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汉字形体史

書城自編碼: 38384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陆锡兴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13195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7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甘于平凡的勇气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36
《 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 》
+

NT$ 765
《 办公室工作手记:读懂领导、掌控关系、办事高手(全三册) 像玉的石头 石头哥重磅新书 “职场猫书”助你玩转职场 》
+

NT$ 210
《 上海方言——汉语方言学习丛书.上海话入门篇 》
+

NT$ 296
《 常用应用文写作 》
+

NT$ 500
《 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 》
+

NT$ 232
《 会读才会写:导向论文写作的文献阅读技巧 》
編輯推薦:
《汉字形体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述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标杆性著作,介绍了从商代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字形到近代印刷体的连续演化过程。在解读篆、隶、草、真各体过程中体察汉字文化,寻求中华文化源流,引导读者进入精彩绝伦的汉字世界,感受汉字形体在中国艺术园地绽放的独有光华。
內容簡介:
《汉字形体史》共四编三十九章,总字数约150万字,内容包括上古形体史、篆文形体史、汉隶形体史、草书形体史、真书形体史等,全面论述了从商到清的汉字形体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各种书体的特点及兴衰、各个概念的正确含义,图文并茂,是第一本关于汉字的通史性的著作。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不是当前学界关注并深入研究的甲骨文,而是聚焦近代汉字的发展历史,为研究汉字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对于“冷门绝学”的持续发展与不断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弥补当前汉字学研究的空白。
關於作者:
陆锡兴,上海市人,文学博士,南昌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文献学、古代器物学研究。致力于古代器物研究,主编12卷本《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已出版多卷。从事多种 大型辞书编篡,担任《辞源》(第三版)分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委,担任《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编审工作。
目錄
第一編上古文字形體史
第一章商周古文字之發現與整理3
第一節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3
第二節甲骨文字之形體特點8第二章先秦金文之發現與研究13
第一節商周金文之發現13
第二節商周族徽之形體特點18
第三節書寫體進入金文22
第四節金文齊整化30第三章象形書之流行37
第一節鳥蟲書肇始及流行37
第二節雲書為象形書之基礎41
第三節鳥蟲書之構造50第四章商周玉石陶文之發現53
第一節商周玉石文字53
第二節商周陶文之發現與研究58第五章戰國帛書竹簡的發現和研究63
第一節戰國簡牘之發現與整理63
第二節楚簡文字特點72第六章古文字形體之演變76
第一節古文字之形體特點76
第二節古文字之訛變80
第三節從古文字發展看歷史分期83第七章秦文大篆到小篆87
第一節秦金石銘文的發現與整理87
第二節秦之封泥璽印與陶文93
第三節秦簡牘之發現研究100
第四節籀文與大篆103
第五節秦篆與小篆107
第一編下篆文形體史
第一章秦統一文字113
第一節戰國時期之文字異形113
第二節秦統一文字形體118第二章漢代篆文從實用到裝飾122
第一節簡帛所見之漢篆122
第二節漢代之封泥125
第三節漢代之瓦當文、磚文129
第四節漢代之石刻篆文135
