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5.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李希光教授与巴基斯坦著名学者阿克拉姆深入当代学界罕有人去的风险较大的地区实地调查,将科研、教学、调查融为一体,站在跨文明视角,深入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中找到其深远的文化联系,寻求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结合点,探讨两大文明的互鉴。
本书将带领读者了解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的价值观,了解伊斯兰信民、伊斯兰教法,伊斯兰世界不同的知识和生产活动,包括这些国家的智库和媒体。在打破西方文明冲突的认知框架下,探讨伊斯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填补了以新的文明纽带联结不同文明历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世界难题的空白。
|
內容簡介: |
中国的未来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文明新标准。为了研究共建“一带一路”伊斯兰国家的文化,探索世界多样文明的共生共存问题,本书两位作者深入罕有当代学者考察的风险较大的地区,融科研、教学、调查为一体,在语言、民族和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的国家中找到深远的文化联系,深度探寻中华文明如何与伊斯兰文明和平相处,夯实”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基础;帮助中国读者更深入了解一个真实的伊斯兰世界,了解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的价值观,了解伊斯兰教及其教法和信民,了解伊斯兰世界不同的知识和生产活动,包括伊斯兰国家的智库和媒体。
本书在打破西方文明冲突的认知框架的基础上,站在跨文明视角探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互鉴,探讨伊斯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寻求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结合点,让共建“一带一路”伊斯兰国家成为命运共同体。
本书填补了以新的文明纽带联结不同文明历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空白,推动东方两大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向度。
|
關於作者: |
李希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致力于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走廊研究,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巴基斯坦总统颁发的“巴基斯坦最高领袖奖”等。李希光曾调研丝绸之路海上路线、沙漠路线、草原路线、佛教路线、阿尔泰游牧路线和西伯利亚路线六大路线的全程。出版了《写在亚洲边地》(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2016年)有关丝绸之路的一手调研专著。 埃贾兹·阿克拉姆(Ejaz Akram),巴基斯坦著名学者。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校长顾问、巴基斯坦国家道德复兴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杰出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宗教与国际政治学,重点关注宗教文明与政治安全的互动及相互影响。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两个东方学者关于文明互鉴的对话 1
1 第一场对话 :有关伊斯兰世界真实知识的生产与获取 3
1. 1 知识生产权是最大的话语权 4
1. 2 处在全球思想文化边缘的伊斯兰话语与中国话语 6
1. 3 “ 他者化” 伊斯兰世界不利于“ 一带一路” 7
1. 4 绕过西方 ,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直接倾听对方 9
2 第二场对话 : 伊斯兰传统与西方现代性 13
2. 1 为什么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人士更喜欢中国? 14
2. 2 伊斯兰学者看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 16
2. 3 发展中国家眼里 , 中国制度的优势 17
2. 4 伊斯兰传统中的“ 舒拉” 19
2. 5 西方在伊斯兰国家制造“ 独裁者” 谜团 20
2. 6 精神殖民与文化自信的丧失 21
