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 首都师范大学学者张敏杰,历时数年写成,心血之作。
★ 从文字来历到物种辨析,掰开揉碎,深挖细节,通俗易懂。
★ 参考经典译注版本,博引古今百家评说,汇集历代研究成果。
★ 捕捉浩瀚史书中《山海经》的蛛丝马迹,生动呈现《山海经》深远影响。
★ 生僻字贴心注音。
★ 一次性读透《山海经》!
|
內容簡介: |
《山海经》共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作者不详。全书涵盖上古天文、地理、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被称为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上古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分为《山经篇》和《海经篇》两册,不仅包含《山海经》完整原文,更有详细的译注和深入解读。从文字来历到物种辨析,掰开揉碎,深挖细节,通俗易懂。作者查阅海量古籍文献,捕捉浩瀚史书中《山海经》的蛛丝马迹,生动呈现《山海经》对后世深远、广泛的影响。解析主要参考了郭璞、袁珂等知名学者的译注版本,补充以古今百家评论解说,汇集历代研究成果,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山海经》。
|
關於作者: |
张敏杰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2005年7月进入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出站并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致力于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
目錄:
|
上册·山经篇
卷 一 南山经
卷 二 西山经
卷 三 北山经
卷 四 东山经
卷 五 中山经
下册·海经篇
卷六 海外南经
卷七 海外西经
卷八 海外北经
卷九 海外东经
卷十 海内南经
卷十一 海内西经
卷十二 海内北经
卷十三 海内东经
卷十四 大荒东经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卷十六 大荒西经
卷十七 大荒北经
卷十八 海内经
|
內容試閱:
|
序言(节选)
老槐树、驴头虫及其他
——《山海经》的打开方式
一
《山海经》很古老。按传统说法,书出于虞夏之际,作者可上推至大禹和他的臣属——伯益(或作伯翳),大禹主治水,伯益主记山川物产、八方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所记,上接洪荒远古;所载,多为圣贤遗事,视域宽广,无远弗届,笔触可至海外、山表乃至神界,无怪乎“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郭璞《注山海经叙》)。这部古老的奇书怪书,有着强劲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津津乐道书中的神话传说,好奇书里的奇珍异物、大小怪兽;学者们对那时的河水经流、山系方向、山与山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图腾崇拜的分布等等,同样念兹在兹。
今天学界普遍认为,此书非一人一时之作,是世代累积、转相附益的产物,作者不详,大约在战国前后成书,西汉时又有增删;说是“经”,究其本源,又并非儒家经典之“经,而有经历、经过之意,即以山、海为框架,是先民对经行的世界所做的较为详细、完整的记录,其中不少当是方士、巫师的贡献;书一度附有图,经文、图画并行,后来图画散佚失传。
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卷帙可称繁重。《山经》,书中称《五藏山经》。藏,谓内,“五藏”意谓五篇所记山川皆在内地。海,凡地大物博者,皆可称之为海。按《尔雅》之见,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海内,意味着较近;海外,则较远。大荒,是说极远之地,故而《荒经》可视为《海经》的一部分,是对《海经》的补充。由此,一般把全书分成两大块,一是在华夏范围内的“山”,一是不在华夏范围内的“海”。整体而言,《山经》以叙述山川物产为主,有神话、怪物、祭祀等夹杂其间,内容较平实雅正;《海经》部分的形式为地志,内容则以“语怪”性质的神话传说为主,地理学价值逊于历史文化价值。
《山海经》,顾其名,思其义,看似在讲古地理知识,其实既为“史地之权舆”,又乃“神话之渊府”。史地和神话,似一车之两轮,在“山”“海”间行进时又有偏重。现有字数三万一千有余,其中《山经》占三分之二,内容庞杂瑰玮,文风自成一格,“叙述高简,词义淳质,名号倬诡”,且岁历绵暧,加之简册错乱、传抄讹误,如此种种,书中不少地方会让我们如堕五里雾中。
按道理讲,再苍老的山川动植,都该很实在,能稽考,可徵实;再年轻的神灵精怪,都会恍惚玄乎,不可捉摸,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山海经》将其熔于一炉,古风习习,既有讲述历史地理的“实”,又有谈说神怪异物的“虚”,虚虚实实,交光互影,一切都浸染在诡异的原始宗教巫术氛围中。
一句话,要把自远古走来的《山海经》读懂,读明白,并非易事。
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汉代史家早早地说过,言九州山川,对《禹本纪》《山海经》是“余不敢言之也”。之所以“不敢”,那是因为在张骞出使大夏后,人们探寻黄河源头,并没有看到《禹本纪》《山海经》记载的“神乎其神”的昆仑。后来的史学家们给这本书贴“标签”安排“位置”时,见仁见智,亦颇费周折。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山海经》列在“数术略”下“形法”类之首。所谓“形法”,大而论之讲九州的地形、地势、地貌,并通过外在的“形”去推求背后的“法”,把握其中的规律,趋吉避凶。自《隋书·经籍志》始,《山海经》大都被列入史部地理类,但到清代修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则把它从史部地理类移出,放到子部的“小说家”中。因为他们看到《山海经》叙述山与水,多参杂神怪,非但道里山川难以考据,且付诸认知常识,可谓“百不一真”。这更符合“小说家”的意旨——采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记录四方风俗,于是核实定名,认为《山海经》实乃“小说之最古者”。
进一步而言,读好《山海经》这本书,我们还要承受类似于“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的烦恼和拧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