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鲁迅研究已逾百年,其研究资料整理的系统与完整,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首屈一指,鲁迅研究已是硕果累累、卓见迭出,本书作者意欲在此基础上有所推进,侧重于运用“以鲁证鲁”“以鲁解鲁”,即以史料实证为前提,以经验归纳为逻辑原则的文学研究方法,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观念,让读者真正理解鲁迅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让读者深刻领悟鲁迅的论著何以在今天仍具有如此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度。
|
內容簡介: |
鲁迅思想是一个复杂、多向度的整体,它包括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百年来的鲁迅研究史,主要是在思想史和心灵史这两大方向展开,再延及对论著、作品的解读,本书则侧重于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鲁迅的思想观念。作者并非去论证鲁迅是位哲学家,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去审视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追溯鲁迅思想与外部世界哲学思潮之关联。如与严复的哲学、社会学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与卢梭哲学、与尼采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等的关联等,追索其内在血脉之贯通,融合新知之悟觉;力求阐明鲁迅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及其相应的历史地位。
|
關於作者: |
俞兆平,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学报》主编、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日本九州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联合报》系等访问学者。已出版《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等十二部学术著作;在《文学评论》等海内外文艺刊物上发表两百余篇学术论文,数十次为《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所转载。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y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研究基金项目等多项。获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厦门市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目錄:
|
自序
第一编 鲁迅与严复
第一章 鲁迅对《天演论》之扬弃
第一节 需要纵向开掘的课题
第二节 天行与人治
第三节 进化与退化.
第四节 立群与立人
第二章 《狂人日记》写作动机与《群己权界论》
第一节 严复译《群己权界论》中的“狂人”
第二节 鲁迅与《群己权界论》在观念上的叠合
第三节 “小己受制国人”的文学形象典型
第四节 鲁迅概括《狂人日记》意旨的辨析
第三章 鲁迅“执中”之道与严复译著
第一节 严复与鲁迅在学理上的贯连
第二节 鲁迅在学理上的“执中”之道
第三节 “执中”之道与“中庸”方略
第二编 鲁迅与卢梭
第四章 鲁迅研究需从尼采推进至卢梭
第一节 卢梭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第二节 鲁迅与卢梭之关联
第五章 鲁迅对卢梭的接纳——“掊物质而张灵明”
第一节 “掊物质”——反击唯物质主义
第二节 “张灵明”——“心声”洋溢、“内曜”清明
第三节 追随卢梭,开拓自由之路
第六章 鲁迅对卢梭的摒弃——“任个人而排众数”
第一节 愚庸“众意”淹没理想“公意”
第二节 愚庸“众意”与先觉者悲剧——《狂人日记》《祝福》《孤独者》之解读
第三节 “任个人”与“中国亦以立”——《药》《复仇(其二)》《铸剑》之解读
第三编 鲁迅与尼采
第七章 鲁迅与“力”
第一节 “力”之溯源
第二节 “力”之衰微
第三节 “力”之飞扬
第四节 “力”之调整
第八章 鲁迅对尼采哲学浪漫主义的承接
第一节 浪漫主义“四派”之划分
第二节 诗意人生的追寻
第三节 “纯文学”及“文章不用之用”
第四节 诗性存在与“诗撄人心”
第九章 鲁迅的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
第一节 历史语境及论题缘起
第二节 推崇、肯定科学的价值
第三节 审视科学的人文视角
第四节 “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
第四编 鲁迅与马克思主义
第十章 厦门:鲁迅哲学思想转换的起点
第一节 离开厦门,“思想已经有些改变”
第二节 愚昧的“众数” 麻木的“庸众”
第三节 “世界是属于傻子”
第十一章 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
第一节 接纳的过程及原因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 社会改造的途径
第四节 人的历史社会性
第五节 文艺的本质、功用及审美特性
第十二章 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演变
第一节 科学实证的“写实主义”
第二节 “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
第三节 “现实底理想主义”
第五编 鲁迅与《阿Q正传》
第十三章 《阿Q正传》新论——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
第一节 主旨是“憎” 精神是负
第二节 越界的“庸众”
第三节 惧怕其“争”
第四节 从绝望到希望
第十四章 阿Q形象原型新的定位
第一节 唯理演绎与经验归纳
第二节 “以鲁解鲁,以鲁证鲁”
第三节 沿此解读 顺理成章
第十五章 论阿Q的辫子——文学经典解读之“互文印证”
第一节 从国人的辫子到阿Q的辫子
第二节 “阿Q辫子”的意象内涵
第三节 阿Q是“游民之类”的形象典型
附录 “ 有思想的小说”与“被小说的思想”——评俞兆平《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
后记
|
內容試閱:
|
鲁迅为拯救民族衰亡,启蒙国民“自觉”,论及“立人”时曰:“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强调接纳世界之新近思潮,继承传统之有益血脉,两者聚合一体,“别立新宗”,方可使“沙聚之邦”的古国,转为“人国”,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从自我个体的视角,鲁迅亦深切感受到:“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于是觉醒,挣扎,反叛,要出而参与世界的事业——我要范围说得小一点:文艺之业。”\于是,觉醒的鲁迅敞开胸襟,以充满自信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以广博厚重的中国经验,“同化”对象,拓展新路。鲁迅曾给几位现代名人寻出“家谱”:“梁实秋有一个白璧德,徐志摩有一个泰戈尔,胡适之有一个杜威”,那么,鲁迅自己呢?1932年,他为一位青年作者的诗学论著所写的“题记”有以下之语:“纵观古今,横览欧亚,撷华夏之古言,取英美之新说,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解纷挈领,粲然可观”。这,亦可成为寻索鲁迅哲学思想的导向。
拙著取名为《哲学的鲁迅》,并非去论证鲁迅是位哲学家,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去审视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类”,追溯鲁迅思想与外部世界哲学思潮之关联。如与严复的哲学、社会学译著(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与卢梭哲学、与尼采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等的关联等,追索其内在血脉之贯通,融合新知之悟觉;力求阐明鲁迅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及其相应的历史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