3 第三场对话 : 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包合共存 24
3. 1 伊斯兰学者谈孔夫子和中国传统文化 27
3. 2 西方恐惧的“ 儒家 - 伊斯兰联盟” 问题 29
3. 3 “ 学问虽远在中国 , 亦当求之” 31
3. 4 共建“ 一带一路” 新文明 33
4 第四场对话 : 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37
4. 1 文明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38
4. 2 学会用东方语言 、概念交流 , 挣脱“ 精神殖民” 41
4. 3 伊斯兰国家的自由派和马克思主义派 43
4. 4 发展中国家媒体的自我憎恨问题 44
4. 5 “ 一神论” 与“ 无神论” 问题 45
5 第五场对话 :“ 一带一路” 共同体与世界新秩序 49
5. 1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世界新秩序 51
5. 2 东方国家需要一个多样化的世界话语体系 53
5. 3 “ 天下观”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56
5. 4 东方的再现代性不是与西方的二元对立 58
6 第六场对话 : 伊斯兰世界看中国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 64
6. 1 中国的崛起必须以中国自己的方式来理解 65
6. 2 现代西方正在衰落 73
6. 3 西方的衰落 76
6. 4 西方坠落的原因 82
6. 5 西方面临的经济和政治挑战 86
6. 6 伊斯兰国家正摆脱西方 , 寻找新的方向 89
6. 7 处在东西方之间的伊斯兰核大国— 巴基斯坦 95
7 第七场对话 : 知识和思想范式与中国话语权 101
7. 1 东方文明与万法归一 102
7. 2 西方世界与东方文明 105
7. 3 东方知识分子要看管好自己的“ 范式” 107
7. 4 “ 一带一路” 地缘知识与中国话语权争夺 111
7. 5 亚洲学者的主体意识 116
7. 6 实事求是与亚洲新闻学 118
第二部分 正确认识“一带一路” 上的伊斯兰文明 123
8 “ 一带一路” 上的伊斯兰国家 125
8. 1 伊斯兰国家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占有重要地位 128
8. 2 习近平在多个伊斯兰国家倡导文明互鉴 132
8. 3 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文明交往史 138
8. 4 文明的团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43
9 准确认识伊斯兰传统和伊斯兰世界 148
9. 1 伊斯兰世界观的信仰和基本原理 149
9. 2 伊斯兰世界观中的多样性 157
9. 3 “教派” 在伊斯兰教中的本质和含义 158
9. 4 理解伊斯兰与文化的关系 162
9. 5 伊斯兰与文化及文化现代主义 165
9. 6 为什么西方妖魔化伊斯兰与穆斯林? 167
9. 7 乌玛的概念与穆斯林对文明间关系的理解 168
9. 8 伊斯兰教与经济进步 175
9. 9 伊斯兰工作伦理 178
9. 10 伊斯兰信仰和伊斯兰文化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181
9. 11 为什么唯有中华文化有足够资源理解伊斯兰 181
9. 12 中国与伊斯兰的共享因素 182
9. 13 伊斯兰的儒家化与中国化 183
9. 14 文化现代主义眼中的伊斯兰 184
9. 15 超然性、和平、文化对中国的意义 185
10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沟通渠道与理解障碍: 穆斯林对世俗、性别
和性的看法 189
10. 1 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相互不了解 191
10. 2 “伊斯兰恐惧症” 的风险 193
10. 3 世俗主义批判 : 伊斯兰世界的一种观点 195
10. 4 世俗政治的嘈杂与战争 198
10. 5 世俗主义与生态悲剧 202
10. 6 穆斯林对女性、性别平等和性的态度 208
11 深入伊斯兰内部世界: 走进“塔利班大学” 和阿富汗塔利班 221
11. 1 美国世纪的终结 , 亚洲世纪的开始 224
11. 2 “美式阿富汗” 建立近 20 年 , 国家治理全面失败 227
11. 3 阿富汗塔利班建国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结构 228
11. 4 阿富汗与中巴经济走廊 229
11. 5 阿富汗新政府与中国和“ 一带一路” 232
11. 6 警惕媒体制造中巴经济走廊恐怖气氛 237
11. 7 “塔利班之父” 的观点 239
11. 8 正视阿富汗现实政治与塔利班的诉求 242
11. 9 重新认识阿富汗塔利班 244
11. 10 重建巴米扬大佛 248
12 “ 一带一路” 的宏大叙事与精细写作 251
12. 1 一列被媒体忽视的中国开往阿富汗的列车 251
12. 2 “ 一带一路” 报道时 , 须知晓古人的阿富汗行记 254
12. 3 回到丝绸之路文明的原点写作 257