第五節漢代之金文篆書142第三章繆篆與曹熹篆156
第一節繆篆是和美之篆156
第二節漢代印章文字與繆篆關係160
第三節繆篆用於私印165
第四節繆篆之形體特點175
第五節曹熹篆興起179第四章傳寫古文182
第一節漢晉時代古文之發現182
第二節《三體石經》的刊造184
第三節科斗文與奇字188
第四節《説文》古文與《三體石經》古文192
第五節古文之今文本與隸古定194
第六節隸古文之傳佈197
第七節唐衛包之古文199
第八節唐代以來之古篆202
第九節宋代以來之古文纂集206
第十節宋元以來古文興起與古篆書法209第五章俗篆盛行之魏晉南北朝217
第一節魏晉以來之篆文217
第二節東晉南北朝之正篆與俗篆222第六章唐代俗篆之流行與正篆之復興228
第一節唐代前期流行俗篆228
第二節李陽冰對正篆之貢獻233第七章宋代以來正篆之復興244
第一節徐氏兄弟與《説文解字》244
第二節宋代崇尚正篆250
第三節疊篆之結構255
第四節《説文》學昌明之元明清篆書262
第二編上漢隸形體史
第一章隸書之產生271
第一節廣義之隸書和史籍中之隸書271
第二節隸書之起源274
第三節漢隸之分期與發展278第二章漢代隸書之發現290
第一節漢代簡牘之發現與整理290
第二節漢代石刻之發現與整理312
第三節漢代陶文之發現331
第四節骨刻、鉛劵、漆器刻文等其他銘文333第三章漢魏經籍之正字活動337
第一節《説文解字》規範隸書形體之努力337
第二節《説文解字》為正字之綱341第四章《熹平石經》與《正始石經》345
第一節《熹平石經》始末345
第二節《熹平石經》字體之特點348
第三節《熹平石經》《正始石經》正隸之首次實踐353第五章史書之謎360
第一節史書之種種推測360
第二節史書之興起365
第三節史書之形體370
第二編下八分形體史
第一章漢代八分377
第一節八分書之解釋377
第二節何人為八分創製者380
第三節銘石書八分之形成382
第四節八分之形體393
第五節八分之意義408第二章承前啟後之魏晉八分410
第一節魏晉流行金針八分410
第二節昌盛之西晉八分416
第三節變化中之東晉南朝八分424第三章衰落之北朝八分437
第一節繼承魏晉之十六國分書437
第二節受冷落之北魏八分441
第三節北朝後期八分之復興445第四章盛極一時的唐代八分458
第一節唐代八分之形成458
第二節唐代八分名家輩出464
第三節唐代八分形體之特點474第五章宋元以來八分478
第一節宋代復古之八分書478
第二節形體不古之元明八分485
第三節有清一代八分書藝放異彩487
第三編草書形體史
第一章草書之形成495
第一節草書名稱之解釋495
第二節草書起於何時496
第三節漢魏以來草書的發展500
第四節漢代草書之結構特點505第二章章草始末508
第一節章草名義之辨508
第二節傳世章草之形成511
第三節早期章草與趙孟頫《急就章》的比較515
第四節章草之特點518
第五節章草之流傳523第三章今草533
第一節今草之來源533
第二節長沙東牌樓之東漢今草537
第三節樓蘭出土之魏晉今草540
第四節今草形體特點544
第五節狂草547第四章推廣草書之努力557
第一節草書教學方式557
第二節從《草書禮部韻寶》到《草書韻會》561
第三節草訣歌之流行562
第四節從《草字彙》到當代草字編570
第五節草書之缺陷573
第六節草書標準化之嘗試575
第四編上眞書形體史上
第一章眞書之起源及發展581
第一節眞書之特點及有關名稱581
第二節眞書在漢代出現585
第三節佔主流地位之三國眞書591
第四節成長中之西晉眞書597
第五節繼承漢魏之河西眞書602
第六節北朝眞書之發現605第二章北朝銘刻眞書609
第一節魏碑與元氏魏碑609
第二節元氏魏碑的重要碑誌612
第三節元氏魏碑的特點617
第四節元氏魏碑是北魏字學之成果620第三章盛唐楷書之形成625
第一節東晉南朝眞書625
第二節北朝銘石書之衰微635
第三節南北眞書之和同639
第四節隋代完備的楷書書法642
第五節唐代為楷書藝術之高峰644第四章行書與蘭亭論辯649
第一節行書之含義649
第二節行書之產生651
第三節行書之特點660
第四節蘭亭序辯論之經過662
第五節蘭亭論辯之學術問題666第五章別字氾濫之北朝674
第一節北朝別體字之發現和研究674
第二節北朝碑別字之形成676
第三節北朝碑別字之延續681
第四節北朝別體字之構造方式686
第五節敦煌文書俗字之特點689第六章古今混合之書風與武周新字696
第一節眞書夾用篆字之風尚696
第二節武周新字始末700
第三節武周新字辨偽703
第四節武周新字由來706第七章隸變是形體變革之轉折點709
第一節新發現材料促進新探索709
第二節隸變之方式712
第三節隸變之兩個步驟719
第四節漢隸與今隸之變728
第五節字形多體制與今體之協調736
第六節隸變引起文字體制之變革740
第四編下眞書形體史下
第一章唐代經籍文字之是正747
第一節南北朝之正隸俗隸之辨747
第二節顔之推父子正字觀與刊正俗字活動751
第三節唐代五經文字之辨正755
