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編輯推薦: |
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天池倾情推荐。2.古诗学习提升型图书。3.尊重课本的严谨性、完整性,进行体系式重组讲解。4.“生活中的古诗词”——孩子们在日常认知、感悟四季、旅游出行、情感体验等各方面随时随地随心参考、学习的书籍。5.国学化——将古诗放在传统文化大背景下解读,在系统学习同一主题诗歌的同时,点滴积累国学知识,帮助孩子打造传统文化知识“蓄水池”。6.趣味化——参考典籍附加小故事,帮助孩子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古诗,了解传统文化。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课本诗词里的古老中国”丛书的一册,立意在于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古诗词进行系统化的分类重组,加深孩子们对同一主题古诗的深度学习,同时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核心国学知识点进行相对深入的讲解,从“主题阅读”和“大语文”的角度,来讲解《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本书所选诗歌以祖国各地自然风光为表现对象,按照地域分为“北方风光”和“南方风光”两部分。中国地域辽阔,南北风光各具特色,却又迥然有别。描写“北方风光”的古诗,或描写山川河流,如黄河、终南山;或描写建筑物,如鹳雀楼;或描写某地自然风光,如敕勒大草原、长安城。描写“南方风光”的古诗,以山水胜景为主要表现对象,如庐山、三衢山、西塞山、天门山、敬亭山、鹿门山、西湖、五云溪、上马河、洞庭湖、兰溪等。千里江山,只此青绿。本书所选的三十首古诗选取典型物象,相对充分、完整地描绘出一幅古老中国的自然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既有北方广阔的草原和奔腾的黄河,也有南方秀美的山川和婉约的流水。
|
關於作者: |
王冰洁,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曾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担任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责任编辑和初中《语文》教材责任编辑、学科负责人。2020年,受邀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智力课堂》杂志开设“陪孩子读小古文”系列专栏,撰写专栏文章。
|
目錄:
|
一、北方风光
黄河
1.《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
山西蒲州·鹳雀楼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山西、内蒙一带·敕勒草原
3.《敕勒歌》(北朝民歌)
陕西西安·辋川别业
4.《鹿柴》(唐·王维)
5.《山居秋暝》(唐·王维)
陕西西安·长安城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二、南方风光
江南
1.《江南》(汉·乐府民歌)
2.《忆江南》(唐·白居易)
3.《江南春》(唐·杜牧)
江西九江·庐山
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5.《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6.《题西林壁》(宋·苏轼)
浙江杭州·西湖
7.《题临安邸》(宋·林升)
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浙江杭州·钱塘江
10.《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浙江杭州·建德江
1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浙江衢州·三衢山
12.《三衢道中》(宋·曾几)
浙江湖州·西塞山
13.《渔歌子》(唐·张志和)
浙江绍兴·五云溪
14.《鸟鸣涧》(唐·王维)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15.《绝句》(唐·杜甫)
16.《绝句》(唐·杜甫)
安徽芜湖·天门山
17.《望天门山》(唐·李白)
安徽滁州·上马河
18.《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安徽宣城·敬亭山
19.《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湖南·洞庭湖
20.《望洞庭》(唐·刘禹锡)
重庆·白帝城
2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江苏苏州·枫桥 寒山寺
22.《枫桥夜泊》(唐·张继)
湖北黄冈·兰溪
23.《浣溪沙》(宋·苏轼)
湖北襄阳·鹿门山
24.《春晓》(唐·孟浩然)
|
內容試閱:
|
故事 “诗豪”刘禹锡
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参与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他承召回京时,正值春天,当时长安城中的很多人都去游玄都观,观赏桃花。刘禹锡心生感慨,赋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写完后,被妒嫉他的人告发,说他心怀怨望,因此他又被贬黜到外地做官。十四年后,刘禹锡又一次回到长安,此时玄都观已萧条败落,再无桃树。刘禹锡见此景又赋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的典故由此而来,刘禹锡不改初衷、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为后人敬佩,也为他赢得了“诗豪”的称号。 谈古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炎黄部落的居住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绝不仅仅是一条河,而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那么,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呢?
古人对这条神奇的河流源头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客观的论述有之。距今2500年的《尔雅·释水》是最早谈到黄河源头的文献,它记载“河出昆仑虚,色白”,意思是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源头水是清澈的。昆仑山在古人的概念中包含了阿克坦齐钦、巴尔不哈、巴颜喀拉三座大山,对比今天确认的黄河正源——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这一记载已经很接近准确了。对于这一论述,古人基本是认同的。
然而,虽然人们在客观认知上知道或相信黄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山,但神奇的想象也不时见于史籍。成书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一书里曾记载了一则神话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还赠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银河是黄河的源头一说,便由此而来。
古人既有现实主义精神,也有浪漫主义情怀。毫无疑问,“黄河发源于银河”这一想象满足了人们的期待。“诗豪”刘禹锡的“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都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这一想象的认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