附录 伊斯兰国家的智库与媒体 263
为什么要关注伊斯兰国家的智库与媒体? 265
附录一 伊斯兰国家的智库 269
1 伊斯兰智库的历史与发展 269
1. 1 伊斯兰世界 : 理念之争 270
1. 2 作为“他者” 的伊斯兰 272
1. 3 伊斯兰智库的历史与发展 273
1. 4 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智库现状 277
1. 5 伊斯兰智库不是自身议程的制定者 280
1. 6 穆斯林侨民作为舆论制定者的崛起 281
2 研究伊斯兰智库的现实意义 283
2. 1 如何界定伊斯兰国家的智库 283
2. 2 有利于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 285
2. 3 有利于维护区域能源供给安全 288
2. 4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贸往来 292
2. 5 有利于全面了解伊斯兰国家的内政方针 293
2. 6 有利于及时掌握伊斯兰国家的对外政策 298
2. 7 有利于中国各界正确认识伊斯兰 299
2. 8 中国和伊斯兰国家智库的交流现状 302
3 “ 一带一路”伊斯兰国家国别智库研究 304
3. 1 伊斯兰国家智库概述 304
3. 2 阿拉伯各国智库 307
3. 3 伊朗主要智库 316
3. 4 土耳其主要智库 317
3. 5 中亚伊斯兰国家智库 320
3. 6 南亚伊斯兰国家智库 321
3. 7 东南亚伊斯兰国家智库 326
3. 8 其他伊斯兰国家智库 329
4 伊斯兰世界超级思想库—马德拉萨 331
4. 1 从词源分析看马德拉萨 331
4. 2 现代性与伊斯兰教 333
4. 3 现代性与马德拉萨的互动 334
4. 4 伊斯兰世界范围内的马德拉萨 335
4. 5 如何理解马德拉萨的复杂性 340
4. 6 当代最著名的马德拉萨— 巴基斯坦正义学识大学 341
4. 7 马德拉萨的自我认同 345
5 伊斯兰国家智库如何塑造媒体议程 347
5. 1 智库与媒体 347
5. 2 智库学者直接在媒体上发表文章 348
5. 3 智库学者接受媒体采访 351
5. 4 智库学者的言论和著作被媒体引用和推介 354
5. 5 智库工作者在媒体兼职 356
5. 6 智库研究成果引领媒体讨论的话题 357
5. 7 举办对媒体开放的活动及参加媒体举办的活动 363
5. 8 智库自办媒体并发挥媒体作用 364
6 伊斯兰智库对中国及“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分析 369
6. 1 中东地区的相关研究分析 370
6. 2 南亚地区的相关研究分析 373
6. 3 中亚地区的相关研究分析 374
6. 4 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研究分析 375
6. 5 文化层面 , 与伊斯兰世界的兼容性 376
附录二 伊斯兰国家与新闻媒体 377
1 超越媒体框架,认识伊斯兰世界 377
1. 1 追随先知 : 重新认识伊斯兰教 379
1. 2 什么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或伊斯兰激进派? 383
1. 3 “伊斯兰恐惧症”: 被流行的术语 385
1. 4 心理武器 : 传播中的恐怖主义框架 387
2 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伊斯兰世界的
—2016 年《纽约时报》 的“伊斯兰” 和“穆斯林” 报道研究 … … … 389
2. 1 美国《纽约时报》 涉穆斯林报道 395
2. 2 《纽约时报》 涉埃及的报道 408
2. 3 讨论与展望 413
3 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诉求与态度 418
3. 1 巴基斯坦媒体肯定中巴经济走廊的正面作用 419
3. 2 巴基斯坦媒体最关心的领域是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422
3. 3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 424
3. 4 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存在两种报道框架 427
3. 5 巴英文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报道采用精英视角 430
4 新华社关于伊斯兰国家的新闻报道研究 435
4. 1 新华社涉巴基斯坦的新闻报道研究 435
4. 2 新华社涉印度尼西亚的新闻报道研究 444
4. 3 新华社涉马来西亚的新闻报道研究 453
4. 4 新华社涉伊朗的新闻报道研究 461
4. 5 新华社涉沙特阿拉伯的新闻报道研究 469
5 伊斯兰国家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样本分析 478
5. 1 共建“ 一带一路” 伊斯兰国家 478
5. 2 共建“ 一带一路” 伊斯兰国家的“ 一带一路” 报道数量统计… … … 478
5. 3 共建“ 一带一路” 伊斯兰国家的“ 一带一路” 报道内容分析… … … 480
6 巴基斯坦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489
