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內容簡介: |
针对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高层建筑风险类型与应急管理研究趋势,深入研究了高层建筑内人员应急疏散中的典型行为特征和群体行为特征,包括追随行为、领导行为、群组行为、多模式疏散行为等,解释了高层建筑内人员疏散动力学演化机理,最后以点及面,耦合多视角提出了高层建筑应急管理完善路径,为提高高层建筑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书对高层建筑应急疏散行为与风险防控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多维创新,具有前沿性和系统性,可供国家安全、安全科学与工程、应急管理、消防工程等专业师生,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李丽华,1980年生,满族,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应急办、北京市反恐办特聘专家,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军民融合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反恐怖理论与对策、应急管理、风险评估等领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相关领域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反恐领域的校局合作项目20余项;以及为各级实战单位及部门提供风向评估报告及应急预案100余份,获得实战单位广泛好评。
马亚萍,1989年生,河南郑州人,工学博士。现供职于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中心,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群集动力学与人员疏散疏导、应急物流等领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1项。
|
目錄:
|
目 录
第1 章 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研究背景/ 001
1. 1 高层建筑简述/ 001
1. 1. 1 高层建筑的界定/ 001
1. 1. 2 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002
1. 1. 3 高层建筑的安全风险/ 003
1. 2 应急管理/ 009
1. 2. 1 灾害研究的传统与逻辑/ 009
1. 2. 2 国内应急管理实践及研究趋势/ 010
1. 2. 3 国外应急管理实践及研究趋势/ 013
1. 3 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018
1. 3. 1 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的实质/ 018
1. 3. 2 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研究评析/ 019
1. 3. 3 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研究的未来/ 021
第2 章 应急疏散行为研究方法/ 023
2. 1 建筑内疏散行为的基本理论/ 023
2. 1. 1 行人流基本特征/ 023
2. 1. 2 疏散预动作时间/ 026
2. 1. 3 出口疏散方式/ 029
2. 2 应急疏散行为的研究方法 / 036
2. 2. 1 实验研究/ 036
2. 2 模型研究/ 048
第3 章 应急疏散中的追随行为与领导者行为/ 056
3. 1 应急疏散中的追随行为/ 056
3. 1. 1 研究方法/ 057
1. 2 典型群体常态社会关系网络图与疏散追随关系网络图/ 064
3. 1. 3 常态中社会关系对疏散追随行为的影响/ 073
3. 2 应急疏散中的领导行为/ 076
3. 2. 1 常态意见领袖与疏散领导者的定义/ 076
3. 2. 2 典型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和领导者/ 078
3. 2. 3 疏散中领导者的特点/ 085
3. 2. 4 疏散中领导者的稳定性/ 091
第4 章 建筑内应急疏散中的群组行为/ 098
4. 1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方法的群组行为研究/ 100
4. 1. 1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分析方法的群组行为定义/ 100
4. 1. 2 不同学生群体疏散中群组行为特征分析/ 100
4. 2 考虑群组行为的楼梯疏散动力学实验研究/ 103
4. 2. 1 实验设计/ 103
4. 2. 2 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 106
4. 2. 3 单人疏散和2 人群组楼梯疏散结果分析/ 107
4. 2. 4 混合人群楼梯疏散结果分析/ 116
4. 3 考虑群组行为的房间疏散动力学实验研究/ 122
4. 3. 1 实验设计/ 122
4. 3. 2 结果分析/ 123
第5 章 高层建筑电梯疏散行为与优化调度模拟研究/ 127
5. 1 高层建筑电梯疏散行为实验研究 / 127
5. 1. 1 实验设计/ 127
5. 1. 2 实验数据分析/ 128
5. 2 电梯楼梯混合疏散行为实验/ 132
5. 2. 1 实验设计/ 132
5. 2. 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33
5. 2. 3 实验2. 1 结果与数据分析/ 135
5. 2. 4 实验2. 2 结果及数据分析/ 137
5. 2. 5 实验2. 3 结果与数据分析/ 139
5. 3 电梯优化调度模型/ 142
5. 3. 1 区域电梯优化调度/ 143
5. 3. 2 求解方法/ 146
