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編輯推薦: |
《绛州鼓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省保护成果丛书”之一。绛州鼓乐是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种传统音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演奏起来既有浑厚博大、磅礴奔放的气势,又有婉转的抒情。绛州鼓乐用丰富多变的音乐语汇,将人、兽、物的形象诉诸观众的视听,以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记述事物本源。本书从绛州鼓乐的渊源入手,较为系统地梳理绛州鼓乐的发展脉络,讲述它的传承情况,以及它是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何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了一项大产业。本书的出版不仅为绛州鼓乐的辉煌做了记录,并且为喜欢绛州鼓乐的人留下众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
內容簡介: |
绛州鼓乐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据传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喜爱也愈加深厚,绛州鼓乐逐步发展成为名城新绛的名片。本书用五章全面完善地诠释了绛州鼓乐,其中包括绛州鼓乐的历史地理属性、民间文学考证、艺术特点、绛州鼓乐的传承、社会影响等。
|
關於作者: |
毛瑮,1982年2月出生于山西新绛,大学学历。2005年1月参加教育工作,新绛中学音乐教师、艺术组组长。发表论文《抗战小花鼓》《音乐律动教学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欣赏课教学的思考》《冯古庄集体棍舞》。
毛上虎,1955年8月出生于山西新绛,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于教育、纪检、组织、党史研究工作。曾主编出版了《中共新绛县历史纪事》《新绛大观》《新绛县改革开放30年》等图书。2015年退休后被特聘为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金石研究院研究员,为《侯恺掌门荣宝斋》《太行抗日英烈碑》制拓。
|
目錄:
|
序………………………………………………………………………………001
第一章历史和地理属性……………………………………………………001
第一节绛州鼓乐的历史沃土……………………………………003
第二节绛州鼓乐形成的历史雏形………………………………011
第三节绛州鼓乐的种类与文化形态……………………………017
第二章民间文学考证………………………………………………………037
第一节姑射山尧王与鹿仙女成婚的婚庆锣鼓传说……………039
第二节龙香村锣鼓洞传说………………………………………044
第三节三国、隋唐冯古庄群棍舞乐的传说………………………050
第四节古交村大唐干敲鼓的传说………………………………055
第五节三泉村唐代穿箱锣鼓的传说……………………………059
第六节姑射山锣鼓院的传说……………………………………063
第三章艺术特点……………………………………………………………069
第一节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071
第二节演绎经典的传统故事……………………………………085
第三节戏剧性的艺术编排………………………………………090
第四节绛州鼓乐的曲式结构……………………………………094
第五节经典作品简介……………………………………………097
第四章绛州鼓乐的传承……………………………………………………117
第一节绛州鼓乐传承与发展过程………………………………119
第二节绛州鼓乐主要传承形式…………………………………129
第三节绛州鼓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34
第五章社会影响……………………………………………………………149
第一节民族精神,国乐经典………………………………………151
第二节黄河气势,中国气魄………………………………………157
跋………………………………………………………………………………162
附录…………………………………………………………………………165
一、大事记…………………………………………………………167
二、参考文献………………………………………………………192
|
內容試閱:
|
绛州鼓乐的历史沃土
新绛县历史悠久,古有大夏先人驻足,春秋时“士伪城绛”,为晋国“故绛”之都,后历代是府州之地,是晋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据考古发现,在这片土地上,很早的“伊耆氏”尧帝之时就已有陶土做的土鼓。由于鼓有很好的共鸣性,所以,很早被我们的先人在祭祀、生产、军队鼓动的作为助威之用。