6. 1 巴基斯坦主流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的基本态势 489
6. 2 巴基斯坦主流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的突出特点 492
6. 3 面向巴基斯坦“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494
7 阿拉伯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497
7. 1 阿拉伯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的基本倾向 497
7. 2 肥沃新月地带国家对“ 一带一路” 的报道 500
7. 3 阿拉伯半岛国家对“ 一带一路” 的报道 502
7. 4 非洲阿拉伯国家对“ 一带一路” 的报道 504
7. 5 阿拉伯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505
8 埃及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07
8. 1 埃及媒体概况 507
8. 2 埃及主要媒体对“ 一带一路” 的报道概况 508
8. 3 埃及媒体对“ 一带一路” 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514
9 伊朗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16
9. 1 伊朗媒体简介 516
9. 2 伊朗各主要媒体对“ 一带一路” 的报道 517
9. 3 伊朗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较少的原因和报道特点 526
10 土耳其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28
10. 1 土耳其媒体和智库的样本选取 528
10. 2 中国和“ 一带一路” 在土耳其媒体和智库中的形象 530
10. 3 土耳其密切关注并踊跃参与“ 一带一路” 的原因 532
10. 4 土耳其在“ 一带一路” 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534
11 马来西亚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38
11. 1 马来西亚主流媒体关于“ 一带一路” 报道的基本态势 539
11. 2 马来西亚主流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的突出特点 541
11. 3 面向马来西亚“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546
12 印度尼西亚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48
12. 1 印度尼西亚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情况 548
12. 2 印度尼西亚英文媒体对“ 一带一路” 的报道 549
13 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54
13. 1 乌兹别克斯坦媒体概况 554
13. 2 分析样本选择及概述 555
13. 3 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对“ 一带一路” 报道的情况 556
14 哈萨克斯坦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64
14. 1 哈萨克斯坦媒体概况 564
14. 2 “ 一带一路” 报道情况概述 565
14. 3 哈萨克斯坦媒体对“ 一带一路” 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571
15 尼日利亚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574
15. 1 尼日利亚媒体概况 574
15. 2 “ 一带一路” 的报道样本分析 575
15. 3 尼日利亚媒体对“ 一带一路” 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578
16 中东国家媒体发展现状及中国对外传播研究 580
16. 1 共建“ 一带一路” 的中东国家主流媒体发展现状 580
16. 2 阿联酋《海湾时报》 媒体发展现状及选取依据 583
16. 3 阿联酋《海湾时报》 涉华报道框架分析 584
16. 4 中国对共建“ 一带一路” 的中东国家的传播策略 588
17 中国与伊斯兰国家民心相通 590
17. 1 与“ 一带一路” 上的伊斯兰国家共建智库 593
17. 2 “ 一国一策” 的跨文化交流 594
17. 3 伊斯兰国家的教育、人才交流 595
17. 4 发挥中国穆斯林的纽带作用 597
17. 5 寻找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 601
17. 6 推进与伊斯兰国家文化交流 609
17. 7 建设面向伊斯兰国家的宣传机构 612
