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1.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钱昱竹老师的第二本新书,继承第一本书《成为学习型父母》的思想,本书着重讲述父母如何做好教练的角色,如何在本能发展、情绪管理、心智成长三方面协助孩子建构自己有序的和谐的生命运作系统。侧重探讨父母如何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扮演这个角色的难点与疑点在哪里,促成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要点在哪里,如何激发孩子的生命力,让他喜欢上自己的人生。
|
關於作者: |
钱昱竹,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
毕业后,从事过编辑出版、人力资源管理、保险业务、培训等工作;2004年,开始自己的心智成长,2005年正式致力于心智成长的专业探索和课程、项目实践。
昱竹重新定义了“心智成长”,并搭建了原理系统、实践系统和专业培养系统。18 年间,昱竹直接服务过的学员超过 2 万人,遍布全国 32个省市、自治区。
2005 年,昱竹主导创办了青少年心智成长系统,支持14—18 岁的青少年建立起内在的平衡,有意识、负责任于自己的成长。
2008 年,创建 CS 企业领袖心智成长系统,支持企业领袖建立起教练意识和系统化思维,建构有理想、有章法的企业成长系统。
2013 年,创建 PLC 专业执业教练成长系统,培养心智成长教练,通过指引和疗愈,服务于个人和企业团队的心智成长。
2017年4月,开设“昱竹说”公众号,每日音频和文字分享,每周更新5~6条,至今没有间断,服务学员和感兴趣于心智成长的伙伴。
2020 年,开设线上课程,分为“个人心智”“家庭心智”“组织心智”三大系统。其中,“家庭心智”就包括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的系列课程;这本书的内容,也是以线上课程和学员案例为基础的。
2022年,开始“家庭学习力”项目,将心智成长的原理转化为家庭教育的系统和工具,以服务孩子和教育者们共同成长。
目前昱竹的主要工作,是教育项目和企业领袖教练,有线下、线上课程和个案咨询。同时,培养专业导师和教练团队,支持更多人成为心智成长的服务者。并通过分享与传播,支持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从而有意识地玩儿赢“外在世界”的挑战,活出每个人独特的智慧与力量,建立起爱、连接与创造的共鸣。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先认识生命,才看懂成长
生命就是在不断受限中成长
生命是如何蜕变的
生命是怎样发展自己的
意识调动“态度”
“态度”调动生命力
内在世界是怎样运作的呢?
心智系统为什么会不够用?
孩子的成长节奏
学习成为孩子的教练
第二章 成为教练型父母
没有不够好的孩子,只有被卡住的“生长点”
教练型父母的基本功:找到“生长点”
孩子的“问题”,也是努力“生长”的痕迹
不企图“搞定”孩子
第三章 “站得稳”自己,才看得见孩子
父母要看得见和承认自己的失衡
用智慧解开内在的捆绑
想帮助孩子之前,先学会帮助自己
拥抱阴影,积累资源性记忆
学会如何站稳自己
第四章 连得上孩子
我们跟孩子连接的基础
知道孩子“要什么”
看见孩子在“演什么”
父母要有能力“介入”,也要有能力“干预”
第五章 “带得动”生命力,玩赢成长
看懂孩子,前提是读得懂孩子的状态
懂得原理,才能“有效干预”
想带得动孩子,父母要学会做的三件事
第六章 易逝的亲子时光,长远的生命之约
一场美妙的生命之约
成长型父母,先养好自己
允许孩子们野蛮生长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成长,是让有限的形式追上无限的意识
成长,是生命推动自己进阶的过程。
而“生命”这个话题,不太好聊。
初听起来,太熟悉了,谁都活了几十年,多少明白点儿。
但若要深究,又发现太陌生了;因为身在其中,习惯成自然,不觉得需要推敲,也就经不起琢磨。
不琢磨生命,我们也能活着,反正痛不痛快也都只是自己交待给自己,能编圆了的逻辑,都当作是自己独一份的生存哲学。
直到有一天,我们成了父母,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把 “成长”这件事情掰开了揉碎了摊在我们眼前,纤毫毕现;我们对于生命或多或少的忽略或者无知,经不起这生命之初的纯粹拷问,瞬间被夸张地放大。
我们会以为,是有了孩子以后,“生活”变复杂了;但也许,是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把“生命”看得太粗线条了。粗线条的好处,是敢在人生里四处闯荡,什么都想体验,因为随时可以撤退;而孩子,这个没法撤退的选择,让生命一下子慎重起来,要我们精细地对待每一次呼吸。
孩子顺着生命的节奏生长着,父母却乱了节奏地拼命应对着。为了拿回自己的节奏,我们以为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带领孩子的成长,就能相亲相爱,而那样,也许恰恰冲撞了生命本来的节奏感。这场控制与尊重的平衡调试,不是我们跟孩子的关系,是我们跟生命的关系。
|
|