名出身低微的基层农家子弟应征入伍,一无权二无势,通过自己精湛的武功、高妙的指挥和正直的人品,以及在国家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突出表现,逐渐成为接近权力巅峰的枢密使,狄青的经历是一个底层小人物逆袭的奋斗史,这是狄青经历当中最富有魅力和为人传唱不衰的地方。然而,正因为这样的传奇经历,生在宋朝“崇文抑武”时代的他才会经常受到制度限制、文官鄙薄甚至帝王猜忌,又注定会被文官群体不断论奏、攻击和弹劾,导致被外贬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进而郁郁而终,很具有悲剧色彩。在讲述狄青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北宋前期这个大的时代环境。
一、北宋的“重武”和“抑武”
后周显德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正月,时年34岁的后周禁军将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927—976;在位960—976),在京城开封北部30里外的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宋朝的皇帝生前有尊号,死后有谥号、庙号和陵号,以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匡胤弟弟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改名赵炅,939—997;在位976—997)为例,在他当上皇帝的第三年,臣僚上尊号称他为“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赵光义至道三年(997)去世后,群臣上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同时上庙号“太宗”。赵光义去世之后,和北宋诸位帝王一样,埋葬在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陵墓被称为“永熙陵”,所以有的传世文献用“熙陵”作为他的代称。我们通常在传世文献上看到称呼赵匡胤为“宋太祖”、赵光义为“宋太宗”、赵佶为“宋徽宗”(1082—1135;在位1100—1126)、赵构为“宋高宗”(1107—1187;在位1127—1162),等等,都是他们去世之后的庙号,这些皇帝在世时是绝对不可能有这种称呼的。不过,这样的称呼是我们了解宋朝某个皇帝时最为熟悉的,所以我们在行文过程中仍使用庙号来称呼皇帝。
宋太祖出身在一个世代将门的家庭,他自己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军事经验相当丰富。宋朝建立之初,其疆域周围,北边有立国已经近50年且实力强大的辽国,最为致命的是,自从中国历史上以“儿皇帝”著称的后晋皇帝石敬瑭(892—942;在位936—942)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中原王朝已经失去了防御北面草原民族的屏障——长城,这一屏障的丧失让后继的宋政权不得不在北部边州投入大量兵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这使得宋朝疲于应付。西北地区诸如党项、吐蕃、回鹘、藏才、白马、鼻家、保家等少数民族部落错综复杂,有些归附了宋朝,有些仅仅是表面归附而实质上并不听从任何命令,更有甚者连表面工作也懒得做,根本无视宋朝政权。这当中实力最强、最为棘手的是党项族,他们从宋朝建立之初就是西北地区相当不省心的存在,时而请求归顺却又时常叛乱,杀掠宋朝官军平民,到北宋中期(1038—1044年左右)甚至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以至于和宋朝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宋朝南边的川蜀、荆湖、两广地区也是少数民族众多,与宋朝接壤的交阯(其主体部分是现在的越南地区)在这一时期正处于民族意识觉醒阶段,成为宋朝南部边疆的重大隐患,在宋太宗和宋神宗(1048—1085;在位1067—1085)朝与交阯分别有过两次大的战争。同时,宋朝都城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腹地,建立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没有任何山川河流等天险作为依靠,若要保卫都城安全就只能靠军队。这样的内外形势注定了宋朝必须“以兵立国”,在武装力量的建设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宋朝建国之初,正规部队数量有20万之多,开封周边驻扎10万,全国各地驻扎10万,基本保持内外均衡。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6),军队数量已经达到37.8万,增长了72%。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军队数量为66.6万,20年时间增加了近30万。“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和平时间超过百年,但宋朝军队数量仍然节节攀升。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宋朝正规军数量为91.2万,20年间再增加25万之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也就是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以及他撰写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那个时期,宋朝正规部队人数已经达到125.9万,比宋真宗(968—1022;在位997—1022)时期增加35万,比宋太祖立国之初增加了100万之多。