17. 8 借鉴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经验 613
18 当代世界主要伊斯兰运动名词解释 619
18. 1 伊斯兰运动的定义问题 620
18. 2 穆斯林兄弟会 621
18. 3 吉玛特伊斯兰促进会 623
18. 4 达瓦宣教团 625
18. 5 瓦哈比、沙特阿拉伯与萨拉菲运动 626
参考文献 629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两个苦行者的思想碰撞
本书的调研和思考 , 基本上是在山野里完成的 。我与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校 长顾问埃贾兹 · 阿克拉姆 ( Ejaz Akram ) 教授一起在喀喇昆仑山 、希格尔河谷、 开伯尔山口 、 白沙瓦古城 、朝鲜半岛南部的山里以及成都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座谈 。其间 , 我们就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进行了七次长谈。 这些对话当时有的录音了 , 有的没有 , 对话的内容都是事后我根据零碎的记忆 重新梳理的 , 对话的背景多是佛教与伊斯兰教通过喀喇昆仑山传向中国的历史。
我们实地调查的地方多是罕有当代中外学者去的 、风险较大的 , 甚至有争 议的地区 , 如斯卡杜 、希格尔 、开伯尔山口和白沙瓦 。我们还去了韩国光州 , 考察了公元 4 世纪从塔克西拉 ( 伊斯兰堡西北部约 50 公里处) 来的高僧摩罗难 陀所建造的朝鲜半岛上第一座佛教寺庙 。我们把这种考察作为激发头脑风暴的 行走式研讨会 。我又把在这些考察途中与阿克拉姆教授各种场合的交谈整理成 了七篇对话 , 作为本研究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分。
为了听取更多学者对本书研究主题的意见和观点 , 2017 年春天和冬天 , 我 邀请阿克拉姆教授参加了我在清华大学和韩国光州分别组织的两场题为“‘一带 一路’ 与亚洲文明” 的论坛 。我还通过清华大学 “2017 杰出海外学者访问计 划” 邀请了阿克拉姆教授来清华大学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研讨 、讲学 , 其间阿克 拉姆就课题涉及的重大问题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了面对面研讨 , 我们一起赴 南京考察了郑和墓地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 月 , 我邀请阿克拉姆教授先后来 北京和重庆 , 梳理写作思路 , 探讨一些疑难问题。
本书从头到尾都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 , 同时 讨论并试图解答共建“ 一带一路” 过程中一些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 如巴基斯坦 与阿富汗面对的一些紧迫的政治文化问题 。阿克拉姆教授强调 , 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具有与儒家文化兼容并包的基础 , 在历史的交往和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本土 的儒家文化发生了深度的融合 。阿克拉姆建议 , 未来 , 各个伊斯兰国家 , 尤其 是临近中国的伊斯兰国家 , 在“ 一带一路” 的基础上与中国发展合作时 , 需要 对其自身进行文化改革 , 以克服这些伊斯兰国家国内面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以及其他诸多文化问题 。阿克拉姆教授对理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提出了独特观 点 。他指出 , 所谓宗教原教旨主义是 20 世纪出现在现代社会里的一种新型的意 识形态 , 反映的是一些人对于想象的信仰教条的刻板追求 。然而 , 伊斯兰文化 传统与原教旨主义大相径庭 , 传统意义上的伊斯兰信仰包涵多样的文化 , 强调 和平与包容 。当代一些政治力量广泛地将伊斯兰信仰描绘成一种原教旨主义的 宗教信仰 , 在国际上刻意宣扬民族宗教之间的对立 , 并在中国境内煽动民族冲 突 。这种情况的发生 , 不仅会对共建“ 一带一路” 产生阻碍 , 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我们除了在沿途调研的头脑风暴中形成了“ 两个东方学者跨文明的系列对 话”, 还围绕中国与共建 “ 一带一路” 的伊斯兰国家的民心沟通撰写了五篇文 章 , 包括 《 “ 一带一路” 上的伊斯兰国家》《 准确认识伊斯兰传统和伊斯兰世 界》《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沟通渠道与理解障碍 : 穆斯林对世俗 、性别和性的看 法》《深入伊斯兰内部世界 : 走进塔利班大学》《 “ 一带一路” 的宏大叙事与精 细写作》。