5. 3. 3 疏散电梯调度/ 147
5. 3. 4 算例分析/ 148
第6 章 考虑个体行为的人员疏散模拟研究/ 154
6. 1 考虑个体交互作用和合作行为演化的水平疏散模拟研究/ 154
6. 1. 1 模 型/ 156
6. 1.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159
6. 2 楼梯疏散模拟研究/ 164
6. 2. 1 考虑行人行为特征的楼梯疏散仿真模型/ 166
6. 2. 2 模型验证/ 172
第7 章 建筑应急疏散系统和应急演练/ 179
7. 1 应急疏散演练/ 179
7. 1. 1 应急疏散演练概述/ 179
7. 1. 2 应急疏散演练的依据和原则/ 183
7. 1. 3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的编制/ 185
7. 1. 4 应急疏散演练的实施保障与效果评估/ 187
7. 2 应急疏散系统/ 190
7. 2. 1 应急疏散系统概述/ 190
7. 2. 2 应急疏散系统的组成/ 192
7. 2. 3 应急疏散系统的功能/ 199
7. 2. 4 应急疏散系统的应用/ 200
第8 章 高层建筑应急管理完善路径/ 202
8. 1 基于风险地位的分析路径/ 202
8. 1. 1 高层建筑作为风险承灾体/ 202
8. 1. 2 高层建筑作为风险助灾体/ 205
8. 2 基于典型案例的完善路径分析/ 206
8. 2. 1 承灾体案例1:美国“9·11”事件/ 206
8. 2. 2 承灾体案例2:上海市静安区“11·15”火灾事件/ 212
8. 2. 3 助灾体案例:拉斯维加斯赌场枪击案/ 216
8. 3 基于安全防范体系标准的完善路径分析/ 220
8. 3. 1 物 防/ 221
8. 3. 2 技 防/ 222
8. 3. 3 人 防/ 224
8. 4 基于关键环节的管控思路/ 226
8. 4. 1 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226
8. 4. 2 构建应急预案体系/ 228
8. 4. 3 强化安保人员管理/ 229
8. 4. 4 开展实战应急演练/ 231
后 记/ 232
|
內容試閱:
|
总 序
国家安全与国家历史相伴相生。恢宏绚烂的中华文明始终不乏精奥深邃的国家安全思想。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已提出极具超时空价值的论述, 包罗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现实理性色彩浓厚的兵家与法家思想及政策主张斐然成文,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与主张“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法经》,彰显出历史上以军事安全与政治安全为主核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历代思想家循循相因,成就意蕴丰富、别具一格的国家安全思想史,纵贯古今、流传中外。
国家安全真正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则是晚近几十年的事情。新世纪前后,内部与外部安全问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各界关注国家安全尤甚于以往,为之立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颁布、一级学科的设立等诸多里程碑事件,使得国家安全研究从冷僻状态中解脱出来, 成为广为人知的“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回应时代背景及实践问题的“显学”。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急剧膨胀的安全内涵则令学科建设历程异常艰巨。值此境况, 承继传统安全思想及文化,面向现实安全需要及问题,从安全认知、理论范式、战略研究等多个维度开辟新路径、取得新成果,令国家安全学真正走向科学化、集成化、创新化,就成为我们这一代甚至数代研究者的使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于2019年获批设立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 于同年6月整合多方教学与科研力量成立国家安全与反恐怖学院,并于次年6月更名为国家安全学院。在国家安全学学科试点建设过程中,国家安全学院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高精尖学科为定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顺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积极践行学科建设的学术使命与历史责任。本套丛书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高精尖学科成果出版专项”的支持下,尝试在这一领域略作梳理及探索。
学科交叉融合的普遍趋势下,出于专业化目的而设置的学科边界不应成为研究的边界。现实安全问题交织叠加的复杂态势下,归属于“ 交叉学科” 的国家安全学亦不应局限于法度森严的旧范式。有鉴于此, 丛书秉承俱收并蓄的理念,精心收录域外的或本土的、历史的或当代的、文化的或技术的、理论的或行动的、制度化的或个案式的各类成果,基于多种线索、视角、方法,期望在器物、制度、思想等多个层次有所裨益于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丛书各著作虽风格面貌各异,但共同关切、冀望解决的问题却始终如一。
成书过程中,国家安全学院科研团队同心勠力、同行院校研究伙伴鼎力相助、出版社编辑庞从容女士奔走先后,在此一并致以衷心谢意。国家安全学方才杨帆起步,我们这一代研究人员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偕行者,本套丛书权作为交流互鉴的平台之一,若有疏漏,敬请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