第四節《五經字樣》與《新加九經字樣》760第二章唐代字樣學765
第一節唐代字樣之先驅——《顔監字樣》與《正名要錄》765
第二節《干祿字書》之問世768
第三節字樣學之正字作用772第三章宋代經籍整理與近代正字的確立777
第一節增篆之蜀石經777
第二節北宋二體石經780
第三節小學家之正字活動785
第四節字典成為字形之準則788第四章明清以來楷書書法的發展791
第一節宋代之院體791
第二節明清之臺閣體、館閣體793
第三節唐宋以來楷書書法之教學802第五章印刷術促成近代漢字形體標準810
第一節官府控制下之經典書籍印刷810
第二節書坊逐利刊行產生之簡俗字814
第三節從宋體到匠體820
第四節匠體字的特點827
第五節匠體字為近代正體字形之基礎831
第六節活字印刷與印刷體之標準化833
第七節扁宋與長宋的來源與使用837
第八節仿宋和黑體845
主要參考文獻851
後記882
內容試閱
許慎《説文·敍》述説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的由來,是最早的漢字形體史論述。擴展到一些特殊場合應用的字體,有秦八體: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新莽有六書: 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後漢魏晉以來,字體的發展進入百花齊放的繁榮時期,各體變化無窮,名目越來越多。北朝王愔又記錄了古書三十六種字體,提出了諸如行書、楷書以及垂露、飛白等以前從未記載的字體。北齊王融稱古今雜體六十四書,南朝梁韋仲定為九十一種,謝善勳增加九體,合稱百體。唐代韋續又集秦八體、後漢徐安于十二時書,再搜羅三十三體,凡五十六體。以後字體還在陸續增加,到明清時期,僅篆書就有三十二種,更有集大成的聖賢百體。有記載也有研究,至少從《説文》開始關心這些字體名稱所包含的內容,各個字體之下,稱名和定義一體舉出。草書在漢代是漢字形體發展的一個關鍵,它的發生和發展牽動了整個漢字的命運,由草而生隸、生章草,由草法而激發出區別於圖案美的漢字書法藝術。所以對字體的關心首先落在草書上。關於草書的起源,許慎首先提出。後漢趙壹的《非草書》、西晉索靖的《草書勢》、南朝梁武帝蕭衍的《草書狀》專門研究草書問題。隸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字體,對篆書是一個新體,對楷書是舊體,是過渡性的字體。西晉成公綏《隸書體》是研究此字體的專門文章。對字體作全面性研究始終是字學的中心問題,歷代學者於此用力甚勤。西晉衛恒《四體書勢》就古文、篆、隸、草各敍源流。唐張懷瓘《六體書論》總論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字體事關文字大計,歷代續作不斷,見於筆記零星見解,不可勝數。
對於漢字形體演化,古人的認識似乎就是眞草隸篆之間的轉變。西晉衛恒《四體書勢》古文、篆、隸、草四體更迭,其中隸容納漢隸、今隸。唐代張懷瓘《書斷》分作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從衛恒四體細化為十體,隸書中依然不分古今。宋代以還改隸書之實,分為隸書(八分)和眞書,於是形體之變為新四體——眞草隸篆。舉其大略,篆包含古文,隸實指八分,草含今草和章草,眞即眞書,人無異議。清人毛鳳枝《石刻書法源流考》:“古文降而為篆籀,篆籀降而為小篆,小篆變而為分隸,分隸變而為楷法,行、草亦生矣。”所以古來談漢字形體演變,無外乎如此。本書採用四體之説,按篆、隸、草、眞四個條貫,分別論述,依次展開。但是名稱之下,內容大不一樣。
在20世紀下半葉,探求漢字形體發展規律是漢字研究熱點,壓倒性的觀點是漢字由繁到簡,規律在於簡化。在改革開放以後,纔有人提出異議。1978年王鳳陽提出漢字字形發展中簡化、繁化、簡化與繁化交織、簡易律與區別律、二律交叉發揮作用。“漢字發展,就已有字形來講,總的趨勢是日益簡化,這是事實。有的文字學家由此做出結論,説漢字字形發展的規律就是簡化,簡化就是漢字發展的總過程。關於這點我們不敢苟同。”所謂“簡化與繁化交織”,即不斷繁化的基礎上不斷簡化,兩者扭結在一起。簡易律主要用在既成字形,區別律防止不斷簡化的字相互之間界限的混淆。“這兩個規律,一個求簡單約易,一個求準確精密”,是文字不斷演進的推動力量。
王鳳陽看到漢字形體演進不僅僅是簡化,還有其他因素。
漢字形體簡化,這是書寫者主觀的要求,越簡越好。西漢一度大興草書,尋常人都能寫,為何没有取代楷體呢?因為形體太簡略了,區別性差了,閱讀者並不方便,造成交流麻煩,所以漢草變為今草或者章草,越到後來使用者越少。例如“報”,漢代草書就是“报”,它割裂出系統,成為碎片,所以兩千多年來衹能是草書,在古代楷化了還衹是俗體字。古人為何在正體中不接納這類簡俗字呢?漢字之簡受到各種制約,最重要的是系統性,漢字是一個整體,內部相互聯通,息息相關,這樣一個活體纔能適應社會發展。漢字使用在閱讀、書寫外,學習也十分重要。人們依照規則,能動地掌握文字,可以邏輯記憶、理解文字。簡俗字往往是隨機而為,一代一地各異,不利於識古垂今,這點對我們國情十分重要。所以簡是一種要求,不是形體規律。