阿克拉姆教授在探讨了解伊斯兰信仰和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时 , 谈到当代人们 , 包括伊斯兰世界内部的人们 , 对伊斯兰信仰的一些误解 , 以及 这些误解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以后 , 塞缪尔 · 亨廷顿 ( Samuel Huntington ) 在历 史学家伯纳德 · 路易斯 ( Bernard Lewis ) 的影响下宣扬文明冲突理论 , 对冷战 后国际秩序进行阐释 。阿克拉姆教授认为 , 路易斯与亨廷顿两位学者从西方的 视角构建文明冲突论背后的一个重要思路在于 , 防止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形 成联盟 。与西方崇尚“ 分而治之” 与零和博弈的文化相反 , 传统意义上的伊斯 兰文化在精神内核上与儒家文化有相通之处 , 主要包涵了统一 和平 、融会贯通 的团结思想 。然而 , 随着文明冲突论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当今国际社会的流 行 , 伊斯兰信仰时常受到有组织的曲解与妖魔化 , 以致世界上很多人对伊斯兰世界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 这不利于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 为了让中国社会从穆斯林的视角正确理解传统意义上的伊斯兰 , 阿克拉姆教授 在本书中分别对伊斯兰世界观 、伊斯兰的教派区别 、伊斯兰信仰与文化的关系、 伊斯兰信仰与经济进步思想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探讨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相互了解的阻碍时 , 阿克拉姆教授认为 , 现 代社会中很多人对于世俗与世俗主义的认识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西方文化观念 的影响 , 即认为 , 世俗主义应当与宗教和精神信仰绝对对立 。单纯从西方历史 经验出发的绝对的世俗主义 , 无论是在人类面对的政治问题上 , 还是在经济和 环境等问题上 , 都对人类近现代历史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阿克 拉姆教授认为 , 中国虽然不同于伊斯兰国家 , 不以宗教作为文明的基础 , 但是 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对世俗的理解都有别于西方 。两种文化都强调人的 生活应该具备世俗追求与精神信仰的融会贯通 , 反对极端的世俗主义 。在性别 问题上 , 阿克拉姆教授认为 ,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强调的性别平等与极端的世俗 主义类似 , 反映了一种与自然对立的虚假的平等观念 。 同时 , 传统的伊斯兰信 仰与中国文化传统类似 , 强调性别间的和谐与融合 。传统的伊斯兰信仰与中国 文化传统殊途同归 , 不应当存在隔阂 。只有中国学者与穆斯林学者深入交流双 方的文化 , 并使人民通晓理解 , 中国才能更好与伊斯兰世界实现和平团结。
阿克拉姆教授还讨论了未来伊斯兰世界的和平对于“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 要意义 。通过探索不同的全球化模式对世界各国社会 、经济以及政治产生的影 响 , 尤其是对伊斯兰国家产生的影响 , 阿克拉姆教授分析了西方世界中流行的 敌视穆斯林的观念的形成过程 , 及其对未来全球化进程的启示 。随着中国通过 “ 一带一路” 在伊斯兰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 , 在与共建 “ 一带一路” 的伊 斯兰国家交往 , 特别是在与位于中国周边的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等伊斯兰国 家的交往中 , 中国应当避免产生西方由一神教传统带来的“ 黑白分明” 的思想 倾向 , 防止像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那样 , 在处理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方 面陷入“ 文明冲突” 的泥淖。
中庸的价值观被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共享 。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都提 倡中间道路 , 不提倡过度的消费主义 、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 ……
“塔利班之父” 的观点
2018 年 11 月 2 日, 被称为 “塔利班之父” 的前参议员萨米·哈克毛拉遇袭身亡。 萨米·哈克不仅是阿富汗塔利班已故领导人奥马尔的老师, 也是 2018 年当选为巴基斯坦总理的伊姆兰·汗的好朋友和支持者。