我们这里说的数字仅仅是宋朝的正规部队,也就是禁兵和厢兵这两种,还没有包括数量庞大但不作为正规部队的乡兵、蕃兵和土兵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两宋320年间军事理论研究持续发展,达到中国古代第二个高峰期并展现出两个特点:一方面是朝廷高度重视,一方面是私人著述相当发达。《宋史·艺文志》当中著录宋代兵书347部1956卷,并出现中国古代第一次动用国家力量编纂的兵书《武经总要》,且由当时的皇帝宋仁宗(1010—1063;在位1022—1063)亲自撰写序言。宋神宗统治期间,又由政府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方指定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在朝廷的带动下,一大批学者纷纷就军事理论著书立说,有总结用兵经验的《守城录》,有就当时重大军事问题进行应对的《翠微先生北征录》,有对古代兵书进行阐释的《十一家注孙子》,也有从名将用兵实践总结经验的《十七史百将传》,等等,文人论兵更是盛行一时。同时,宋朝还处于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钢铁冶炼技术促进了武器性能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带来宋朝水军的发展;筑城技术的成熟为城市防御提供坚实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最为突出的是火药技术应用于军事,这是世界历史由冷兵器时代到火器时代的萌芽,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这样一个时代,重视军队建设、军事理论发展和军事技术进步,无一不是“重武”的表现。这与学术界常常说的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崇文抑武”或者“重文抑武”的朝代是否矛盾?
实质上,所谓的“轻武”或者“抑武”,是有特定含义的。
宋朝立国之初,接手的是一个藩镇将领都敢于公然宣称“当今天子,手握精兵强将的人都能当,哪里是什么天生的贵种呢”的烫手山芋,是一个藩镇敢于公然对抗中央、偏将敢于放逐杀害主帅、武将敢于取代皇帝的烂摊子,如何避免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是宋太祖需要直面的核心问题,而军事改革成为最为核心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宋太祖听从了名臣赵普(922—992)的计策,利用“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针,削除了藩镇的财政权、行政权和兵权,解决了藩镇问题。另外,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还利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罢免了高怀德(926—982)、王审琦(925—974)、张令铎(911—970)等一批掌管禁军的宿将,利用资历较浅、级别较低的将领管理禁军。在此基础上,宋朝逐渐形成了一套管理相互制衡的“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对于“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的相互制衡,宋人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北宋中后期名臣范祖禹(1041—1098)总结道:“我大宋朝太祖太宗制定的军队管理办法精良,天下所有的正规部队管理权在枢密院,这个机构掌握着派遣军队、更换禁军驻防地等的权力,但是没有直接控制军队日常训练,正规部队的日常训练和管理属于三衙的工作,但三衙手握重兵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这样子分工合作,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可能一家独大,这就是大宋开基到现在130多年没有兵变亡国的秘密所在。”范祖禹道出了宋朝没有军队将领颠覆政权的关键所在,就是枢密院和三衙切割了军队日常军事训练和调动军队的权力,两者之间互相配合同时又互相牵制,没有哪一个机构有能力与皇权抗衡。
宋朝的枢密院,和宰相的办事机构“中书门下”合起来称“二府”,中书门下是“东府”,枢密院是“西府”。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和副宰相(宋朝一般叫“参知政事”)合起来成为“执政”,若加上宰相(宋朝一般带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类的官衔),就是宋朝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集团——宰执大臣。枢密院的官员组成,有长官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为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宋太祖朝设置枢密使1名,到宋真宗朝用王钦若和陈尧叟同时为枢密使,以后成为“故事”,类似于习惯法中的惯例,开始设置2名枢密使,宋神宗朝之后又有变化,曾长达56年没有设置枢密使,一直到南宋高宗之后才恢复。枢密院是全国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掌管全国军队调度、边疆防御、将士选派、后勤保障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