《周礼·秋官·冥氏》有记载说:“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殴之”,这是说远古氏族部落,一边击鼓,一边呐喊,用来攻猛兽,获取食物。在新绛一代还流传着尧与鹿仙女成婚时的婚庆锣鼓、蚩尤大战时所用的军鼓、唐王出城鼓等等。《直隶绛州志》载:“吾绛婚嫁,亲迎仪征音乐,填咽里巷。”由此可知新绛“先民尚鼓”,是鼓的千年热土。鼓在这里,既有人文资源的丰富性,又有文化资源的古老性,既有历史文化空间的京畿性(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又有文化的连续性,经历千百代的沿袭传承和不断地创新发展,承载着黄河的厚重,张显着黄河的奔放,形成了源于传统、鼓舞精神的民族鼓魂,被誉为中华民族打击乐的杰出代表。
新绛县古为绛州,1911 年改绛州为新绛县,现为山西省运城市辖县。位于山西西南部,汾河穿境而过,浍河由东入境,河、浍交汇,向西流入黄河。县域东北部与临汾市襄汾县为邻,东部与侯马接壤,北依姑射山与乡宁县相连,西与稷山县为邻,南部依峨嵋岭与闻喜县相连。
“新绛”一名其实早在春秋时就有了,1911 年辛亥革命废州去县,在行政区划改置后不仅是为古绛州立了个新名,而且赋予了它更加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新绛”不仅仅是与春秋时晋国的“绛城”“古绛”和“故绛”相联系,而且与绛州、绛郡相联系,在史志上“新绛”二字有着丰富的内涵,新绛一词在历代史学家的笔下,是“山右名都”且有一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天下雄郡。
明正德《绛州志》在“地理志”中开卷写道:古绛州在“古冀州之域,在唐虞畿内”。“元魏太武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于西南柏壁。孝文帝废东雍州,魏静帝复州。”就是说,公元424 年北魏太武帝就在现在新绛县城西南柏壁镇设置了正平郡,同时设立了东雍州。到孝文帝时,废掉了东雍州,而到东魏孝静帝元年(534) 时,又恢复州的建置。可见,新绛建州至今近一千六百年。
明正德《绛州志》还载:“隋,开皇初郡废,自玉璧徒今治,大业二年废州,改绛郡,治正平,领八县:正平、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此后,历朝各代,有时为州,有时为郡,有时为府,直到清末,管领县级行政区域多寡不一,但作为州郡一级始终未变。
明正德《绛州志》还指出“武德初置总管府,隶十五州:绛、潞、盖、沁、辽、则、韩、晋、吕、浍、秦、蒲、芮、虞、邵,二年复州。贞观中,分天下为十三道,属河东道。龙朔三年,麟见于郊。垂拱间为六雄之一”。在全国州郡中,为六雄之一,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为了加强李唐王朝统治,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们的子孙作为封疆大吏,派驻绛州,以王侯身份镇守这片土地。《绛州志·官司法》(卷四) 记载了李元礼(高祖第十子,封郑王)、李元嘉(高祖第十一子,封韩王)、李元懿(高祖第十三子,封滕王)、李元轨(高祖第十四子,封霍王) 做刺史的历史故事。
清光绪《绛州志·沿革》指出,“虞夏时,绛州为畿内地,实冀州之域”,唐“武德三年废总管府。四年复绛州为雄郡,正平为望县……宋为雄州,置绛郡防御,正平为望县,领县七……金为上州……天会六年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升为晋安府”。明以州隶平阳府,清雍正二年改为直隶州。无论雄州还是府郡都说明它在当时的地位十分重要。
“绛州鼓乐”一词是新绛锣鼓的代名词,其内容包含了绛州鼓乐系列的车鼓、穿箱锣鼓、花敲鼓、花鼓等腔鸣体打击乐以及用锣鼓助演的社火。绛州鼓乐在新绛扎根久深,流传久远。近年来,经过文物考古发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证实,绛州鼓乐起源于四千八百年前,在尧、舜、禹时代即产生,经历了数千年的流传,积淀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演技巧,广传于新绛大地。
20 世纪80 年代,新绛县文化馆开始调查整理民间鼓乐,并于1987 年组织一支自带干粮的农民鼓手赴省城太原演出,展示了绛州鼓乐的精魂,表演大获成功并一举成名。1988 年初,绛州鼓乐应邀赴京参加“龙年音乐周”,登上人民大会堂舞台,以精湛的演艺震撼京城,各大媒体好评如潮。
从1988 年起,绛州鼓乐团走出山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足迹、鼓乐传遍世界大地,被国内外誉为“最杰出的国乐表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不“新”,这是一片具有数千年历史积淀文化的热土,绛州鼓乐就扎根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