多年来, 我每次去巴基斯坦或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逛书店, 能买到的绝大部分是英美记者、 学者和外交官写的有关塔利班的书。 偶尔看到一两本巴基斯坦记者写的, 也是为了迎合英美口味, 由英美出版社审核出版的。 2017年 9 月下旬, 我在伊斯兰堡瑟琳丹酒店吃早饭, 竟然意外在酒店走廊拐角处的一个卖二手书的书亭里, 看到了一批有关塔利班、 阿富汗、 克什米尔、 印度河、巴基斯坦北部山区的书和地图, 其中一本是萨米·哈克的著作——— 《阿富汗塔利班: 意识形态之战, 为和平而奋斗》。 作为国际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 萨米·哈克在各个讲坛上公开支持阿富汗塔利班, 及时澄清塔利班在各种问题上的立场, 被认为是阿富汗塔利班的学界发言人。 这本书回答了记者们最关注的有关塔利班的问题: 伊斯兰、 妇女、 阿富汗战争。 这本书还否定了西方对塔利班的极端评论。 萨米·哈克和他的家族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对定义现代社会的伊斯兰信仰、 教法和教育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的很多学生成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塔利班领导人。 他在宗教上的影响遍及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他在书中提到, 美国为了反苏制造了本·拉登, 同时创建了 “圣战者”。 后来由于本·拉登开始反美, 美国又制造了 “基地” 组织去对付本·拉登。 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曾在2013 年 7 月拜访萨米·哈克, 萨米·哈克公开表示支持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执政。 “只要美国人离开阿富汗, 塔利班不出一年就会让整个阿富汗人民幸福。 整个阿富汗都会支持他们。 阿富汗必须为自由而战。 只要外国占领者一天不走,塔利班一天也不会停止战斗。”
为了更准确和完整地了解阿富汗塔利班的真实诉求, 这里把萨米·哈克毛拉在其著作 《阿富汗塔利班: 意识形态之战, 为和平而奋斗》 一书中读者关心的内容介绍如下。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军撤出阿富汗以后, 美国中央情报局挑拨 “圣战”组织领袖们的关系, 让阿富汗各派力量无法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政府。 “圣战”领袖们为了一些小问题而相互交战, 阿富汗陷入近 10 年的长期混战, 法律和秩序不复存在。 “塔利班” 在波斯语和普什图语中是 “学生” 的意思。 塔利班在阿富汗反抗苏联战争期间获得了美国的武器和培训。 此后, 从巴基斯坦毕业的塔利班人士到阿富汗之后受到老兵的军事训练。 塔利班领导层尽全力想让他们坐下来谈判, 但是没有成功。 1995 年夏天, 一些马德拉萨的学生团结在奥马尔毛拉的旗帜下, 在短期内恢复了阿富汗的法律和秩序, 为阿富汗重建和平, 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 饱受战乱的阿富汗人民把塔利班看作解放者。 塔利班在阿富汗以惊人的速度重建秩序, 出乎西方各国政府的预料。 萨米·哈克在书中写道, “如果我们回顾塔利班政府的短暂执政, 我们发现他们在上述目标中除了提振经济或提供基本生活供应之外的所有目标都实现了。 最终目标没有实现, 是因为美国和西方的敌视”。 在塔利班上台以前, 阿富汗一片混乱, 女人们出了家门就不安全。 萨米·哈克写道, “塔利班上台之后, 女人们可以戴着首饰安全地旅行。 伊斯兰教并没有在女人的肩上强加任何负担。 塔利班还在历史上首次禁止了罂粟种植。
阿富汗的印度教徒和其他的非穆斯林很满意塔利班政府的政策。 西方如果对此提出异议, 应该给出事实依据。 塔利班没有强制非穆斯林按照伊斯兰文化的要求行事”。 萨米·哈克说, “非穆斯林有按照自己宗教行事的自由。 如果不抱有偏见, 我们可以发现, 当年塔利班治理下的社会安全形势远远好于美国和英国”。 萨米·哈克在书中写道,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对美国采取了敌对行动, 而是西方先对塔利班采取敌视态度。 当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 90% 的国土面积时, 西方仍然支持北方联盟。 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曾向巴基斯坦派出板球队, 希望注册参加国际比赛, 但是这一申请因某些国际机构的建议而被否决。 法国曾试图和塔利班建立联系, 但是由于美国的阻挠而终止。
毛拉萨米·哈克说, 塔利班政权的存在, 阻碍了美国在阿富汗建立用以威胁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基地,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可以接近中亚能源产地。
塔利班的和平革命对西方和美国并没有构成威胁。 然而, 美国及其盟友担心,塔利班如果在阿富汗建立伊斯兰政权, 就会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和民主制提出替代方案。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担心伊斯兰教会拥有可以战胜西方世界, 提供理想的有效的世界秩序的潜力。 如果不对塔利班加以遏制, 西方文化将遭受重创。
