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1百年经典,由“教育科学之父”创作的教育史上一部有科学体系和现代意义的教育学经典著作;赫尔巴特主义的教育思潮风靡全世界,影响广泛而深刻;渗透到各国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对教科书及课堂教学计划产生了影响。
2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知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称为教育史上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也因此有“现代教育学之父”“教育科学之父”之称。
3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或者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其教育理念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如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局限和保守之处,但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在教育改革持续涌动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4本书是赫尔巴特的经典理论著作,囊括了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的主要思想和系统化的思考。
5全书分成三编,从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的多方面性和性格的道德力量三方面进行阐述。对儿童的基本教育,兴趣的认识、性格和道德的深层次关系有着清晰、深刻地叙述和分析。
|
內容簡介: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是赫尔巴特的经典理论著作,囊括了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的主要思想和系统化的思考。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并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育学体系。全书分成三编,从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的多方面性和性格的道德力量三方面进行阐述。对儿童的基本教育、兴趣的认识、性格和道德的深层次关系有着清晰、深刻的叙述和分析。
|
關於作者: |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知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称为教育史上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也因此有“现代教育学之父”“教育科学之父”之称。
|
目錄:
|
绪论
第一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一章 儿童的管理 / 022
第二章 严格意义上的教育 / 036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第一章 多方面性的概念 / 056
第二章 兴趣的概念 / 064
第三章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068
第四章 教学 / 074
第五章 教学的过程 / 096
第六章 教学的结果 / 134
第三编 性格的道德力量
第一章 如何理解性格? / 144
第二章 道德的概念 / 150
第三章 道德性格的表现方式 / 155
第四章 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 / 157
第五章 训育 / 176
第六章 训育详情的探究 / 202
附 录
赫尔巴特生平和教育著作 / 223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念与原则 / 251
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 288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多方面性的概念
也许在通俗语言中,多方面性这个词的定义不够清晰,因此很容易让人怀疑这个词背后有一个模糊不定的概念,如果要恰当地理解和定义这个概念,就需要换一个词语。
有些人建议用全面性来改进这种表达。事实上,多方面性有多少个方面呢?如果多方面性是一个整体,并且我将其与个性对照进行探讨时就是将多方面性作为一个整体,那么所有的部分都属于整体,因此就没有必要只说出部分的数量,好像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似的。
也许我们在下文可以详尽地列出多方面性的所有主要方面。然而,如果各独立的部分未构成一个主要概念,且确实只为该目的而存在;如果我们能预料并发现各部分不在一起,而
是单独分散并在大脑中形成无数组合;如果我们最初只是将意志的各种行为作为丰富内在生活而涵盖在教育目的内,但并未确定其数量(第一编第二章第三节),在所有这些条件下,多方面性可能是表达最贴切的措辞,因为它向我们表明,必须将这许多部分中的任何一个融入整体中才能推测出其他部分。
然而,尽管兴趣在各个方向上的分支就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兴趣目标一样,形式多样、色彩斑斓,但所有分支都应该从一个点开始,或者更确切地说,多个方面应该代表同一个人的各个侧面,就像身体的各部分皮肤。在同一个人身上,所有兴趣必须具有同一种意识,我们绝不能失去这种统一性。
显然,这就将多方面性的主体和客体做了区分。由于我们希望首先阐明纯粹的形式概念,而不考虑多方面培养的素材,所以未对客体做进一步区分。相反,主体为思考提供了质料。我们是否会为了避免片面而陷入轻率呢?轻率之人每时每刻都是另外一个人,或者至少披上了不同颜色的“外衣”,因为他自己完全是人云亦云。沉溺于感觉和幻想的人从来无法成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主宰,他们不具备多方面性,因为多方面性必须依附的个性并不存在。
现在我们开始具体阐述。
一、专心和审思
但凡曾在某个时刻沉浸于任何人类活动对象的人都能明白什么是专心。什么事情或者什么知识是如此庸俗,什么样的收获能在教化的道路上如此迅速获得,以至于没有必要从其他思想中抽出一点时间让我们去专心钻研?正如每一幅画都需要合适的明亮部分,正如艺术鉴定家要求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观察者都要有合适的心境,同样,一切值得观察、思考或感受的事物
都需要适当的注意力,如此才能做到透彻、正确的理解。
个体可以正确掌握其天赋,但是他越是专门在这个方向上培养自己,肯定就越会通过习惯性思维框架曲解对其他事物的印象。具备多方面性的人不应当如此,而应从事大量专心的活动。他应清晰掌握每一件事,全神贯注于每一件事,他不应被各种混乱困扰,其心智应明确地向多个方向发展。
问题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如何才能维持个性呢?
个性建立在意识的统一、协调和审思的基础上。各种专心活动互不相容,甚至排斥审思,而在审思过程中它们彼此应当统一。这些过程不能同时发生,必须逐个进行,我们可以首先进行第一个专心活动,然后继续第二个,最后在审思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拥有大量的审思活动和最完善的力量,且可以随心所欲地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的前提条件下,人的心灵必
须经历无数次这样的转换,才可以称得上是多面性的。
但是,多方面性也取决于当专心活动结合在一起时产生的结果。如果各种专心活动将某些矛盾聚在一起,这样绝对不会产生纯粹的审思,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多方面性。所以,专心活动也许不会结合,而是保持相互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被分散,或者专心活动互相碰撞摩擦,使人的心灵因疑惑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而受折磨,直到善良的天性使他审
视自己是否能克服这种弊端。
即使专心活动之间不存在矛盾(现代风潮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如此),它们如何相互渗透以及如何恰到好处地相互融合也将产生很大影响。它们越是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一个人获益就越多。假如它们不能很好地融合,具有多方面性的个体有时就被称为具有贬义色彩的“学者”,就像经过缺乏审思的单一专注活动产生的怪咖一样。
除了笼统地表明审思的必要性,我们不能以多方面性的名义做过多说明。预先知道在每一种情况下审思是如何由这样或那样的专心活动构成的,这是心理学的工作,而通过预期感知
这一点是教育手段的本质,是教育艺术最宝贵的财富。
对此,我们可以发现,在绝对的专心和彻底的审思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意识的一般状态,只要我们乐意,就可以把这种一般状态一方面看作不完全的专心,一方面看作不完全的
审思。因此,完美的多方面性是无法达到的,既然我们必须满足于某种可能内容丰富但又仅仅是不完全的审思,而不是最全面的审思,那么我们可能会问,该怎样确定审思的范围呢?或者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最好从整体中选择哪一部分呢?要选择的这部分就是个性,以及个人机遇决定的眼界,这使人产生最初的专心活动,并因此决定了进一步教化的起点,甚至是中心点。对此,我们当然不必忧心忡忡,但也不应过度忽视,以至于教育的馈赠和环境的馈赠不能达到一致。教学的起点离我们越近越好,但如果教学的起点在空间和时间上与我们相隔很远,我们也无须担忧。因为思想传播得很快,只有那些被大量中间概念或对思想的诸多修改分隔的思想才会远离审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