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內容簡介: |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卓越的辞赋家与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既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也是魏晋诗歌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其诗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艺术成就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人格,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和精神追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数十年,学术成果卓著,可谓陶渊明研究的集大成者。本书对陶渊明全部现存的125首诗,进行了精当的注评,既斟酌史实,有理有据,又探索诗心,时出新见,是大众读者欣赏研究陶渊明的绝佳选择。
|
關於作者: |
袁行霈,字春澍,1936年4月18日生于济南,原籍江苏武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著有《陶渊明集笺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研究》等。
|
目錄:
|
停云并序 1
时运并序 6
荣木并序 10
赠长沙公族孙并序 14
酬丁柴桑 19
答庞参军并序 21
劝农 26
命子 31
归鸟 41
形影神并序 45
形赠影 45
影答形 49
神释 52
九日闲居并序 55
归园田居五首 59
游斜川并序 69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74
乞食 78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80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82
答庞参军并序 87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91
连雨独饮 94
移居二首 98
和刘柴桑 102
酬刘柴桑 106
和郭主簿二首 108
于王抚军座送客 113
与殷晋安别并序 116
赠羊长史 120
岁暮和张常侍 124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127
悲从弟仲德 130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133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137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 141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145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50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153
还旧居 156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158
己酉岁九月九日 162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 165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168
饮酒二十首并序 171
止酒 207
述酒 210
责子 217
有会而作并序 219
蜡日 222
四时 224
拟古九首 225
杂诗十二首 240
咏贫士七首 257
咏二疏 268
咏三良 271
咏荆轲 275
读山海经十三首 280
拟挽歌辞三首 298
联句 303
|
內容試閱:
|
前言(节选)
其实,说陶渊明只是祛除了一些世俗的东西,而无所追求,并不全面。他也在追求着,或者说是在有意无意地增进着自身的修养。冯友兰在其《论风流》一文中谈到构成真风流的四个条件,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这四点都可以看作陶渊明修养的目标。下面就以陶渊明的言行诗文为例,逐一加以论述。
若论玄心,陶渊明决不亚于《世说新语》中的那些名士们。他真能把个人的祸福成败和生死都置之度外,也真能超越自我而达到无我的境地。《饮酒》其十四: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这虽然是酒后之言,表现了他酒后的感觉,但也可以说是他平时一贯的人生态度。陶渊明平时思考的并不是形而下的日常生活的问题,而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所谓玄心,不就是玄远之心吗?心放得远,想得开,也就免去了那些世俗的苦恼,而得以超脱、风流。具体地说,他思考的是生与死的问题,形与神的问题,出与处的问题。他的《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拟挽歌辞》、《形影神》、《归园田居》等都是围绕着这些大的问题来写的,都表现了他的玄心。
陶渊明具有洞见,所以多有名言隽语,而且旨深言约。《饮酒》其五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他的洞见与约言。“心远地自偏”这五个字有格言一般的理趣:重要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内心的状态,后者是可以改变前者的。陶渊明从偶然看到的、由山气归鸟构成的那片风景中,悟出人生的真谛。他觉得自己和那片风景已经融为一体,化为“飞鸟”归于山中,返回自然的状态。惟有这种自然的状态才是“真”。他想把其中的“真意”说出来,又觉得说不出也不必说了。此外,他的诗里名言隽语俯拾即是,如:“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其二),“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即以“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而论,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乐趣在于行为的过程之中,而不在于功利的获得。这也就是所谓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吧。例如读书,这种行为本身就有许多乐趣,而不必期待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如果总是想着读书可以带给自己什么,抱着功利的目的,或者不能从读书本身得到乐趣,那读书还有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风流可言呢!“即事多所欣”这五个字,可以作我们的座右铭。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感悟。陶渊明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和美的感情,那种冲和平淡之美借着他的冲和平淡的语言表现出来,特别耐人寻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其中的美感固不待言。即如“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不过是乡间极普通的生活场景,可是经陶渊明一写却有了浓郁的美感。漉好新酿的酒,只有一只鸡作肴,邀来近邻共同度过一个夜晚。屋里没有华灯也没有明烛,只有燃烧着的一把荆薪,照亮了并不丰盛的宴席,也照亮了朋友们的心。陶渊明又善于从山水田园中发现美,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都有陶渊明自己独特的发现。又如对于雪的感觉,他也别有一番亲切和趣味:“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雪之下降,无声无息,就是倾耳细听也听不到一点声音。她默默地降落到大地上,似乎不愿意人们知道。但是偶然一看,就会惊喜地发现她已为大地裹上了一身银装,那么亮,那么白。这样的诗句,在后人中恐怕只有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与之比美。对山水之美的体验本是与魏晋风流同步深化的,私家园林也是在这时兴起的。陶渊明不像那些阔绰的士族,他不可能建造广大的园林,但他是真正能体会山水之美的。这是其妙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妙赏,还表现在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上。王、谢二家出了那么多的风流名士,也出了那么多的艺术家,就是一个证明。陶渊明对艺术也有妙赏。《宋书 ·陶潜传》曰:“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这件事很能反映陶渊明的妙赏。《老子》说“大音希声”,于无声之中才能听见不可穷尽的声音。有声反而把声固定于一种声音,限制了人的想像,唯无声方有无限之可能,遂亦得无限之自由。陶渊明可以“忘言”,在无言中领略无尽的真意;当然也可以抚无弦琴,在无声中聆听无尽的声音。
关于深情,冯友兰说:“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陶渊明的情与万物的情就有一种共鸣,他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拟古》其三)他和那些自然之物建立了这样亲密的关系,如没有深情怎能达到!陶渊明对朋友也有一股深情,试看《答庞参军并序》: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唯旧,弱毫夕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从这篇短短的序文和这首不长的五言诗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对他的朋友怀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庞参军和陶渊明志趣相投,这成为他们友情的基础,其中没有一点功利的成分,纯是一片真情。这样的友情实在太难得了!陶渊明的《悲从弟仲德》也表现了他的深情。他对自己的死很旷达,但对堂弟的死却怀着长久而深沉的悲哀。仲德并非刚刚去世,诗曰“宿草旅前庭”,可见他去世至少已经一年了。《礼记·檀弓上》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但陶渊明还是忍不住悲哀,流出了泪水。诗的后半虽然用了“乘化”这样带有宽慰意思的词,但末尾还是再一次说自己“恻恻悲襟盈”。那真是一往情深!陶渊明并非没有哀,他的哀是对人生和万物的更深切的哀,是超越自我的哀,因而也可以说是无哀,进而可以说有一种超乎哀乐的乐。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按照冯友兰关于风流的论述衡量陶渊明,他的确是真风流、大风流。冯先生说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表示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又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冯先生可谓陶渊明的知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