因此, 他们采取颠覆塔利班政权的措施。 美国和西方想让伊斯兰国家和其他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处于落后状态, 从而任由西方支配。 因此,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对伊斯兰发动 “十字军东征”。 然而, 西方对穆斯林的压迫越重, 穆斯林的反抗就越强。
西方为什么在宣传中诋毁穆斯林? 萨米·哈克说: “穆斯林向非信徒传播和平与安宁的知识。 我们没有侵略性的目标。 美国和西方必须把穆斯林看作朋友,而不应侵犯或歧视穆斯林。 我们要求他们的全力帮助, 以向全世界传播和平的知识, 带来和谐。 不要浪费你们的力量来反对伊斯兰。 来和穆斯林携手为全球带来和谐吧! 我们不是西方的敌人。”他还说, “我对美国的忠告是其应该尽快从阿富汗撤军。 阿富汗人民在最后一个美国士兵被赶走之前不会停止战斗”。
在伊斯兰教中, 相比对男性的教育, 更重视对女性的教育, 对女性教育也没有限制。 每个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是母亲的摇篮。 想要教育孩子, 首先要教育母亲。 根据 《古兰经》 和 《圣行》 的教导, 对一个女人进行教育的效用, 要超过对 1000 个男人的教育。 萨米·哈克说, “我并不知道塔利班政府曾对女性教育加以限制, 这是西方负面宣传的一部分。 但是, 最初当法律与秩序状况不良时, 塔利班政府做出了暂时的限制, 以保护女性的尊严。 后来, 当情况好转后,塔利班政府取消了限制”。 毛拉说, 在伊斯兰传统中, 音乐被禁止或不受鼓励。
为了良好的目的而看电视从未被伊斯兰教禁止, 但是展示无耻画面的除外。
萨米·哈克说, 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建立初期, 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支持。 巴基斯坦的命运受阿富汗影响, 因为巴基斯坦的边界中与阿富汗的边界最长。 巴基斯坦人口中的四分之一是普什图人。 阿富汗也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战略纵深。 美国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巴基斯坦。 美国国务卿曾说, 华盛顿的恐怖主义和克什米尔的恐怖主义的根源是相似的。 美国有肢解巴基斯坦的计划,想让卡拉奇独立, 让俾路支省和开伯尔 - 普什图赫瓦省加入阿富汗, 让旁遮普省加入印度。 美国长期扶植印度来打击巴基斯坦, 美国容忍了印度的核武器试验, 并与印度签署了核协议。
“阿富汗” 在普什图语的意思就是 “普什图人的地方”, 而普什图人亦是阿富汗国内人口最多的族群。 由于阿富汗近半数的人口是追随塔利班的普什图人,生活在农村广阔的部落区, 所以塔利班搞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 苏联打了10 年阿富汗战争, 最后以失败告终。 阿富汗政府和美军, 龟缩在有层层安全保卫的据点里。 普什图人遍布阿富汗, 给美国在民族的基础上对阿富汗实行 “巴尔干化” 带来巨大困难。 阿克拉姆教授说, 阿富汗塔利班本质上是一场反对外族占领的普什图民族解放运动。 几个世纪以来, 阿富汗的普什图人在外敌入侵时一直奋起反抗, 无论外敌是昔日的英国人、 苏联人, 还是今天的美国人。 普什图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让外人碰的: 土地、 财富和女人。 一旦被外族侵犯, 普什图人会凶猛地报复。 在阿富汗, 如果举行一场不受北约军队、 西方媒体及西方非政府组织和智库操控的公开、 公平选举, 因为有人口占优势的普什图人支持, 阿富汗塔利班很可能会赢得大选。 北约不可能仅依靠人口占少数的乌兹别克族、 哈扎拉族、 塔吉克族等民族去重建阿富汗, 并给阿富汗带来长远的和平。
普什图人是阿富汗的最大族群, 政府应该赋予他们应有的代表权。 普什图人是不愿把代表权交给北方联盟的, 而北方联盟控制着阿富汗政府, 这是违反普什图人利益的。
阿富汗政府军有 30% —40% 人员开小差, 根本没办法独立地控制阿富汗局势。 即使在奥巴马当政时期对塔利班的清剿中, 三万美军在阿富汗也不能控制局势。 美国人在阿富汗陷入困境, 在于美国人不愿意面对阿富汗的现实。
在对待与塔利班和谈这件事情上, 美国的政策更是自相矛盾。 一方面, 他们说要把阿富汗塔利班带到谈判桌上; 另一方面, 他们又说阿富汗塔利班是美国的敌人。 无论是在战场上, 还是在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中, 甚至在好莱坞大片的娱乐宣传中, 他们认为, 所有的普什图人都是塔利班, 普什图部落都是需要消灭的。 美国人不理解, 普什图人的历史传统就是反抗外国占领军。 这就是为什么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也参加了抵抗美国占领阿富汗的战争。 美国人与普什图人的战争是美国人自己的战争, 但是美国人却要求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境内替美国人打一场战争。 巴基斯坦不愿意, 也不能在巴基斯坦境内打一场美国人的战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