漢字形體研究忽略了一個重大因素。形體發展既取決於人們書寫方便快捷的工具性要求,又取決於對形體美感、寄托良好願望的不斷追求。這兩個方面對漢字形體演變起著重要作用,催生了歷史上多姿多彩的各種形體。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啟功的《古代字體論稿》和蔣善國的《漢字形體學》,這兩種字體方面的專門著作,前者偏重具體名稱的考證,後者偏重宏觀的字體演變。其他的文字學著作雖然也會談及字體問題,但是從深度、廣度或者從系統性來説都難以企及。“文革”前夕對王羲之書《蘭亭序》眞偽的討論實質上是懷疑東晉是否存在楷書的問題,本質上是隸變發生,學術價值不是很高。20世紀60年代以來討論字體演變集中在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變化,郭沫若的《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論述文字發生、商周文字特點以及秦統一文字,是研究上古漢字的佳作。形體變化的重點是隸變,這是文字學界注目的問題。改革開放解放了學術界,通過對漢代草書的研究,對隸變的過程已經有清楚的認識,不斷有較高品質的文章問世。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開展系統性斷代專題的字形研究,用科學分析比較的辦法,作深入細緻的微觀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探索漢字構形理論,摸索字體的本源和變化的規律,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文字的音形義三位一體,音和義都可以剝離,都可以作為語言學的其他分科的研究內容,但是漢字的形體卻無法分離出去,所以漢字文字學最核心的學問就是漢字的形體。就目前狀態來説,字體研究並没有達到它應有的水準。
漢字形體史是一個重要題目,筆者認為研究形體史必須具有以下要素:
其一,以文獻為基礎。形體史屬於歷史研究,必須以文獻為依據。歷史文獻有兩個方面: 一是文字材料,包括各種古代碑刻、墨蹟,流傳與出土資料皆不可忽略。二是古今記錄、論著,哪怕點滴都要收集。古代文獻中存在大量的字體史的資料,有些是保存在專論中,有些夾雜在典章制度的史籍甚至筆記中,必須充分注意。文獻上的字體是抽象的,字體本身具有視覺形象,研究結果自然是落實到考古發現的文字材料。現在考古出土的形體資料層出不窮,不僅可以考察文字形體發展的大勢,也可以發現許多失傳的字體。
其二,多角度、多層次觀察與分析。古代形體內涵豐富,它是社會各種因素的綜合體、歷史的沉積物。中國是禮儀之邦,歷史綿長,禮儀變革,社會進步,都會在字體上體現出來。因此形體歷史是一項綜合研究。
其三,字學與書法比翼齊飛。形體是漢字最直觀、接觸最頻繁的東西,從甲骨文、金文、戰國秦漢的簡帛文字、漢魏碑刻、隋唐楷書,如山陰道上目不暇接。漢字結構的複雜性,促進了漢字的書寫技術,最後造就了漢字的書寫藝術,造就了偉大的書法藝術,晉有王羲之,唐有歐褚顔柳,宋有蘇黃米蔡,不過純粹的書法風格屬於書法學的研究範圍。但是字體離不開書法,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書寫技巧。我們研究字體,一定要體察字體之變化,體會形體的奧妙;一定要花費一些時間學習書法,至少也要寫得一手好字。
形體歷史不能迴避歷史分期。
有關漢字形體歷史分期,有各種説法,本書不展開討論。分期的關鍵點有二: 一是秦篆的劃分,現在學術界傾向於劃入今文字,原則上歸入古文字階段。二是近代形體的劃分,以前没有這個概念。筆者把匠體字形成作為標誌,把明代到現代之間稱為近代期,屬於今文字的一個階段。
本書的漢字形體分期如下:

參照普通歷史學的分期,商周到秦屬於上古文字,漢代到明代中期為中古文字,明代中期到清末為近代文字。這樣文字歷史分期與中國歷史分期大致吻合。陸錫興: 《論漢字的歷史分期》,《中國文字學報》第九輯,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
漢字形體史是一項高難度研究,是漢字本體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漢字民俗史、漢字傳播史兩個方向的專門同名著作已經問世,以後筆者準備繼續完成漢字史的其他領域研究,儘快推出專著,為完善漢字史研究而努力。
需要説明一下,為便於讀者閱讀,本書關於墓號,正文敍述時採用阿拉伯數字;關於公元紀年,不使用“公元”二字,如漢景帝二年,對應“前155年”,不再標注“公元”二字;關於生卒年,採用“××—××格式”,如陳夢家(1911—1966)。其他使用阿拉伯數字或漢字數字,視情况而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